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山索面,俗称“长寿面”,是青田县的农产品,北山索面有着悠久的历史,起源已经无从查考,做索面是北山人的家庭副业,是一种传统食品与礼品。
北山索面由“和尚麦”品种面粉加适量食盐用手工制成。目前,北山镇有300-400户索面生产户,年产量60万斤,其中100户商品索面生产户要可年产30-40万斤索面。 2000年北山镇农技站对北山索面实行集中收购,使用“山鹤”牌农产品包装后,统一销售。。
明朝正德皇帝游江南时到青田。一日走到章村黄寮一寺庙。和尚说附近有个叫石柱的村子,村子前有两根数丈高的石笋。正德皇帝听了想去浏览一番。第二天早起,跋山涉水,傍晚时分才到石柱村(今巨浦乡石柱村),借宿在徐姓太公家。徐太公为人厚道,待客如宾,虽不知客人是当今圣上,仍以家人一样照顾。不想腊月天说变就变,次日天空大雪纷飞,天寒地冻,积雪数尺,进出村的山路全无法行走,正德帝不得不住了下来,徐太公送新棉衣给他穿着过年。正月初一早上起来后,北山人风俗都要吃长寿面的,以保全年健康,长寿百岁。徐太婆烧好长寿面,端给正德帝吃,他一看碗里,只见面如白纱,汤呈酱色,绿葱飘浮,香气扑鼻,吃一口,柔软可口,味如仙餐,真是好吃极了。正德帝在宫里从没有吃过这么美味的面条,立即赞不绝口,一连就吃了两碗。
正德帝问徐太公: “这是什么面?”
徐太公一听呆了,心想:这面是从北山白岩买来的,只知道是用手索起来的,叫什么名倒是不知,稍一思索,就答道: “这叫索面。” 正德帝一听,连说: “白纱棉纱,纱,纱面。妙!妙哉!”十天后,路上冰雪解冻,正德帝辞别了徐太公,回京城去了。
在宫里,正德帝常想起徐家太公的款待,一年后,正德帝就差人把徐太公夫妻俩接到京城皇宫里玩徐太公带了索面给正德帝。正德帝把石柱八十里方圆山地划给了徐太公。据说,那张封地的黄绢地契至今还被徐太公的后人珍藏着。
所以,北山索面,也有人叫“纱面”(方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