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蜥结龙
✍ dations ◷ 2025-08-28 01:42:17 #蜥结龙
蜥结龙属(属名:Sauropelta,意为“蜥蜴的甲盾”)又名楯甲龙、蜥肋螈,是结节龙科恐龙的一属,生存于早白垩纪的北美洲。目前已有一个已命名种,爱氏蜥结龙(S. edwardsorum),但可能有其他种存在。就生理结构上而言,蜥结龙是研究最深入的结节龙科之一;大部分化石发现于Cloverly组地层,约1亿1500万年前到1亿1000万年前。蜥结龙是种中等大小的结节龙科恐龙,身长约5米。蜥结龙拥有特别长的尾巴,占了身长的一半。虽然蜥结龙的身体小于现代的黑犀牛,但体型相近,而重量估计约1500公斤。这些额外的重量主要来自于身体外部的骨板,包含颈部的大型尖刺。蜥结龙是种四足、草食性恐龙,身长接近5米。头颅骨呈三角形,口鼻部逐渐变尖,后段较宽,眼睛后面最宽处为35公分。不像某些其他结节龙科,蜥结龙的头顶平坦,而非圆顶状。蜥结龙的头顶非常厚,由平坦的骨质骨板所覆盖,因为这些骨板紧紧地固定住,所以没有胄甲龙、爪爪龙、林木龙、与其他甲龙类所拥有的颅缝。这状态有可能是化石保存过程的后果。如同其他甲龙类,蜥结龙的眶后骨与颧骨有三角形的厚鳞甲,分别位于眼睛之上与之下。蜥结龙的上下颌拥有叶状牙齿,可用来切断植物,这是典型的结节龙科特征。目前不清楚头颅骨的前端模样,但上下颌前端应有锐利的骨质啮喙(Tomium),如同其他甲龙类。这些啮喙可能覆盖者角质,构成喙状嘴。蜥结龙的尾巴相当长,占了身体长度的接近一半。一个化石上发现了40节尾椎,但某些已经遗失,所以实际数目应该超过50节。尾巴拥有骨化肌腱,可使尾巴硬挺。如同其他甲龙类,蜥结龙拥有宽广的身体、非常宽的骨盆与胸腔。前肢短于后肢,使得背部呈弓状,最高处位于臀部。它们的足部、四肢、肩膀、骨盆非常结实,可支撑巨大的体重。美国古生物学家肯尼思·卡彭特(Kenneth Carpenter)估计蜥结龙的体重为1500公斤。如同其他结节龙科,蜥结龙身上覆盖者装甲,由嵌入皮肤的皮内成骨(Osteoderm)所构成。这些鳞甲都位于它们生前的位置,使得肯尼思·卡彭特与其他科学家可以精确的描述它们的位置。蜥结龙的颈部有两排平行的鳞甲,背部与尾巴的上半面皮肤覆盖者小型、骨质棱甲,而身体左右两侧各有一排平行的大型、圆锥状鳞甲。臀部上方的小棱甲与大型圆形鳞甲互相紧密交错,形成荐部装甲。这种荐部装甲也发现于其他甲龙类身上,例如多刺甲龙与南极甲龙。蜥结龙的身体两侧各有两排大型的尖刺,尖刺从颈部开始,越接近肩膀的尖刺越大,身体两侧的尖刺逐渐缩小,终止在臀部。臀部之后的尾巴两侧则有平坦的三角形骨板,骨板朝后方,而且越接近尾端,骨板越小。肯尼思·卡彭特最初认为蜥结龙的身体的两侧各有一排颈部尖刺与尾部骨板,但他最近与James Kirkland发现蜥结龙的身体的两侧是各有两排上下平行的尖刺与骨板。上排的颈刺朝向后上方,而下排的颈刺朝向后外侧。而两排颈刺与尾板的基部互相固定,限制了颈部与尾巴前段的灵活性。自从约翰·奥斯特伦姆(John Ostrom)在1970年首次叙述蜥结龙,它们就被分类于结节龙科。结节龙科与甲龙科都属于甲龙亚目。结节龙科包含特定头颅骨特征,例如下颌末端往下弯曲、口鼻部较甲龙科狭窄,以及缺乏尾槌。结节龙科被发现于北美洲与欧洲,而甲龙科除了北美洲与欧洲以外,也生存于亚洲。结节龙科的演化关系系统还没有确定,蜥结龙、林木龙、以及爪爪龙的化石发现于较古老的地层,有时被认为比胄甲龙、埃德蒙顿甲龙、以及活堡龙更为基础、原始。