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开智学校

✍ dations ◷ 2025-04-16 17:58:48 #长野县博物馆,日本旧制教育机关,日本西式建筑,松本市,长野县重要文化财,日本国宝

坐标:36°14′36.26″N 137°58′5.82″E / 36.2434056°N 137.9682833°E / 36.2434056; 137.9682833

旧开智学校(日语:旧開智学校),位于日本长野县松本市,创校于明治六年(1873年),是明治维新期间最早创立的现代小学之一,也是明治政府在明治十九年(1886年)颁布的首批旧制小学校之一。旧开智学校是松本市立开智小学校的前身,目前已成为教育资料馆,校舍的原来陈设大致得以保留,并开放予公众参观。昭和三十六年(1961年)3月23日,旧开智学校成为首批获评定为“国家指定重要文化财产”的校舍建筑之一;并于令和元年(2019年)9月30日获进一步指定为首件纳入学校类别的“国宝”。

开智学校是明治维新下的产物,在明治五年(1872年)9月4日,明治政府颁布《学制》,确立在全国各地兴办西式教育,筑摩郡(今松本市)遂于明治六年(1873年)5月6日创立开智学校,初年行政上划分作“第二大学区筑摩县管下·第一中学区·第一番小学·开智学校”。开智学校是当时全国最早创立的现代小学之一,“开智”一名,则出自《学制》序文〈被仰出书〉中,“人人自立其身……由修身、开智、长才艺可得。而其修身、开智、长才艺,非学不能”一语。

创校之初,开智学校以前筑摩县学作为临时校址,同时着手在明治八年(1875年)4月于全久院旧址兴建新校舍。全久院位于松本城以南女鸟羽川南岸(今松本市中央1丁目),本来是松本藩藩主户田松平家的菩提寺,明治元年(1868年)明治政府推行废佛毁释后不久,寺院就遭到荒废。到明治九年(1876年)4月22日,新校舍终于落成启用,校园总面积达2,653平方米,主校舍楼高两层,全校最多可容纳1,300名儿童。新校舍的建筑费高达11,000日元,其中百分之70的经费向民众募集所得,余下百分之30的建筑费,则来自其他捐款、和透过拆卸全久院后,变卖古木材而获得的收益。

开智学校的授课模式与传统的寺子屋有不少分别,例如学生会被要求坐在凳子上课,而不是席地而坐;至于女教师除了身穿和服外,也会穿上羽织、褶裙和鞋子。学校初年教授的课堂包括读本课、算术课和习字课等,但没有英文课。在明治十九年(1886年)4月10日,明治政府颁布《小学校令》,进一步对小学教育进行规范,开智学校遂成为首批旧制小学校之一。

明治天皇伉俪在明治十三年(1880年)巡幸松本市时,曾于6月25日到访开智学校,期间参观校内展出的学生书画、以及当地的物产和文物。校方原本还安排学生表演体操,但因天雨关系而临时取消。为招待天皇伉俪到访,校方特地把校舍其中一个房间辟作休息室。校方后来保留了休息室的陈设,并在主校舍旁竖立一块“明治天皇驻跸遗址”石碑,以纪念天皇伉俪参观学校。

在二战结束后,开智学校在昭和二十二年(1947年)改组成为松本市立开智小学校,继续办学,到昭和三十六年(1961年)3月23日,具85年历史的女鸟羽川校舍更获评定为“国家指定重要文化财产”,成为全国首批获此评级的校舍建筑之一。但不久以后,由于女鸟羽川需要进行大型的河道改善工程,开智小学校需要迁到松本城以北的田町小学校校址,除了兴建全新校舍外,又与田町小学校合并,但校名维持作松本市立开智小学校。

创校90年后,开智学校的旧校舍在昭和三十八年(1963年)3月正式关闭,但鉴于旧校舍深具历史价值,旧校舍拆卸后,获安排移筑至新校舍以北的一片空地,并且复修回原来的面貌。整个移筑复修工程耗资2,873万日元,由文化财产保护委员会(文化厅前身)监督,至昭和三十九年(1964年)8月竣工。旧开智学校校舍移筑后,未有回复作教学用途,而是在昭和四十年(1965年)4月改为教育资料馆,并大致保留校内原来陈设,开放予公众参观。

昭和六十二年(1987年)10月6日,旧开智学校与爱媛县西予市的旧开明学校结为姊妹馆;旧开智学校复于平成十七年(2005年)11月5日再与静冈县贺茂郡的旧岩科学校结为姊妹馆。两所姊妹馆均是明治时期创立的旧制小学,也同是“国家指定重要文化财产”。令和元年(2019年)9月30日,旧开智学校校舍获进一步指定为首件纳入学校类别的“国宝”。

