擅攀鸟龙

✍ dations ◷ 2025-09-06 00:39:36 #擅攀鸟龙
擅攀鸟龙属(属名:Scansoriopteryx;意为“攀爬的翼”)是种手盗龙类恐龙,它们拥有独特的适应演化特征,并过者树栖生活。目前仅在中国辽宁省发现发现一个未成年个体化石。擅攀鸟龙拥有独特的、延长的第三手指,在恐龙之中只有擅攀鸟龙的近亲树息龙拥有相同的特征。擅攀鸟龙的正模标本也包含了羽毛压痕。依据国际动物命名法规2012年修正案,2011年之前的网络发表不构成合格发表,因此树息龙(Epidendrosaurus)是擅攀鸟龙的次同物异名擅攀鸟龙的正模标本(编号CAGS02-IG-gausa-1/DM 607)拥有纤细、类似毛发的痕迹,环绕在身体周围,排列成V样式,类似现代鸟类的羽毛。其中最明显的羽毛压痕拖曳在左前臂与手部。擅攀鸟龙的尾巴与树息龙的相比较短,但部分尾巴在分开岩板时被分开了。擅攀鸟龙缺乏完全开口的髋臼、耻骨向前,与多数手盗龙类不同。第三指极长,是第二指的两倍长。它们还拥有大型后趾。擅攀鸟龙科的名称来自于擅攀鸟龙,但是目前还不确定擅攀鸟龙科的正确分类位置。擅攀鸟龙的正模标本是在树息龙于网络上被描述数个月后才被描述的,但当时树息龙还没在科学期刊上刊出,直到擅攀鸟龙先刊出于科学期刊。这两个属的标本非常相似,以致于它们可能是同一属,在这种状态下先公布名称的属拥有优先权。国际动物命名委员会似乎倾向修正原本偏向于树息龙的规定。擅攀鸟龙属的模式种是海氏擅攀鸟龙(Scansoriopteryx heilmanni)。史蒂芬·切尔卡斯(Stephen Czerkas)与袁崇喜根据擅攀鸟龙的原始与类似鸟类的特征,将擅攀鸟龙用来解释非正统的恐龙演化。他们根据擅攀鸟龙的蜥臀目类型耻骨与粗厚坐骨,宣称擅攀鸟龙比始祖鸟还要原始。擅攀鸟龙也缺乏完全开口的髋臼,髋臼是臀窝上的一个孔,是恐龙的关键特征,传统上用来鉴定它们。当这两位作者认同这些闭合的髋臼是从更传统的恐龙髋臼演化而来,他们提出其他的原始特征,来指出擅攀鸟龙是最类似鸟类的恐龙,也是以之最原始的恐龙。切尔卡斯与袁崇喜认为擅攀鸟龙是种原始手盗龙类,这支持格里高利·保罗(Gregory S. Paul)所提出的理论;保罗认为大型、居住于地面上的手盗龙类,例如迅猛龙,是从小型、飞行或滑翔、树栖的物种演化而来。切尔卡斯与袁崇喜的理论将保罗的理论进一步延伸,并支撑了乔治·奥利舍夫斯基(George Olshevsky)在1992年的假设;奥利舍夫斯基认为所有缺乏飞行或至少树栖的兽脚类恐龙,都是从小型、树栖、类似擅攀鸟龙的祖先演化而来。切尔卡斯与袁崇喜也认为手盗龙类从独立于兽脚亚目的支系演化而来,而这支系在兽脚亚目演化历史的非常早期开始分化;这论点与大部分的系统发生树不同。目前仍不清楚擅攀鸟龙的化石发现地,在汪筱林等人的一个关于道虎沟化石层的年代研究中,提出擅攀鸟龙可能是树息龙的异名,而两者来自于同一地层。道虎沟化石层的地质年代为侏罗纪中期到晚期,但这还在争论中。切尔卡斯与袁崇喜在叙述擅攀鸟龙时,他们提出更进一步的树栖生活证据。他们注意到,不像刚出生的现代鸟类,擅攀鸟龙的前肢比后肢长。他们认为这个反常现象显示擅攀鸟龙的前肢在早期演化阶段占有重要的地位。擅攀鸟龙的后肢保存状态比树息龙的好,他们将后趾解释成往后转,如同现代树栖鸟类。他们更进一步提出擅攀鸟龙的短、坚挺尾巴是在树上攀爬的适应结果。这些尾巴可能作为支撑物使用,类似现代啄木鸟。擅攀鸟龙的手部也如同现代攀爬动物,拥有延长的第三指,例如鬣蜥科蜥蜴。擅攀鸟龙的前肢攀爬能力,高于某些现代树栖动物的刚出生个体,例如南美洲的麝雉。擅攀鸟龙的化石保存了简易、类似绒毛的羽毛,尤其是手部与手臂部位。手部与手臂周围的较长羽毛,让切尔卡斯与Yuan猜测成年的擅攀鸟龙科恐龙可能有发展良好的翅膀,而这些成年个体可能有种形式的动力飞行或滑翔飞行。如同其他手盗龙类,擅攀鸟龙科恐龙的腕部拥有半月形骨头,可让手部产生类似鸟类的抓握动作。即使它们无法以动力飞行,这个动作仍然可增加它们在树枝之间跳跃的机动性。擅攀鸟龙的尾巴基部仍保有爬行动物的鳞片。

