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头龙属

✍ dations ◷ 2025-05-19 00:14:11 #原龙目,三叠纪爬行动物,海生爬行动物,2003年描述的分类群

恐头龙属(学名:)是种已灭绝爬行动物,属于原龙目的长颈龙科,生存于三叠纪中期的海洋,约2亿4500万年前。恐头龙身长2.7米,其中1.7米是颈部与头部。

模式种是东方恐头龙(),是在2003年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和古人类研究所的李淳等人所叙述、命名。它的属名意为“有恐怖头的蜥蜴”。恐头龙目前仅发现两个标本,正模标本(编号IVPP V 13767)包含头颅骨与前三节颈椎,是在2002年发现于中国东南部贵州省盘县的关岭组(Guanling Formation)地层,并在2004年九月份的《科学》杂志中被叙述。第二个标本(编号IVPP V 13898)则包含头部、大部分颅后骨骼,只缺少尾巴。恐头龙是第一个发现于中国的三叠纪中期的原龙类动物。

2017年发现的体内胚胎化石表示恐头龙具有卵胎生特征。

恐头龙的外表非常类似长颈龙,具有极长的颈部,两者都被归类于原龙目的长颈龙科。长颈龙的身长约6米,颈部长3米;而恐头龙的身长约2.7米,颈部长1.7米。长颈龙的颈部有12节长颈椎,而恐头龙的颈部则由至少25节颈椎构成。长颈龙、恐头龙的长颈部,被推测是平行演化的结果。长颈龙的长颈部功能,目前还没有定论;而长颈龙的长颈部功能,被推测是在海中捕抓猎物。恐头龙与其他原蜥形类不同,是种完全水生动物,但被推测仍会返回陆地产卵。最新研究表明其可能是卵胎生。根据大部分原蜥形类的四肢结构,显示它们生存于陆地上;而成年恐头龙的四肢骨化程度低,构造简单,类似许多水生四足动物,显示它们可能已适应水生活。

根据恐头龙化石发现处的海相沉积层,恐头龙应该是生存于浅海环境。恐头龙的牙齿锐利而交错,显示它们可能以鱼类为食。恐头龙可能利用长颈部搜寻、并捕抓猎物,在搜寻的过程中,长颈部可避免猎物看到恐头龙的完整身体而逃走。恐头龙的颈椎有明显的横突(Transverse processes),增加颈部肌肉的附着面积;而颈部肋骨与颈椎的关节连接处,接近前一节颈椎的后缘。李淳等研究人员根据这些特征推测,恐头龙的颈部动作不灵活,但能够借由颈部肌肉的收缩、扩张,扩张颈部的食道,将猎物吸入嘴中。综合上述特征,恐头龙可能生存在浅海中,以长颈部搜寻、捕抓鱼类,并将猎物吸入嘴中

在2005年,大卫·彼德斯(David Peters)等人提出不同结果的理论,认为恐头龙的颈部无法做出收缩、扩张食道的动作,而且能做出灵活的颈部动作。根据大卫·彼德斯等人的重建图,他们认为恐头龙的胸部宽而平坦,眼睛、鼻孔位于头颅骨顶端、上颌前端弯曲。大卫·彼德斯等人推测恐头龙的游泳能力有限,而认为它们应该是生存在浅海底层,以灵活的长颈部捕抓游经其上方的鱼类。

恐头龙被归类于主龙形下纲的原龙目,但其详细分类位置仍未确定。恐头龙、长颈龙具有许多类似的特征,例如:极长的颈椎、颈椎与颈部肋骨的连结方式。在身体外形部分,恐头龙则较类似巨踝足龙的大型标本。此外,恐头龙、巨踝足龙都具有长而低矮头颅骨,头颅骨的眼眶后部分呈短而狭窄。

相关

  • 正丙硫醇正丙硫醇,学名为1-丙硫醇,是一种硫醇类的有机化合物,其化学式为C3H7SH。其结构为正丙醇的氧被替换成硫。正丙硫醇是一种无色液体,易挥发,具又臭鼬鼠味。正丙硫醇难溶于水,易溶于醇
  • 梶田隆章梶田隆章(日语:梶田 隆章/かじた たかあき Kajita Takaaki ?,1959年3月9日-),日本物理学家、天文学家,现任东京大学宇宙射线研究所(日语:東京大学宇宙線研究所)所长、同研究所附属宇
  • 硒氰酸盐硒氰酸盐是一类含有硒氰酸根离子(SeCN−)的盐类,常见的有硒氰酸钾、硒氰酸钠等。其酸HNCSe只存在于溶液中。含有硒氰基团的有机物被称为硒氰酸酯,如C6H5SeCN。硒氰酸盐在盐酸中
  • 南京林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是一所江苏省省属综合性大学,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学校前身为中央大学(创建于1902年)森林系和金陵大学(创建于1888年)森林系,1952年合并组建的南京林学院,是当时中
  • 金岭镇金岭镇是中国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下辖的一个镇。现辖:金南社区、金岭一村、金岭二村、金岭三村、金岭四村、金岭五村、金岭六村、艾庄村、刘辛村和披甲村。
  • 峰度在统计学中,峰度(Kurtosis)衡量实数随机变量概率分布的峰态。峰度高就意味着方差增大是由低频度的大于或小于平均值的极端差值引起的。 四阶标准矩可以定义为:其中μ4是四阶中心
  • 红千层红千层(学名:)为桃金娘科红千层属下的常绿小乔木,原生于澳洲,一般高度及树冠阔度只有2米。树皮呈灰褐色,与亲缘关系相近的千层树同样有可剥落树皮,但不呈海绵状而较坚实。叶是长线
  • 力钧力钧(1855年-1925年),字轩举、号医隐,福建永福人,中国近代名医。力钧早年曾师从刘善曾、陈宗备、张熙皋、朱良仙等名医。光绪三年(1877年)起独自行医授徒。光绪十五年(1889年)中举,但进
  • ISFET离子敏感场效应晶体管,又称ISFET ( 英语:ion-sensitive field-effect transistor ),是用于测量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场效应晶体管 。当离子浓度(例如H+ ,参见pH值 )变化时,流经晶体管的电
  • 海葱 L. (L.) Baker海葱()是风信子科植物,用鳞茎繁殖。为药用植物。多年生草本植物,含粘滑的汁液。地下有很大的鳞茎;广披针形的叶子丛生;从叶丛中抽出的花茎,夏秋时节开白色小花,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