在一个2001年的研究中, 肯尼思·卡彭特将前三属与后三属列为两个群体,并互相为姐妹演化支,但也发现胄甲龙可能属于任一演化支,依所选定的分类特征而定。在1930年代早期,著名古生物学家巴纳姆·布郎(Barnum Brown)在蒙大拿州比格霍恩县的Cloverly组发现了蜥结龙的正模标本。化石的发现地位于乌鸦印地安保留区之内。蜥结龙的正模标本(编号AMNH 3032)是一个部分骨骸。布郎也发现了另两个蜥结龙的标本(编号AMNH 3035、AMNH3036)。后者是目前保存状态最好的结节龙科化石,包含许多保持原位的鳞甲,目前正在纽约市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展示中。编号AMNH 3035标本则包含了颈部装甲与大部分头颅骨、只缺乏口鼻部末端。在1960年代,耶鲁大学皮巴第自然历史博物馆的约翰·奥斯特伦姆(John Ostrom)宣布他的挖掘团队在Cloverly发现了另外的不完整蜥结龙化石。奥斯特伦姆在1970年建立新属,蜥结龙(Sauropelta),以包含他与布郎的发现。在古希腊文中,σαυρος/sauros 意为“蜥蜴”,而πελτε/pelte意为“盾甲”,是以它们身上的骨质装甲为名。虽然奥斯特伦姆最初将种名命名为S. edwardsi,学名命名人乔治·奥利舍夫斯基(George Olshevsky)在1991年将拼法修正为爱氏蜥结龙(S. edwardsorum),以符合拉丁语拼音规则。在蜥结龙被命名两年后,编号AMNH 3036标本的照片标题被误植为"Peltosaurus",造成了许多困扰。但布朗并没有在该标本的相关文献与展览品中提及正式名称Sauropelta,而是非正式地使用"Peltosaurus"。但是,"Peltosaurus"已经命名于一种已灭绝的北美洲蛇蜥科蜥蜴上,因此无法使用在任何恐龙身上。在1999年,肯尼思·卡彭特与他的同事叙述了一个大型结节龙科化石,该化石发现于犹他州的雪松山脉组,该地层与Cloverly地层属于同一时期。他最初将这些化石归类于蜥结龙的一个新种,但并没有命名这个新种。在最近的研究中,肯尼思·卡彭特不再认为这个化石是蜥结龙的一个种,而仅将它们归类于结节龙科。近期的新发现化石,包含在蒙大拿州的Cloverly地层发现的一个完整的头颅骨,以及犹他州雪松山脉组发现的一个破碎骨骸。这些化石在脊椎动物化石学会的年度会议上被讨论,等到正式公布时,可能被归类于蜥结龙。蜥结龙是结节龙科中已知最早的成员。蜥结龙的所有化石都来自于怀俄明州与蒙大拿州Cloverly组的中层,地质年代为早白垩纪的晚阿普第阶到早阿尔比阶,约1亿1500万年前到1亿1000万年前。蜥结龙生存于河畔的泛滥平原,该河流流向北方与东方的浅内海,侵蚀西侧的低矮山脉,并形成沉积层。周期性的洪水带来新的大量泥土,形成Cloverly沉积层,并掩埋许多动物的尸体,而少数的动物尸体形成化石。最后,浅海覆盖了这片区域,并分隔了北美洲,形成西部内陆海道。这个地区所出土的丰富针叶树化石,显示该地区过去曾覆盖者森林。禾本科在白垩纪后期出现,所以蜥结龙与其他早期草食性恐龙是以多样性的针叶树与苏铁为食。结节龙科具有狭窄的口鼻部,现代具有狭窄口鼻部的动物以选择性的植物为食,而具有宽广口鼻部的草食性动物则以广泛的植物为食。蜥结龙是Cloverly组的主要草食性动物之一,而该地最常见的草食性恐龙则是大型的鸟脚下目腱龙。除此之外,还有小型鸟脚类西风龙、少见的泰坦巨龙类、一种未命名的似鸟龙下目恐龙、驰龙科的恐爪龙(大量的牙齿显示它们的繁盛)、以小型猎物为食的小型基础偷蛋龙下目小猎龙。