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第三次反法同盟
✍ dations ◷ 2025-02-23 21:24:58 #第三次反法同盟
第三次反法同盟(Third Coalition),1805年8月9日,奥地利帝国、英国、沙俄、那不勒斯、瑞典结成“第三次反法同盟”,向拿破仑宣战,最后反法同盟以大败收场。原本在第二次反法同盟战争中遭受重大损失的奥地利帝国起初持观望态度。1805年3月,已经加冕为法兰西皇帝的拿破仑·波拿巴进一步加冕自己为意大利国王,这一举动激怒了奥地利皇帝弗兰茨二世,7月,奥地利也加入了反法同盟,第三次反法同盟形成。奥地利帝国在俄军支援下入侵法帝国盟国巴伐利亚,拿破仑率军东进应战,取得了乌尔姆会战的胜利,10月20日迫使马克将军投降,拿破仑挥军渡过莱茵河。12月2日,法、俄、神圣罗马帝国三国,在奥斯特利茨打了一场“三皇会战”,拿破仑攻入哈布斯堡领地摩拉维亚,更将帝国军赶出意大利,并在普鲁士境内打败俄军,俄皇、奥帝狼狈而逃。12月4日,弗兰西斯二世和拿破仑会谈,双方达成停火协议。12月27日,奥地利和法国签订《普雷斯堡和约》,奥地利退出反法同盟,拿破仑为了吸引更多国家加入邦联,对奥皇弗朗茨二世发出最后通牒,要求解散神圣罗马帝国。1806年8月6日,弗兰西斯二世取消自己“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封号,仅保留奥地利帝号。至此,第三次反法同盟瓦解,拿破仑乘胜在南德、中德、西德各诸侯国组成莱茵邦联,把它置于自己的保护之下,神圣罗马帝国的历史也告终结。
相关
- 苏莱曼一世苏莱曼一世可以指下列穆斯林君主:
- 爱德华·珀塞尔爱德华·珀塞尔(英语:Edward Purcell,1912年8月30日-1997年3月7日),美国物理学家,195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和1979年美国国家科学奖章获得者。珀塞尔担任过德怀特·艾森豪威尔、
- 葛粉葛粉,又称葛根粉,是由葛属植物的根部提取出来的淀粉,常用于甜点制作,尤其于日式和菓子。坊间也有人将葛粉加糖及热水搅匀,制成葛粉糖水。
- 额肌额肌(Frontalis muscle)是一块薄薄的人体肌肉,位于前额,呈四边形,且紧密地附着在浅筋膜上。额肌比枕肌更宽,其纤维长度更长、颜色更白。它并不附着任何骨质。额肌中央的部分纤维和
- 战俘战俘(英语:prisoner of war,缩写为POW),或称俘虏,与人质的性质不同,是指在战争各方中,敌对方被另外一方活捉,但并未处死的,用以作为战争交换条件的人。根据1949年8月12日签订的《关于
- 对氨基苯磺酰胺磺胺(Sulfanilamide),即对氨基苯磺酰胺,是一种具有药用价值的有机物,最早在1908年由奥地利化学家保罗·雅各布·约瑟夫·杰尔莫(Paul Josef Jakob Gelmo)合成,并在1909年获得专利权
- 杨云萍杨云萍(1906年10月17日-2000年8月6日),台湾作家、历史学者,原名友濂,不过他的字号云萍较为人所知。杨云萍生于士林,祖父为士林宿儒,父亲杨敦谟是医生,可说生长于书香世家。大正十年(19
- 散兵坑散兵坑是依照军事需求在特定地点以人工的方式所建筑的工事。它可以是炮弹的弹坑,也可以为人工挖掘,通常较少天然的散兵坑。散兵坑有点类似单人战壕,其用途也与壕沟相去不远。第
- 哥伦布大交换哥伦布交换(英语:Columbian Exchange),又称大交换(Grand Exchange),是一场东半球与西半球之间生物、农作物、人种(包括欧洲人与非洲黑人)、文化、传染病、甚至思想观念的突发性交流。
- 李念慈李念慈,字屺瞻,陕西泾阳县人,清朝政治人物。顺治十五年(1658年)戊戌科进士,官至湖广天门县知县。康熙十七年,举博学鸿儒科,著有《谷口山房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