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异涡虫亚门
✍ dations ◷ 2025-05-16 04:09:52 #异涡虫亚门
见内文异涡虫(学名:Xenoturbella) 是一类生活在海底极简单的两侧对称动物,现在仅知1属8种,分布于波罗的海和太平洋东部。第一个物种于1915年首次被发现。这种生物早在1949年就被发现了,不过,那时它被认为是一种原始的涡虫。此后也有研究认为这是一种软体动物(Noren & Jondelius,1997),不过它的身体构造却与软体动物有极大的差异。直到2003年根据DNA研究的结果,异涡虫被确认为一类独立的后口动物(Bourlat et al., 2003),并确认其主要以软体动物的卵为食品,正因为如此,导致大量软体动物的DNA混入其标本中,从而导致此前被误认为是软体动物。经过更加详细的研究后,建立了仅有异涡虫的异涡动物门(Bourlat et al., 2006)。异涡虫根据18S rRNA被分在后口动物基部。然而根据形态学上的特征,比如上皮细胞的纤毛结构,异涡虫与无腔动物应当具有紧密的关联。近期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显示原本的异涡虫可以与无腔动物组成一个单系群异无腔动物。2016年发表的对 X. profunda 等的研究结论支持异无腔动物是肾管动物的旁系群这一分类。异涡虫身体呈两侧对称。身体结构极简单,体积小,缺乏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及泌尿系统和性腺(但在囊中有配子、卵子和晶胚产生),具有扩散神经系统和纤毛,没有肛门,它们甚至缺乏意义上的完整器官(除了一个名为平衡囊的组织)。体型方面,较大的种 X. monstrosa 可长达20厘米(7.9英寸),而较小的种 X. hollandorum 则仅有2.5厘米(0.98英寸)。异涡动物门下仅有1属8种,其中 X. bocki 和 X. westbladi 较早发现于瑞典、苏格兰、冰岛和挪威附近海域,而其余4种均发现于东太平洋。其中体型较小的两个种 X. bocki 与 X. hollandorum 生存于650米(2,130英尺)以上水域中,而体型较大的三个种 X. churro、X. monstrosa 与 X. profunda 生存于1,700~3,700米(5,600~12,100英尺)以下深水中。
相关
- 内耳性眩晕病美尼尔氏综合症(Ménière's disease)是内耳的疾病,其症状是会突然眩晕、耳鸣、听力减损,而且耳朵有肿胀感。最典型的症状是一开始只有单侧耳朵有症状,不过后来可能双耳都受到影
- 古印第安人古印第安人是指最初进入美洲并定居的人,时间在美洲大陆的更新世时期晚期的后冰川时期。“古印第安人”一词特指西半球的石器时代,不同于旧石器时代(Paleolithic)。有证据表明在
- 性玩偶性爱娃娃(英语:sex doll或love doll,日语:ダッチワイフ、和制外来语:dutch wife),是一种真人大小、人体形状的性玩具,可让使用者进行自行性刺激,在行为中获得快感。过去的性爱娃娃多
- 分子马达分子马达(Molecular motor)是分布于细胞内部或细胞表面的一类蛋白质,它负责细胞内的一部分物质或者整个细胞的宏观运动。生物体内的各种组织、器官乃至整个个体的运动最终都归
- 蓝领蓝领(Blue-collar worker)是一个西方传来的生活型态定义。简单来说就是从事劳动工作的雇员,典型的代表可能是工厂作业员,蓝领经常被用来与白领比较,蓝领族的生活型态很明显的不是
- 遣唐使遣唐使为7至9世纪时日本派遣往唐朝的官方使节,成为华夏文化在日本传播达到极盛时期的载体。遣唐使延续了过往日本遣隋使前往中国担任使节。首任遣唐使是公元630年的犬上御田
- 中国天文学史中国天文学史是天文学史的一个分支,也是中国科学史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国的古天文学是非常发达的,有记载的天象记录是当时世界上最丰富、最有系统。自秦汉以来,所颁布的历法有一
- 碧根果长山核桃(学名:Carya illinoinensis),属胡桃科的一种植物。通称“碧根果”(Pecan),又名“美国山核桃”、“薄壳山核桃”等。落叶乔木,一般株高20~25米,最高可达55米,树皮浅裂,芽有柔毛,幼
- 克氏症候群克氏综合征(Klinefelter's syndrome)或称XXY、47XXY综合征、俗称次雄性综合征,是一系列由于男性有两条或两条以上的X染色体所导致的疾病。该疾病的主要特征是不孕。通常症状都
- 虎杖虎杖(学名:Fallopia japonica),别名假川七、土川七、红三七、三七或日本蓼,是一种蓼科何首乌属植物。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物种存续委员会的入侵物种专家小组(ISSG)列入世界百大外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