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维亚之战

✍ dations ◷ 2025-09-11 04:16:24 #帕维亚之战

神圣罗马帝国 神圣罗马帝国

帕维亚之战(英语:Battle of Pavia)发生于1525年2月24日,是意大利四年战争一场决定性的战役。在此战中,法国王室统帅波旁公爵夏尔三世·德·波旁因与法国国王的家族矛盾,愤而出卖国家,投奔查理五世,率领部分法国军队及一支哈布斯堡王朝军队在帕维亚城下袭击由弗朗索瓦一世亲自带领的法国军队,法军被各个击破后大败,弗朗索瓦被夏尔三世俘虏后转交给查理五世,查理五世将他囚禁在马德里,而最终两国签署马德里协议,迫使弗朗索瓦一世为了取得自由,不惜割让勃艮地(给查理)、布列塔尼(给英王亨利八世)等领土。但弗朗索瓦一世一回到法国,就宣布撕毁条约,不但拒绝割让土地给查理和英国,还继续出兵和查理作战。

西班牙在帕维亚中大败法国,使很多意大利及德意志人感到意外,令人担心查理五世将会继续扩张势力。很快地,教宗克莱孟七世倒戈支持法国及意大利一些重要城邦,以上帝的名义宣布,弗朗索瓦一世与查理五世所签订的割地条约无效;克莱孟七世还主动参与针对哈布斯堡帝国的科涅克同盟战争(英语:War of the League of Cognac)(1526-1529年)。

查理五世因此勃然大怒,加上查理渐渐厌倦克莱孟七世教宗干预他认为与宗教毫无关系的事务,波旁公爵夏尔三世率领军队攻打罗马,在1527年攻陷罗马,使教宗蒙羞。结果,以后克莱孟七世与继任的教宗在与世俗势力交往时,都显得加倍谨慎,不敢违背西班牙国王。1529年法国在兰德里亚诺战役被西班牙再次击败,正式放弃米兰予西班牙;教宗更与查理签署巴塞隆那和约,结束科涅克同盟战争(英语:War of the League of Cognac)并建立更和谐关系。西班牙正式成为天主教的保护者,而查理被教宗加冕为意大利国王(伦巴第)。

相关

  • 有机锡化合物“有机锡化合物”,或“锡烷”,是包括一个以上锡-烃键的化合物。有机锡化学是有机金属化学的一个分支。最早发现的有机锡化合物是 Edward Frankland 在1849年发现的二碘二乙基
  • 肿瘤细胞新生物、息肉、瘜肉或赘生物(英语:neoplasm),是指身体细胞组织不正常的增生,当生长的数量庞大,便会成为肿瘤(英语:tumor)。而肿瘤亦可以是良性或恶性的。肿瘤(英语:tumor)在医学上是指细
  • 犹太文化世俗的犹太文化包括若干相关现象,它是全世界犹太民族的一种世俗文化。根据摩西·门德尔松的理论,在19世纪早期,犹太人的国际群体就开始被视为一种民族宗教群体,而非只是一个宗教
  • 尼古拉斯·爱德华·布朗尼古拉斯·爱德华·布朗(Nicholas Edward Brown,1849年7月11日,萨里郡红山-1934年11月25日,伦敦邱园)为英国植物分类学家及多肉植物权威。1873年进入伦敦邱园工作。妻子是邱园植
  • 贾雅普拉卡什·纳拉扬贾雅普拉卡什·纳拉扬(Jayaprakash Narayan; listen 帮助·信息;1902年10月11日 - 1979年10月8日),普遍被称为JP或Lok Nayak(印地语中为人民领袖),是印度独立活动家、理论家和政治
  • 标签联合标签联合(英语:tagged union)也称可辨识联合(discriminated union)或者变体类型(variant type),指的是这样的一种数据结构,它能够存储一组不同但是固定的类型中某个类型的对象,具体是
  • 坤舆格致《坤舆格致》由李天经主持,天主教传教士汤若望与杨之华、黄宏宪等一起合作翻译而成,全书共有四卷。原著是德国矿冶学家格奥尔格·阿格里科拉(Georgius Agricola,1494-1555)于1550
  • 宪法制定议会议员委员会宪法制定议会议员委员会或全俄立宪会议委员会(俄语:Комитет членов Учредительного собрания)俄语缩写称科穆奇(俄语:Комуч)是俄罗斯内
  • 樱花绽放于酸甜春季“樱花绽放于酸甜春季”(甘酸っぱい春にサクラサク)是日本的女子偶像组合Berryz工房和℃-ute的第1张合作单曲。2011年11月9日由PICCOLO TOWN和zetima发售。
  • 亚基斯四世亚基斯四世(英语:Agis IV),(公元前262年—公元前241年在位)(?-前241年),欧达米达斯二世之子,公元前244年起为斯巴达欧里庞提德王。他即位于财政危机之秋,其应对危机之策饱受争议,遭众人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