Cloverly组的顶级掠食动物则是异特龙超科的高棘龙,只有发现破碎的化石,高棘龙还分布于德州与奥克拉荷马州。另外,Cloverly组来发现了肺鱼、三尖齿兽目哺乳类、数种乌龟、生存在水边的鳄鱼,显示该地为温暖的气候。由于晚侏罗纪的优势恐龙包含异特龙超科、剑龙类、以及多样化的蜥脚下目,在Cloverly组发现的驰龙科、鸟脚类、结节龙科化石,显示该地层的时期为早白垩纪。当Cloverly组的时期结束时,大群的亚洲动物迁徙到北美洲西部,包含暴龙科、角龙科、以及甲龙科,与该地原有的动物共同形成晚白垩纪的动物群。
相关
- 抗炎药抗炎性(英语:Anti-inflammatory)指物质或治疗能减少炎症的特性。消炎药占约止痛药的一半。消炎药以消炎作用来减少疼痛,与鸦片类药物不同,后者影响中枢神经系统以阻断疼痛讯号传
- 百日咳杆菌百日咳博德特氏杆菌(Bordetella pertussis)是一种革兰氏阴性、好氧性、博德氏菌属的球杆菌(一说是短杆菌,见参考来源2),而且是百日咳的病原体。百日咳杆菌在特定条件下可以产生鞭
- 恩替卡韦恩替卡韦(英语:Entecavi),是一种抗病毒药物,用以治疗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常见的商用药品名为贝乐克(英语:Baraclude)。同时患有艾滋病和乙型肝炎的患者,不建议单独使用本品,应同时合并抗
- 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英语:Progressive multifocal leukoencephalopathy,PML),或称进行性多灶性脑白质炎,是一种以进行性脑损伤和多灶性脑白质炎症为特点的罕见并致命的病毒性疾
- 太平洋西北地区太平洋西北地区(英语:Pacific Northwest)是指美国西北部地区和加拿大的西南部地区,又称“卡斯卡迪亚”(Cascadia;得名自喀斯喀特山脉),主要包括阿拉斯加州东南部、不列颠哥伦比亚省
- 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又称烧碱和苛性钠(sodium hydroxide;lye and caustic soda),化学式为NaOH,是一种具有高腐蚀性的强碱,一般为白色片状或颗粒,能溶于水生成碱性溶液,另也能溶解于甲醇及乙醇。
- 7第7周期元素是元素周期表第七行(即周期)的元素,皆具有放射性,包括锕系元素。有:第1周期元素 - 第2周期元素 - 第3周期元素 - 第4周期元素 - 第5周期元素 - 第6周期元素 - 第7周期
- 田纳西河谷管理局田纳西河谷管理局(英语:Tennessee Valley Authority),简称TVA,成立于1933年5月,总部位于美国田纳西州诺克斯维尔,是大萧条时代美国总统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所推动的新政中专责
- 卡尔·罗哲斯卡尔·罗杰斯(Carl Ranson Rogers,1902年1月8日-1987年2月4日),20世纪美国心理学家,人本主义的创始者之一。首创非指导性治疗,又称案主中心治疗,强调人具备自我调整以恢复心理健康的
- 初精初精是指青春期男性的睾丸初次分泌精子,或是第一次射精,和女性的初潮类似,都是生殖器官发育中会出现的情形。青春期男性对于初精会有不同的反应,从惧怕到兴奋甚至欣慰都有。初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