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氏鱼

✍ dations ◷ 2025-11-11 17:23:10 #邓氏鱼
邓氏鱼(Dunkleosteus),旧称恐鱼,是一种晚泥盆纪(距今约3.82亿至3.59亿年前)的盾皮鱼,其中最大种类D. terrelli体长可达6米(19.7英尺)重量则可达1吨,被视为当时最大的海洋掠食者,是已知体型最大的盾皮鱼,主食有硬壳保护的鱼类及无脊椎动物。邓氏鱼的存在比陆上第一只恐龙的诞生还要早1.35亿年,化石广泛发现于北美洲、波兰、比利时与摩洛哥。邓氏鱼目前确定的至少有十个种,其中模式种为泰雷尔邓氏鱼。体型最大的种类D. terrelli,其体长估计可达6米(19.7英尺)而体重则可达1 t(1.1 short ton),为目前人类已知最大型的盾皮鱼。和其他盾皮鱼一样,邓氏鱼的头部由厚甲壳包覆,这降低了它们的运动速度和灵敏度。口中不具有牙齿,但是其甲壳具有锐利的边缘,形成类似嘴喙的结构。邓氏鱼和其他盾皮鱼可能是最早行体内受精的脊椎动物,这项特征在现存的鲨鱼上也可见到。邓氏鱼仅有前方甲壳的部分有成为化石保留下来,也因此其他部分的外型仍然是未知的。现在邓氏鱼后半身的复原图多半是依据其他节甲鱼目(例如:粒骨鱼(英语:Coccosteus))来参考还原的。邓氏鱼的颚部透过平面四杆机构连结,咬合力最大在尖端可达6,000 N(612 kgf;1,349 lbf),在后排刃片则可达7,400 N(755 kgf;1,664 lbf),能一口咬穿硬壳保护的有甲鱼类或菊石等无脊椎动物,邓氏鱼吸力也很巨大,能在0.02秒内张开嘴并在0.06秒内把猎物吸进口中,可以捕食体积比它的嘴大得多的生物,进食完后会将不能消化的硬壳吐出。邓氏鱼处于食物链顶端,生活在泥盆纪的胸脊鲨可能是它的捕食对象。然而,巨大而沉重的身躯极大地影响了邓氏鱼的运动速度和灵敏度,使其在进化中输给了鲨鱼等软骨鱼,最终灭绝。邓氏鱼及类似生物灭绝后,鲨鱼的体型开始变得更大,种类变得更多。Dunkleosteus,prehistoric wildlife

相关

  • 主要死因之一下表所示为2002年全年对世界范围内的人类死亡及致死原因的统计,由上而下,按各致死原因导致的死亡人数在总死亡人数中所占比例排列。如该表所计,该年份世界死亡人口总数约为57,0
  • 普沃茨克普沃茨克(波兰语:Płock)是位于波兰中部马佐夫舍省的一个镇,之前曾是普沃茨克省的省会,位于维斯瓦河畔,面积88.06平方公里,人口126,675人(2009年6月30日)。普沃茨克在历史上曾是波兰
  • Fasciolopsis buski布氏姜片虫(学名:Fasciolopsis buski),简称姜片虫,是一种外观极像薄切姜片的中、大型寄生虫。为完成一代生活,这种虫必须在环境适当的淡水螺体内发育,再以常见的水生植物作第二轮的
  • 根霉菌根霉属(学名:Rhizopus)真菌主要外观特征为具有假根(rhizoid)及匍匐菌丝(stolon)。孢子囊柄(sporangiophore)以单支或数支成束的方式自匍匐菌丝长出,孢子囊柄基部往往与假根基部相对。
  • 五碳糖戊糖(英语:Pentose),又称为五碳糖,是一种含有5个碳原子的单糖。在1号碳上有醛基的称为五碳醛糖(戊醛糖);2号碳上有酮基的称为五碳酮糖(戊酮糖)。戊醛糖有3个手性中心,因此可能有8种旋光
  • 象征主义象征主义(Symbolism),是约1885-1910年间欧洲文学和视觉艺术领域一场颇有影响的运动。象征主义摒弃客观性,偏爱主观性,背弃对现实的直接再现,偏爱现实的多方面的综合,旨在通过多义的
  • 光的色散在光学中,色散是指一道光中,光的相速度随着频率而改变。拥有上述特性的介质,我们称为色散性介质。提到色散,通常是指电磁波(包含可见光)的性质,但此性质可以推广至任何波动,例如声
  • (CHsub3/sub)sub2/subSOsub4/sub硫酸二甲酯(DMS)是一个有机化合物,分子式写为(CH3O)2SO2、(CH3)2SO4或Me2SO4,可看作硫酸的二甲基酯。在有机合成中主要用作甲基化试剂。标准状态下,硫酸二甲酯为无色油状液体,带有
  • 萝扎·奥通巴耶娃萝扎·伊萨科芙娜·奥通巴耶娃(吉尔吉斯斯坦语:Роза Исаковна Отунбаева;1950年8月23日-)又称“奥坦巴耶娃”,为前任吉尔吉斯斯坦斯坦总统。曾是前吉尔吉斯
  • ɬ清齿龈边擦音(voiceless alveolar lateral fricative)是辅音的一种,在国际音标中表示该音的符号是⟨ɬ⟩,X-SAMPA符号则是⟨K⟩。该音主要见于美洲原住民语言。法罗语、格陵兰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