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牛界线

✍ dations ◷ 2025-08-13 01:20:50 #台湾清治时期,台湾清治时期交通,台湾原住民历史,清朝民族政策,桃园市文化资产,台湾文化景观

土牛界线又称土牛、土牛沟或土牛红线,是由台湾清治时期普遍设置的界线。清朝政府采原汉隔离政策,承认原住民自治土地权,并有种种措施来防止汉人侵垦台湾原住民生活领域,时称“番地”。该界线主要功能即在在于区分汉人与原住民的生活区域,避免双方的冲突;或是汉人与原住民相结反清,而事实上,土牛红线也代表清朝与原住民政权的分界线。也称为土牛、番界,在日治时期又写做蕃界。(附近有土牛国小)

清初康熙以降,闽南与客家移民逐渐迁徙至台湾,并与平埔族或其他台湾原住民在开垦等事务上产生摩擦,尤与生番(高山族)冲突最烈,时有汉人侵犯土地,高山族出草抵御的情况。为解决此冲突,清政府决定以番制番的政策治理,承认番民自治地权,自清康熙61年(1722年)起,采汉番隔离政策,官府于入山的重要路口,以立碑、立界方式来规范汉人生活区域,严禁汉人超越其区域;此碑界建物为“原汉界碑”(如:台北市石牌)。并有种种措施来防止汉人侵垦“番地”。

18世纪初左右之清乾隆时期,由于闽南开发已饱和,大量闽南人移民蜂涌来台,与高山族逐渐除原有碑界外,衙门则另加以“挖沟推土”方式,构成原汉界线。土堆俗称“土牛”,加上深沟,故称为“土牛沟”。除此,又因地图上,常以红线延伸其土牛沟所设置区域,因此又称为“土牛红线”,简称“土牛线”。在台湾,也有多处地方直接以土牛作为地名,代表早期位于土牛界沿线。

长期以来,土牛界线作为分界,以西为台湾汉人及入籍清朝的平埔族、以东则为高山族。土牛界线随着汉人的拓垦资及清廷的开放,曾多次调整。《大清律例》中虽明文规定“凡民人偷越定界 私入台湾番境者 杖一百”,但仍无法制止汉人越界开垦。1895年台湾日治时期后,部分土牛界线制度改为隘勇制度,仍基本上沿袭旧有武力压制台湾原住民的基本政策。“蕃界”在日治时期主要是用来指涉关于蕃地的事务,而蕃界一词本身应该是单纯用来指称原住民的生活和活动领域。

今台湾桃园市杨梅区或台中市石冈区等地仍可见土牛界线遗迹。另外,许多地名且与土牛界线有关,如:新北市土城区、台中市石冈区土牛里、竹北市隘口 里。

相关

  • 艾米利亚-罗马涅语在艾米利亚-罗马涅大区(440万人口(2010))的家庭语境下 :艾米利亚-罗马涅语(Emiliàn e rumagnòl)是一种语言,用于意大利艾米利亚-罗马涅大区、伦巴第和马尔凯大区的部分地区及圣
  • 5s22,8,18,8,2蒸气压第一:549.5 kJ·mol−1 第二:1064.2 kJ·mol−1 第三:4138 kJ·mol主条目:锶的同位素锶(Strontium,旧译作鎴)是一种化学元素,它的化学符号是Sr,它的原子序数是38,
  • 罗安达省罗安达省位于安哥拉西北,与本哥省相邻,西临大西洋。面包车为主,公交车为辅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多自驾车出行。
  • 扣肉扣肉是一道用猪肉、牛肉或羊肉蒸制成的中国南方菜肴。川菜称烧白。扣肉的“扣”是指当肉蒸至熟透后,最后将其倒盖于盘中的过程。通常作法有芋头扣肉及梅菜扣肉。另外扣肉罐头
  • 骈体文骈文是古代中国一种特有的文言文文体,其句式多由四字或六字(四六句)及对仗构成,故又称四六文、骈俪或骈体。具骈文特点而押韵者称骈赋。骈文在文学界上长期为广泛研究,然其因为文
  • 补骨脂补骨脂(学名:Psoralea corylifolia),又名破故纸,为豆科补骨脂属下的一个种。夏天的时候,会开白色或者淡紫色的花儿。这种草的种子可以做药。
  • 罗德城罗德城(Road Town)是英国海外领地英属维尔京群岛首府,也是群岛上最大的城镇,位于托尔托拉岛。该城坐落于岛上南岸中部马蹄状罗德港边上。2004年罗德城的总人口9,400 。该城市的
  • 奥克福斯基奥克福斯基县(Okfuskee County, Oklahoma)是美国奥克拉荷马州中部的一个县。面积1629平方公里。根据美国2000年人口普查,共有人口11814人。县治俄克马(Okemah)。
  • 圣克拉里塔市圣塔克拉利塔 (Santa Clarita, California:又译:圣塔克拉里塔或圣克拉利塔)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县西北部的一个城市。面积123.9平方公里,2006年人口168,008人。1987年12月15
  • 威廉·T·舍曼威廉·特库姆赛·谢尔门(英语:William Tecumseh Sherman,又译谢尔曼,1820年2月8日-1891年2月14日)是美国南北战争中的北军将领,以火烧亚特兰大和著名的“向大海进军”战略获得“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