咖喱香肠(德语:Currywurst,德语发音:)是一种德国速食,也是其首都柏林的风行料理之一,为经过汆烫再油煎的切块香肠浇上咖喱番茄酱(英语:curry ketchup)。后者被视为整道小吃的精华,一般是混入大量咖喱粉的番茄酱或番茄膏,此外也可以由任何以番茄酱为基底的酱汁搭配咖喱或其他香料制成。
咖喱香肠是十分受到欢迎的德国国民饮食,根据德国咖喱香肠博物馆的估计,德国人每年大约吃掉8亿根咖喱香肠,其中仅柏林一市的消费即达7千万根。
咖喱香肠的诞生,一般认为是由赫塔·夏洛特·霍伊韦尔女士于1949年在西柏林创始的。那时正值盟军占领时期,她从驻德英军士兵手中获得了辣酱油及咖喱粉等英式调味料,并将两者与其他香料混合,再淋到烤猪肉香肠上面。之后,霍伊韦尔选择了英国占领区内的夏洛滕堡,在该区的街上开设路边摊。当时遭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破坏而满目疮痍的柏林有许多工人参与城市的重建工程,而这道价格低廉又分量充足的小吃便很快的受到了他们的欢迎。1951年时,霍伊韦尔替自己研制的咖喱番茄专用沾酱“Chillup”注册了专利,而沾酱名称来自辣椒(Chili)和番茄酱(Ketchup)的组合。在鼎盛时期,她的摊子每个礼拜可卖出一万份咖喱香肠。接着,霍伊韦尔在腓特烈皇帝大街(Kaiser-Friedrich-Straße)59号开了一家快餐店,业务最繁忙时曾雇用到19位员工。这家店铺一直营业到1974年。
除了柏林之外,汉堡及鲁尔区两大都会区也曾与之争夺“咖喱香肠起源地”的地位。鲁尔地区有说法称咖喱香肠的沾酱是埃森一个香肠小吃摊贩的偶然发明,他不小心将一个打开的咖喱粉罐头倒入一些番茄酱中。但这两者在后来都落败给柏林。
今日的咖喱香肠通常是一道外带食品、点心(Schnellimbisse)、街头食品,或者是餐厅里供应的儿童餐,常见的配料还包括薯条或圆面包。咖喱香肠在德国各地都很受欢迎,但在柏林、汉堡或鲁尔区等都会地带特别热门,而这些地区之间的流行吃法无论是在香肠种类或沾酱上都可能出现显著的不同,有的甚至可能加入辣椒粉或洋葱丝,或是搭配美乃滋。贩售咖喱香肠的路边摊有时会利用特制的机器来切割香肠,并附上纸餐盘、纸盒及塑胶或木制的免洗叉。此外也有超市上架版的咖喱香肠,方便消费者在家自己准备,例如德国食品业者美卡(德语:Meica)推出的“咖喱王”香肠(CurryKing)。
大众汽车设在沃尔夫斯堡的总部营运有自身专属的香肠制造厂,每年产出350万份咖喱香肠,其中有160万份供应给大众车厂的员工。阿富汗战争期间,德国联邦国防军驻在阿富汗东北部的昆都士基地里也会提供咖喱香肠当军中伙食。
咖喱香肠是德国饮食文化中具有指标性及代表性的一项食品,前德国总理格哈特·施罗德是一位著名的咖喱香肠爱好者。咖喱香肠的热门还形成了一套不成文政治传统——每位角逐柏林市长的候选人都会到咖喱香肠摊前拍一张照片以示亲民作风。德国知名流行歌手赫伯特·格林迈尔(英语:Herbert Grönemeyer)也在其1982年专辑“”中收录了《咖喱香肠》一曲,对这道国民小吃表示致敬。
德国作家乌韦·提姆(英语:Uwe Timm)的1993年小说《咖喱香肠的发明》()在2008年改编成同名电影,但无论是原著还是电影的剧情,都根据于一项流传但未经证实的说法,也就是称咖喱香肠是汉堡当地的产物。
2009年8月15日,柏林市中心开设了一座咖喱香肠博物馆,以纪念咖喱香肠诞生60周年。馆长马丁·洛韦尔(Martin Loewer)表示:“没有一道德国国民料理能(像咖喱香肠)这样激发如此多的历史、吸引这么多的爱好者”。该馆离查理检查哨不远,参观民众可以在馆内了解咖喱香肠各方面的资讯,馆方发行的入场券还赠送一条咖喱香肠供游客品尝。
2013年6月30日时,Google特地在其首页将Google商标改成了漫画版的咖喱香肠,用咖喱番茄酱、一根叉子和美乃滋在香肠与薯条上排出了“Google”的字样,以纪念霍伊韦尔的100岁冥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