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夫反应

✍ dations ◷ 2025-08-29 12:42:53 #内夫反应
内夫反应(Nef反应)是一级或二级硝基化合物负离子在酸中水解,生成醛酮和一氧化二氮的反应。反应以约翰·内夫的名字命名。1894年,他用硝基乙烷的钠盐与硫酸反应,得到了85-89%产率的一氧化二氮及70%以上产率的乙醛,从而提出了这个反应。在他之前,俄国的Konovalov曾于1893年用1-苯基硝基乙烷钾盐与硫酸反应得到了二苯甲酮,发现了该反应,但没有意识到这个反应的意义。吸电子硝基使硝基化合物的α-氢具有一定的酸性,可以生成比较稳定的负离子。该负离子经过两次质子化,生成亚胺离子,亚胺离子被水分子进攻,发生亲核加成,生成中间体4。然后4失去质子和水,生成深蓝色的1-亚硝基醇5。5发生重排生成次硝酸(HNO)和

相关

  • 无性繁殖无性生殖是指生物体不以透过生殖细胞的结合方式,也就是不经由减数分裂来产生配子,直接由母体细胞分裂后产生出新个体的生殖方式。主要分为孢子繁殖(英语:Sporogenesis)、分裂生殖
  • 苏木精-伊红染色后光学显微镜下的结核性附睾炎苏木精-伊红染色,又称苏木素-伊红染色或“H&E染色”(hematoxylin and eosin stain、H&E stain),是组织学最常用的染色方法之一。这种染色方法的基础是组织结构对不同染料的结合
  • 喜帕恰斯喜帕恰斯(ίππαρχος,Hipparkhos,约前190年-前120年),或译希帕求斯、伊巴谷、依巴谷,古希腊的天文学家,有“方位天文学之父”之称。公元前134年,他绘制出包含1025颗恒星的星图,
  • 根本原因分析根本原因分析(RCA,Root cause analysis),旨在找到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治本”的方式。透过调查和分析问题哪里出错、为什么出错,寻求防止差错事故再次发生
  • 用部,为汉字索引中的部首之一,康熙字典214个部首中的第一百〇一个(五划的则为第七个)。就繁体中文中,用部归于五划部首;而简体中文中,所属汉字会被分拆至其他部首,如:用、甩字会归为
  • 安·格雷比尔安·玛丁·格雷比尔(英语:Ann Martin Graybiel,1942年1月25日-),美国神经科学家,麻省理工学院大脑与认知科学系教授,同时也是麦戈文脑科研究所(英语:McGovern Institute for Brain Res
  • 蔡斯玛莎·蔡斯(Martha Cowles Chase,1927年8月8日-2003年8月27日)是一位美国生物学家,与阿弗雷德·赫希所作的赫希-蔡斯实验证明了DNA为遗传物质,为20世纪生物学最重要的发现之一。19
  • 上海五国会晤机制上海五国会晤机制,是上海合作组织的前身,从中国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四国加强边境地区的信任和裁军开始发展起来的定期会晤机制。1996年和1997年,五
  • 里奥纳德·科恩里奥纳德·诺曼·科恩(英语:Leonard Norman Cohen,也译作莱昂纳德·诺曼·科恩,1934年9月21日-2016年11月7日),生于魁北克蒙特利尔西峰(Westmount),加拿大创作歌手、音乐人、诗人以及
  • 盖世太保秘密国家警察(德语:Geheime Staatspolizei,缩写:GESTAPO,德语发音:.mw-parser-output .IPA{font-family:"Charis SIL","Doulos SIL","Linux Libertine","Segoe UI","Lucida Sans 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