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姆高撞击坑

✍ dations ◷ 2025-09-15 04:02:11 #已废弃的科学理论,地球科学史

基姆高撞击坑必须提到Tüttensee湖,这是位于德国东南方阿尔卑斯山的山麓小丘,邻近基姆湖的坑穴,被认为是在全新世遭到陨石撞击形成的。发现者是一个自称为基姆高撞击研究小组(Chiemgau impact research team,CIRT)的爱好考古学团队,为德国的地质学和考古学协会带来了一些争议,因为迄今除了CIRT之外,没有其他单位接受此一论点。Tüttensee湖的座标位置如下: 47°50′48″N 12°34′05″E / 47.846667°N 12.568056°E / 47.846667; 12.568056 (Lake Tüttensee)。

依据假说,在30 × 60平方公里的区域内散布着80个直径超过3米的独立坑穴。在基姆高散布的区域被发现之后,CIRT在Tüttensee湖火山口和他的周围完成了许多地质上的田野调查和原始石块的分析。湖的直径是400米,深17米,有直径500米高8米的外缘。根据CIRT的放射性碳-14数据和考古学上的发现,撞击事件发生在公元前500年。

相关

  • IUPAC国际纯化学和应用化学联合会(英语:International Union of Pure and Applied Chemistry,简称IUPAC,/ˈaɪjuːpæk, ˈjuː-/),又译为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国际纯化学与应用
  •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响应机制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响应机制,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制订的《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所采取的全国性应急预案体系,其目的是提高政府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公共
  • 毗湿奴派毘湿奴派(Vaisnava dharma,英语:Vaishnavism),又写为毗湿奴派,印度教的主要分支之一,与湿婆派、飒刻昙派等传统并列。以崇拜毘湿奴及其十大化身为主要信仰,特别是黑天。他们的信仰中
  • 浙西词派浙西词派,指清代前期中国的一个词创作流派。创始人是朱彝尊,朱与曹溶同为浙西词派的最早倡导者。浙西词派产生、发展主要在浙西,即今杭嘉湖一带。浙西词派是清代前期最大的词派
  • 苏运莹苏运莹(1991年4月8日-),是一位生于海南三亚的创作歌手。2015年,苏运莹凭借原创歌曲〈野子〉获得广大知名度,并以第二季《中国好歌曲》全国总决赛亚军之姿出道;同年,〈野子〉获得“第
  • 坦慕尼协会坦慕尼协会(英语:Tammany Hall),也称哥伦比亚团(the Columbian Order),1789年5月12日建立,最初是美国一个全国性的爱国慈善团体, 专门用于维护民主机构,尤其反对联邦党的上流社会理论;
  • 安妮特·贝宁安妮特·卡洛儿·贝宁(英语:Annette Carol Bening,1958年5月29日-),是一位美国女演员,出生于堪萨斯州的托皮卡。小学时就在学校参与出演话剧。高中毕业前一年便考入旧金山州立大学
  • 数码报刊数码报刊是将传统的报刊经过数字化技术的处理后,发布至终端设备上进行阅读的报刊。通常将数码报刊定义为:数码报刊是传统报刊数字化后的形态。传统报刊的数字化,是指将传统印刷
  • 徐林侠徐林侠(1904年-1949年9月6日),中国江苏邳县(今邳州市)人,中国共产党党员暨革命家。徐林侠于1924年考入江苏省立的第三女子师范学校,于1926年前往武汉于中国共产党主办的江苏党务训练
  • 帕蒂·汉森帕蒂·汉森(Patti Hansen;1956年3月17日-),美国超级名模。她是高级时装品牌: André Courrèges、Calvin Klein的代言人。帕蒂上过Vogue、Seventeen及Glamour等杂志封面,也有参与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