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头龙属

✍ dations ◷ 2025-08-21 20:10:18 #原龙目,三叠纪爬行动物,海生爬行动物,2003年描述的分类群

恐头龙属(学名:)是种已灭绝爬行动物,属于原龙目的长颈龙科,生存于三叠纪中期的海洋,约2亿4500万年前。恐头龙身长2.7米,其中1.7米是颈部与头部。

模式种是东方恐头龙(),是在2003年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和古人类研究所的李淳等人所叙述、命名。它的属名意为“有恐怖头的蜥蜴”。恐头龙目前仅发现两个标本,正模标本(编号IVPP V 13767)包含头颅骨与前三节颈椎,是在2002年发现于中国东南部贵州省盘县的关岭组(Guanling Formation)地层,并在2004年九月份的《科学》杂志中被叙述。第二个标本(编号IVPP V 13898)则包含头部、大部分颅后骨骼,只缺少尾巴。恐头龙是第一个发现于中国的三叠纪中期的原龙类动物。

2017年发现的体内胚胎化石表示恐头龙具有卵胎生特征。

恐头龙的外表非常类似长颈龙,具有极长的颈部,两者都被归类于原龙目的长颈龙科。长颈龙的身长约6米,颈部长3米;而恐头龙的身长约2.7米,颈部长1.7米。长颈龙的颈部有12节长颈椎,而恐头龙的颈部则由至少25节颈椎构成。长颈龙、恐头龙的长颈部,被推测是平行演化的结果。长颈龙的长颈部功能,目前还没有定论;而长颈龙的长颈部功能,被推测是在海中捕抓猎物。恐头龙与其他原蜥形类不同,是种完全水生动物,但被推测仍会返回陆地产卵。最新研究表明其可能是卵胎生。根据大部分原蜥形类的四肢结构,显示它们生存于陆地上;而成年恐头龙的四肢骨化程度低,构造简单,类似许多水生四足动物,显示它们可能已适应水生活。

根据恐头龙化石发现处的海相沉积层,恐头龙应该是生存于浅海环境。恐头龙的牙齿锐利而交错,显示它们可能以鱼类为食。恐头龙可能利用长颈部搜寻、并捕抓猎物,在搜寻的过程中,长颈部可避免猎物看到恐头龙的完整身体而逃走。恐头龙的颈椎有明显的横突(Transverse processes),增加颈部肌肉的附着面积;而颈部肋骨与颈椎的关节连接处,接近前一节颈椎的后缘。李淳等研究人员根据这些特征推测,恐头龙的颈部动作不灵活,但能够借由颈部肌肉的收缩、扩张,扩张颈部的食道,将猎物吸入嘴中。综合上述特征,恐头龙可能生存在浅海中,以长颈部搜寻、捕抓鱼类,并将猎物吸入嘴中

在2005年,大卫·彼德斯(David Peters)等人提出不同结果的理论,认为恐头龙的颈部无法做出收缩、扩张食道的动作,而且能做出灵活的颈部动作。根据大卫·彼德斯等人的重建图,他们认为恐头龙的胸部宽而平坦,眼睛、鼻孔位于头颅骨顶端、上颌前端弯曲。大卫·彼德斯等人推测恐头龙的游泳能力有限,而认为它们应该是生存在浅海底层,以灵活的长颈部捕抓游经其上方的鱼类。

恐头龙被归类于主龙形下纲的原龙目,但其详细分类位置仍未确定。恐头龙、长颈龙具有许多类似的特征,例如:极长的颈椎、颈椎与颈部肋骨的连结方式。在身体外形部分,恐头龙则较类似巨踝足龙的大型标本。此外,恐头龙、巨踝足龙都具有长而低矮头颅骨,头颅骨的眼眶后部分呈短而狭窄。

相关

  • 化学品化学物质,又称化学物种,是有着固定化学成分和特定性质的一类物质。它们不能通过物理手段分成更小的组分。化学物质可以是以元素形态组成的单质,也可以是化合物、离子或者合金。
  • CD562E3V, 2HAZ, 2VKW, 2VKX, 3MTR· extracellular region · plasma membrane · external side of plasma membrane · cell surface · integral to membrane · axon
  • 偏差发表偏差(英语:publication bias)或称为抽屉问题(英语:file drawer problem),是在学术出版过程发生的一种现象。当某项研究是否发表的决定受着该研究的结论影响时,发表偏差便会发生
  • 东台湾东台湾是台湾一个常用的地区简称,又有“后山”之称。东台湾亦指台湾东岸,多指中央山脉以东的花莲县和台东县,故亦称“花东地区”;有时东台湾还包含宜兰县(雪山山脉以东,中央山脉以
  • 外阴前庭阴道前庭,指小阴唇左右两侧之间的区域,前端抵阴蒂,后界至阴唇系带。开口于阴道前庭的结构有尿道、阴道、前庭大腺、斯基恩氏腺。阴道前庭疼痛非常常见;据密歇根大学的一项研究,28
  • 奥地利犹太人大屠杀纪念服务纳粹集中营转移营比利时:布伦东克堡垒 · 梅赫伦转移营法国:居尔集中营 · 德朗西集中营意大利:波尔查诺转移营荷兰:阿默斯福特集中营 · 韦斯特博克转移营挪威:法斯塔德集中营部
  • 刻赤半岛刻赤半岛战役 (德语:Unternehmen Trappenjagd、俄语:Опера́ция «Охо́та на дро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纳粹德国南方集团军群及罗马尼亚军队向防守克里米
  • 肯尼迪号约翰·F·肯尼迪号航空母舰(舷号:CVN-79),或简称肯尼迪号,为福特级航空母舰的二号舰。她是第二艘以约翰·肯尼迪为名的军舰,纪念第35任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并继承在2009年除籍的
  • 靳生禾靳生禾(1932年-2019年),男,河北宁晋县人。中国历史学家。山西大学黄土高原地理研究所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史和历史地理学。被誉为“中国历史军事地理研究第一人”。1932年生
  • 西蒙·德·波伏娃西蒙·露西·埃内斯蒂娜·玛丽·贝特朗·德·德·波伏娃(法语:Simone Lucie Ernestine Marie Bertrand de Beauvoir,法语发音:.mw-parser-output .IPA{font-family:"Charis 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