相关

  • 帕尼培南帕尼培南(其国际非专利药品名称为“Panipenem”)是一种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为进一步提高安全性,该抗生素与有机离子运送抑制剂倍他米隆以1∶1的比例合成为复合制剂(帕尼培南-倍他
  • 白髓白髓,亦作白脾髓,是脾脏的一部分,与红脾髓一起构成脾脏的主要部分。白脾髓由马耳皮基氏脾小结及马耳皮基氏小体等腺体组织构成,外貌呈球型,包裹着小动脉。它的主要功能则为对抗外
  • 博厄斯Helene Boas Yampolsky (1888-1963) Ernst Philip Boas (1891-1955)Hedwig Boas (1893/94)Gertrud Boas (1897-1924)Henry Herbert Donaldson Boas (1899-1925) MarieMeie
  • 间隙连接间隙连接(Gap junction),或称缝隙连接,是细胞连接的一种,神经细胞之间的间隙连接又称电突触(Electrical synapse),是一种特化的动物细胞间连接,广泛地存在于各种动物组织中。间隙连接
  • 实验物理学物理学领域中,实验物理学或实验物理是直接观察物理现象,以获取关于宇宙中从大到小各种资料的学科分类,包含许多类型的子学科。其中各个子学科皆有一相似目标,即是收集并解释所得
  • 西普里安塔修斯·凯斯利乌斯·西普里亚努斯(拉丁语:Thascius Caecilius Cyprianus),英语化后成为居普良(英语:Cyprian, 约200年-258年),圣公会译圣西浦廉,又译西普里安,迦太基教会主教,基督教会
  • 括约肌括约肌是人或者一些动物身上的一种肌肉类型。这种类型的肌肉分布在管腔壁,收缩的时候管腔就会被关闭,放松的时候,管腔就会开放。人的肛门、尿道、膀胱还有胃部的贲门和幽门都有
  • metabolism代谢(英语:Metabolism /məˈtæbəlɪzəm/,来自希腊语:μεταβολή / metabolē “改变”),亦称新陈代谢,是生物体内维持生命的化学反应的集合。代谢是生物体维持生命的化学
  • 1,5-戊二醇1,5-戊二醇(英语:1,5-Pentanediol)是化学式为HOCH2CH2CH2CH2CH2OH的醇类有机化合物。和其它的二醇类似,1,5-戊二醇常温下是一种无色透明液体。1,5-戊二醇常用作增塑剂和聚酯的生
  • 云贵总督云贵总督(满语:ᠶᡡᠨᠨᠠᠨ ᡤᡠᡳᠵᡝᠣ ᡳ ᡠᡥᡝᡵᡳ ᡴᠠᡩᠠᠯᠠᡵᠠ ᠠᠮᠪᠠᠨ,穆麟德:yūnnan guijeo i uheri kadalara amban),正式官衔为总督云贵等处地方提督军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