现存旧开智学校校舍始建于明治八年(1875年)4月,至明治九年(1876年)4月22日落成启用。校舍兴建计划由时任筑摩县权令(相当于后来的长野县知事)永山盛辉主持,并由当地工匠立石清重设计和施工,校舍仿照东京开成学校(东京大学前身)的风格兴建,落成的时候,规模庞大的校舍有“广大华丽、地方无比”的美誉。

旧开智学校是一幢两层高、呈“L型”、建筑面积达507平方米的木造建筑物。旧开智学校的特色之处,在于校舍是一座中西和洋合璧的建筑。校舍以白色为外墙颜色,配以黑色的中式庑殿顶,校舍的所有窗户,则由255块舶来手工玻璃嵌制而成。整座校舍最具特色之处,是位于入口正中央处的八角形塔屋、以及具唐破风风格的玄关。唐破风玄关的上部,除了嵌有祥云和青龙的雕刻,上方还挂有写有“开智学校”的匾额,匾额左右两旁各由一件造形精致的小天使拥护,尽显和洋合璧的精神,同时予人学校是一件恩赐的感觉。

学校校舍内部不少课室仍保留着旧时的陈设,其中一间在明治十三年(1880年)曾用作明治天皇伉俪休息室的房间,房内仍留有校方特别铺设的竹编地板,另房内的金色屏风和两张天皇与皇后坐过的椅子,也被保留下来。开智学校校内使用的部分建筑木材,来自全久院拆卸后剩下的木材,部分木材被改造成圆柱,自校舍建成以来,便一直支撑校舍,甚具历史价值。

旧开智学校自昭和四十年(1965年)4月改为教育资料馆后,开放予公众参观。旧开智学校内藏有各类江户时代以来的文件、教科书、汉文典籍、教师用书和其他馈赠的书籍,数量多达128,000本,其他文物、地图和挂图等资料,也有大约25,000件。旧开智学校校舍内设有12个展厅,主题涵盖开智学校的历史和校舍的建筑历史,此外也介绍另外两所姊妹馆的历史,以及讲解何谓文化财产。除上述12个展厅外,校舍的讲堂和明治天皇伉俪的休息室,也开放供游人参观。

相关

  • 核型核型(英语:Karyotype)是一种生物或细胞的染色体组成。用于核型分析。当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时,染色体排列在细胞赤道板,是观察它们的最好时机。对这些细胞染色,通过显微镜拍照获
  • 查理斯·艾博特查尔斯·格里利·阿博特(英语:Charles Greeley Abbot,1872年5月31日-1973年12月17日),美国天文学家,史密森尼学会的干事,出生于新罕布夏州威尔顿市。阿博特于1894年毕业于麻省理工学
  • 铁路公司印度铁路(英语:Indian Railways)是印度的国营铁路公司,由印度政府透过铁道部持有和营运。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铁路网络之一,管辖总长115,000公里(71,000英里)的轨道和7500个车站。
  • 杨惠南杨惠南(1943年-,原名杨惠男,笔名杨风),台湾台中清水人,台湾佛教学者、诗人、同志文学作家,印顺法师的俗家皈依弟子。学生时代即活跃于“台大晨曦佛学社”,曾任国立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
  • 10sup-10/supm这个列表罗列了部分正数的数量级,包括事物的数量、无量大数和概率。(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1)(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1)(0.000000000000000000000
  • 圣赫勒拿岛圣赫勒拿(英语:Saint Helena)是大西洋岛屿,主权属于英国,离非洲西岸1900公里,离南美洲东岸3400公里。圣赫勒拿岛与其北方的阿森松岛和南方的特里斯坦-达库尼亚群岛一起组成英国的
  • 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的前身之一。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七月,京师女子师范学堂成立。宣统元年 (1909年),学校建成。1912年改名北京女子师范学校。1917年增设教育国文专
  • 孟塞尔颜色系统孟塞尔颜色系统(Munsell Color System)是色度学(或比色法)里透过明度(value)、色相(hue)及色度(chroma)三个维度来描述颜色的方法。这个颜色描述系统是由美国艺术家阿尔伯特·孟塞尔(英
  • 京津冀沿海诸河河北河流列表,列举全部或部分在河北省、天津市、北京市境内的河流,并依照流域排列;支流则由河口至源头排序。位于天津、北京及其他省份境内的河道会特别注明,未注明者表示位于河
  • 前苏格拉底哲学前苏格拉底 · 古代 中世纪 · 文艺复兴 17世纪 · 18世纪 · 19世纪 · 20世纪 后现代 · 当代前苏格拉底哲学是西方哲学中,在苏格拉底之前的,或者是和苏格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