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耳炎

✍ dations ◷ 2025-08-27 12:47:51 #外耳炎
外耳炎(Otitis externa)是耳道的炎症,常见的症状有耳部疼痛(英语:ear pain)、耳道肿胀,偶尔也会有听力减退的情形。若动到外耳(英语:outer ear),多半会感觉疼痛。一般来说外耳炎不太会发烧,只有在严重时才会发高烧。外耳炎有分为急性(六周以下)及慢性(逾三个月)两种。急性外耳炎一般肇因于细菌感染,而慢性外耳炎则一般源自于过敏或自体免疫疾病。风险因子包含游泳、挖耳朵时伤到耳道、使用助听器或耳塞等等。另外牛皮癣或皮肤炎等等皮肤疾病也可能导致外耳炎。糖尿病患者可能罹患更严重的恶性外耳炎(Malignant otitis externa),诊断会依症状及病征来进行。在慢性外耳炎及重症患者建议进行微生物培养(英语:microbial culture),以利选用适当的抗生素治疗。醋酸耳滴剂可用于预防外耳炎,治疗则一般使用抗生素耳滴剂,例如氧氟沙星等等。类固醇有时也会作为添加物加入抗生素中,止痛部分则可考虑使用布洛芬等等只有在患者免疫功能不佳,或是耳朵周围有蜂窝组织炎的现象,才建议使用口服抗生素。。通常给药后一天内即可见效,慢性外耳炎则必须针对潜在原因进行治疗。每年全球有 1-3% 的人会得到外耳炎,其中95%以上为急性,约10%的人口在一生中某个时间点曾得过外耳炎。本疾病在7至12岁的小孩以及年长者最为常见,男性和女性罹病机会大致相等,居住于气候较温暖或潮湿地区的居民较容易患病。

相关

  • 结核分支杆菌结核杆菌,即结核分枝杆菌(学名: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是专性需氧微生物,1882年德国微生物学家罗伯·柯霍在柏林宣告它是结核病的病原体。他凭着此发现获得了1905年诺贝尔生
  • 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脏衰竭(法语:Insuffisance cardiaque,英语:HF, heart failure),一般意指慢性心脏衰竭(英语:CHF, chronic heart failure)。但是有时则指郁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当
  • 酸杆菌门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是新近被分出的一门细菌。它们是嗜酸菌。现在对它们研究还很少,但它们在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作用,比如土壤中。
  • wikiWiki(i/ˈwɪkiː/)是在万维网上开放,且可供多人协同创作的超文本系统,由沃德·坎宁安于1995年首先开发。沃德·坎宁安将wiki定义为“一种允许一群用户用简单的描述来创建和连接
  • 链终止双脱氧链终止法(英语:dideoxyribonucleotide [簡稱 dideoxy] chain-termination method),又称桑格法(英语:Sanger method),为一种常用的核酸测序技术,用于DNA分析,由英国生物化学家弗雷
  • 胰岛胰岛(兰格尔翰斯岛,德语: Langerhans-Inseln 英语: Islets of Langerhans)在1869年由德国病理学家保罗·兰格尔翰斯(Paul Langerhans)所发现。胰岛是胰脏里的岛状细胞团,由一群分
  • 黑碳黑碳(Black carbon)是一种悬浮粒子,源自于含碳物质(主要是石油、煤、木炭、树木、柴草、塑料垃圾、动物粪便等)不完全燃烧和氧化形成的产物。在扫描电镜下观察,黑碳呈现出亚微米级
  • 消化系统消化系统(英语:digestive system)是多细胞生物用以进食、消化食物、获取能量和营养、排遗剩余废物的一组器官,其主要功能为摄食、消化、吸收、同化和排遗。其中有关排遗的部分,也
  • 冠状血管冠状血管(英语:Coronary artery)是心脏本身的血液供应系统,包括冠状动脉和冠状静脉。冠状血管如花冠状缠绕心脏。冠状动脉属于动脉,在主动脉瓣附近从主动脉分支出来,并分为左冠状
  • 黄疸黄疸(英:jaundice、icterus)又称黄胆,俗称黄病,是因为体内胆红素过高,造成皮肤及巩膜发黄或是发绿的症状,一般会伴随发痒、粪便苍白及尿液颜色偏深的情形。新生儿黄疸是出生后前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