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 dependent DNA聚合酶

✍ dations ◷ 2025-08-08 21:22:19 #DNA dependent DNA聚合酶
DNA聚合酶(DNA Polymerase,EC编号2.7.7.7)是一种参与DNA复制的酶。它主要是以模板的形式,催化脱氧核糖核苷酸的聚合。聚合后的分子将会组成模板链并再进一步参与配对。DNA聚合酶以脱氧核苷酸三磷酸(dATP、dCTP、dGTP、或dTTP,四者统称dNTPs)为底物,沿模板的3'→5'方向,将对应的脱氧核苷酸连接到新生DNA链的3'端,使新生链沿5'→3'方向延长。新链与原有的模板链序列互补,亦与模板链的原配对链序列一致。已知的所有DNA聚合酶均以5'→3'方向合成DNA,且均不能“重新”(de novo)合成DNA,而只能将脱氧核苷酸加到已有的RNA或DNA的3'端羟基上。因此,DNA聚合酶除了需要模板做为序列指导,也必需引物来起始合成。合成引物的酶叫做引发酶。反应式:1957年,美国科学家阿瑟·科恩伯格(Arthur Kornberg)首次在大肠杆菌中发现DNA聚合酶,这种酶被称为DNA聚合酶I(DNA polymerase I,简称:Pol I)。1970年,德国科学家罗尔夫·克尼佩尔斯(Rolf Knippers)发现DNA聚合酶II(Pol II)。随后,DNA聚合酶III(Pol III)被发现。原核生物中主要的DNA聚合酶及负责染色体复制的是Pol III。细菌中,已有五种DNA聚合酶被发现。DNA聚合酶介导的DNA合成起始于引物(primer)和DNA配对,配对的引物3'端带有一个自由的羟基,随后是在DNA聚合酶的催化下由这个自由羟基氧上的配对电子攻击三磷酸碱基上的磷原子的亲核取代,继而在戊糖和磷酸之间形成脂键从而完成一个碱基的延伸。在整个过程中,能量是由三磷酸碱基所携带的高能磷酸键提供的,磷酸酯形成以后,一个焦磷酸分子脱落,焦磷酸分子再次分裂提供足够的能量给DNA聚合过程。不同的DNA聚合酶广泛应用于分子生物学实验。EC 1.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  · 2.1/2/3/4/5/6/7(2.7.10/11-12)/8/9  · 3.1/2/3/4(3.4.21/22/23/24)/5/6/7/8/9/10/11/12/13  ·

相关

  • 音叉音叉由弹性金属(多为钢)制成,末有一柄,两端分叉,型如拉丁字母‘U’。音叉拥有一固定的共振频率,受到敲击时则震动,在等待初始时的泛音列过去后,音叉发出的音响就具有固定的音高。一
  • 吉法酯吉法酯(英语:Gefarnate,或译为合欢香叶酯)是一种用于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药物,也可用于治疗干眼症。
  • 牛痘病毒牛痘(英语:cowpox)是发生在牛身上的一种传染病,它的症状通常是在母牛的乳房部位出现局部溃疡。牛痘由牛痘病毒引发,而该病毒是天花病毒的近亲。如果挤奶工的皮肤上有伤口,该病会透
  • 心因性暴食症神经性暴食症(英语:Bulimia nervosa)又译心因性暴食症或者神经性贪食症,一般简称为暴食症,是一种进食障碍,其特征为患者会尝试在暴饮暴食(英语:Binge eating)后试图进行净空行为。暴
  • 彰化基督教医院彰化基督教医疗财团法人,系由财团法人台湾基督长老教会于公元1995年10月23日捐助设立的公益法人,创立时名为财团法人彰化基督教医院,公元2013年4月3日更名为彰化基督教医疗财团
  • 嫩煎煸炒是炒的一种,为中餐的一种常见烹调方法。煸炒的操作是先将炒锅内放少量底油,烧热,加入原料快速翻炒至熟透,调味而成。特点是鲜嫩汁薄。另外,一些菜肴经煸炒初步烹调原料后,再进
  • 亚利桑那截至2010年亚利桑那州(英语:Arizona,i/ɛərᵻˈzoʊnə, ærᵻ-/)是美国一个位于西南部的州份,同时也是西部和山区州份之一。此州是美国第6大及人口第14大的州份。首府和最大城
  • 詹姆斯·赫顿詹姆斯·赫顿 FRSE(英语:James Hutton /ˈhʌtən/,1726年6月3日-1797年3月26日),苏格兰地质学家、医生、博物学家、化学家、实验农场主。 他的理论主要是关于地质学和地质时期,包
  • 变钩车轮虫属车轮虫齿体由齿钩、齿锥和齿棘组成,显著的特点是齿钩形状多样,变化多端,齿棘向后弯曲约90-140度。口围度140-180度。代表动物是Heterobladetrichodina punctatus Hu, 2011 (斑
  • 韩愈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卒谥文,世称韩文公。唐代文学家,与柳宗元是当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合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