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牛界线

✍ dations ◷ 2025-04-27 10:15:58 #台湾清治时期,台湾清治时期交通,台湾原住民历史,清朝民族政策,桃园市文化资产,台湾文化景观

土牛界线又称土牛、土牛沟或土牛红线,是由台湾清治时期普遍设置的界线。清朝政府采原汉隔离政策,承认原住民自治土地权,并有种种措施来防止汉人侵垦台湾原住民生活领域,时称“番地”。该界线主要功能即在在于区分汉人与原住民的生活区域,避免双方的冲突;或是汉人与原住民相结反清,而事实上,土牛红线也代表清朝与原住民政权的分界线。也称为土牛、番界,在日治时期又写做蕃界。(附近有土牛国小)

清初康熙以降,闽南与客家移民逐渐迁徙至台湾,并与平埔族或其他台湾原住民在开垦等事务上产生摩擦,尤与生番(高山族)冲突最烈,时有汉人侵犯土地,高山族出草抵御的情况。为解决此冲突,清政府决定以番制番的政策治理,承认番民自治地权,自清康熙61年(1722年)起,采汉番隔离政策,官府于入山的重要路口,以立碑、立界方式来规范汉人生活区域,严禁汉人超越其区域;此碑界建物为“原汉界碑”(如:台北市石牌)。并有种种措施来防止汉人侵垦“番地”。

18世纪初左右之清乾隆时期,由于闽南开发已饱和,大量闽南人移民蜂涌来台,与高山族逐渐除原有碑界外,衙门则另加以“挖沟推土”方式,构成原汉界线。土堆俗称“土牛”,加上深沟,故称为“土牛沟”。除此,又因地图上,常以红线延伸其土牛沟所设置区域,因此又称为“土牛红线”,简称“土牛线”。在台湾,也有多处地方直接以土牛作为地名,代表早期位于土牛界沿线。

长期以来,土牛界线作为分界,以西为台湾汉人及入籍清朝的平埔族、以东则为高山族。土牛界线随着汉人的拓垦资及清廷的开放,曾多次调整。《大清律例》中虽明文规定“凡民人偷越定界 私入台湾番境者 杖一百”,但仍无法制止汉人越界开垦。1895年台湾日治时期后,部分土牛界线制度改为隘勇制度,仍基本上沿袭旧有武力压制台湾原住民的基本政策。“蕃界”在日治时期主要是用来指涉关于蕃地的事务,而蕃界一词本身应该是单纯用来指称原住民的生活和活动领域。

今台湾桃园市杨梅区或台中市石冈区等地仍可见土牛界线遗迹。另外,许多地名且与土牛界线有关,如:新北市土城区、台中市石冈区土牛里、竹北市隘口 里。

相关

  • 次锕系元素次锕系元素是指用过核燃料中除铀和钚之外的锕系元素,包括镎、镅、锔、锫、锎、锿和镄。,比较重要的同位素有镎-237、镅-241、镅-243、锔-242到锔-248,以及锎-249到锎-252。而核
  • 婴儿期反射原始反射(英语:Primitive reflexes),是指一类婴儿(而非神经完整的成年人)能够表现出来的、由中枢神经系统产生的正常生理反射行为,其反应类型能够响应特定的刺激。这些反射会随着儿
  • T2噬菌体T2噬菌体(学名:Enterobacteria phage T2)是一种属于T4噬菌体属的噬菌体病毒,专门感染和杀死大肠杆菌。其病毒体内含DNA,DNA的组成次序包括有线状双股、末端冗余(terminally redund
  • 哔叽哔叽,是一种纺织品。斜纹,表面光洁,质地较厚而软,通常为素色。“哔叽”来源于法语的“米色”(beige),而英语则称之为serge。据说,丝绸制的哔叽由中国人发明。
  • 曼谷邮报曼谷邮报(Bangkok Post)是泰国的5份英语报纸之一,主要在曼谷发行。是曼谷最主要的英语报纸,目前总编辑是哥维(Kowit Sanandang)。该报自1999年起,每年都提供半年份的泰国经济报告。
  • 许宝许宝
  • 孝女白琴哭丧女,又称哭孝女、哭丧妇,粤语称喊口婆,台湾又俗称为孝女白琴(源自布袋戏《云州大儒侠》中的角色孝女白琼),日本称为泣女(泣き女)、哭女(哭き女)、鸣女(鳴き女)、泣泽的(泣沢テ、ナキテ
  • 亚洲管理研究所亚洲管理研究所(英语:Asian Institute of Management,缩写:AIM)是一所位于菲律宾的商学院和研究中心,乃当前少数于亚洲获得AACSB认证的高等学府。AIM与哈佛商学院有学术合作关系 ,
  • 1947年国防法1947年国家安全法案(英语:National Security Act of 1947)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政府在军事和情报体系做出的重大战略调整。该法案由第80届国会制定,1947年3月3日,时任参议院军
  • 埃里克·贝齐格埃里克·贝齐格(Eric Betzig,1960年1月13日-),美国神经科学家、发明家、应用物理学家,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物理学教授、分子生物学教授。 贝齐格还担任弗吉尼亚州的珍利亚农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