纨妲娜·希瓦

✍ dations ◷ 2025-04-04 06:52:07 #1952年出生,在世人物,20世纪哲学家,21世纪哲学家,印度物理学家,福冈亚洲文化奖获得者,贵湖大学校友,西安大略大学校友,反全球化作家,北阿坎德邦人

纨妲娜·希瓦(天城文:वन्दना शिवा;Vandana Shiva;1952年11月5日-),生于印度北阿坎德邦德拉敦,是一位物理学家,环保主义者及作家。希瓦现居德里,她曾在领导性的科学与技术学术杂志上发表了300多篇文章。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希瓦参与了非暴力的抱树运动。这一运动的主要参与者是女性,她们用自己的身体来保护树木并阻止砍伐树木。希瓦也是全球化国际论坛的领导者之一,其他领导者包括Jerry Mander、Edward Goldsmith、拉尔夫·纳德、Jeremy Rifkin等。希瓦也是反全球化运动的著名战士。她维护过许多传统习俗的智慧,这一点可以从Ranchor Prime所著的《吠陀生态学》()一书中作者对她的访谈中明显地看出来。

希瓦出生在台拉登的峡谷地区,父亲是一位森林保育员,母亲是一位热爱自然的农民。她对自然的兴趣源自于小时发现她热爱的森林被全数砍伐并改建成果园的记忆。希瓦在奈尼特的圣玛丽学校及耶稣与玛丽女修道院接受了早期教育。1976年,希瓦在加拿大的贵湖大学取得了物理学硕士学位,并在1978年以论文《量子理论的隐变量与非局域性》于西安大略大学取得哲学博士学位。。此后,希瓦回到印度,在印度科学院与邦加罗尔的印度管理学院进行科学、技术与环境政策的跨学科研究,并于1982年在母亲位于德拉敦的牛棚里,创立科学、科技与环境政策学术研究基金会,其后改名为科学、科技与生态学术研究基金会(Research Foundation for Science, Technology and Ecology/RFSTE),致力于研究永续农耕的技术。与此同时,她投注心力在草根运动,以防止大型水坝的建设计划及皆伐。

希瓦反对亚洲绿色革命,她认为以较高产的作物来取代原有作物,和杀虫剂与肥料来增加未开发国家的食物产量的方式不但会增加更多污染、降低原生种子多样性,更会使农业知识流传,使农夫们更加仰赖昂贵的化学药剂。

面对气候变迁,她的应对方法是农业的“去中心化”。比起大型农业科技公司提倡的单一耕作,希瓦相信种植不同种的当地作物会是面对环境变迁更好的解方。单一耕作会严重影响环境。种子经过基因改造会难以在收成时完整保存到下一季,使农夫每年得购买新的种子。

对希瓦而言,种子保存就是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印度文化,也是永续发展的一种方式。希瓦创立的“纳丹雅基金会”(九种基金会,印地语里为:印度传统的九种粮食种子)至今已在印度22省设立超过40个种子库,训练更多农夫,和建立公平贸易的平台网络。


希瓦一直在努力争取改变农业与食物的实践与范例。希瓦以理论思考与维权运动在知识产权、生物多样性、生物技术、生物伦理学及基因工程等领域做出贡献。

希瓦在《生物剽窃:自然及知识的掠夺》一书中点出大企业对贫穷农夫的剥削。

她协助了非洲,亚洲,拉丁美洲,爱尔兰,瑞士及澳大利亚的反基因改造草根组织。 1982年,希瓦成立了科学、科技与环境政策学术研究基金会(RFSTE),也就是纳丹雅基金会基金会的前身。其著作《生存》帮助读者更了解对第三世界女性的看法。希瓦曾在印度及其它国家的政府部门担任顾问,也曾为许多非政府部门的组织,例如全球化问题国际论坛、女性环境与发展组织、第三世界网络等担任顾问。

希瓦是女性环境与发展组织(World Congress on Women and Environment)的共同主席,并以妇女的多样性计划(Diverse Women for Diversity)及发展对话(Development Dialogue)为人所知。妇女的多样性计划(Diverse Women for Diversity)创立于1998年,是纳丹雅基金会计划的国际版。她对世界银行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同时积极参与世界贸易组织(WTO)在印度有关于知识产权及农业的运动。她预见了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TRIPS协议)未来的潜在危险,因此于1999年西雅图反对这项协定的抗议中担任公开发言人。希瓦也带领国际食物权组织(International Campaign on Food Rights),聚焦于普及民众对于食物权的认知和食品安全上。可以说她生活重心都在保护生物和文化多样性。在2001年时,她为了教育及推广的目的,在德拉敦的地球大学(Bija Vidyapeeth)附近设立了学校以及生态农场,提供永续生活和农业的课程。

2007年,希瓦参与了视野交易所工程。

1993年,希瓦被授予了瑞典“典范生活奖”(亦称为“另类诺贝尔奖”),因为她将女性与生态安置于现代发展对话的中心。其他奖项包括1993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颁发的全球500佳环境奖、联合国因其为保护地球而做出的奉献及其领导才能与其为人们做出的榜样而授与的地球日国际奖、荷兰的金方舟勋章、2009年的蓝侬洋子和平奖(Lennon Ono Grant for Peace)、及2010年的雪梨和平奖。希瓦在2003年的時代雜誌亚洲周(Asia week)被评为最有影响力的五位沟通者之一。

纨妲娜·希瓦在全球生态女性主义运动中有着重要作用。在“天赋女权”一文中,希瓦揭示出经由恢复印度本有的、女性为主体的农耕系统我们可以建立更有成效的、可持续发展的农业实践。她坚决反对当前强势的“父系排斥逻辑”,并认为以女性为主的系统可以极大地改善当前的系统。

这样,加强女性在农业实践中的参与于结合,只可能让印度与全球的食物保障因此而受益。

相关

  • 利己主义利己主义或自我主义是凡事只为自己或对自己有关系的团体着想的行为。与利他主义相反。单在道德判断上,自己的幸福快乐比别人的来得重要,所以利己主义在许多思想和文化中是一种
  • 有色体有色体(英语:Chromoplast,又称杂色体),是植物、藻类等能行光合作用的真核生物细胞中的一种质粒体,通称含有色素的质粒体,常和没有色素的白色体比较。有色体因含有胡萝卜素、类胡萝
  • 性别转换症变性人又称换性、性转者(英语:Transsexual),其经历性别认同与其出生时的指定性别不一致或没有文化的相关性,并希望身体永久转变为符合他们的性别认同,通常寻求医疗援助(包括激素替
  • 鸦科见正文鸦科(学名:Corvidae)在是鸟纲雀形目中的一个科。共23属117种。总的来说鸦科包括乌鸦、渡鸦、秃鼻乌鸦、穴乌、喜鹊、树鹊、灰鸟等鸟类。这些鸟共同的特征是它们聪明、好
  • 屈万里屈万里(1907年9月15日-1979年2月16日),字翼鹏。笔名鹏、尺蠖、翼、屈轶、书佣、翼鹏等,山东省鱼台县人,中华民国学者,中央研究院院士,研究专长为《诗经》、《尚书》等上古典籍。1949
  • 1986年帕尔梅遇刺案阴谋论坐标:59°20′12″N 18°03′46″E / 59.3366°N 18.0628°E / 59.3366; 18.0628 (帕尔梅遇刺之地)帕尔梅遇刺案发生于1986年2月28日晚上11时21分,瑞典首相奥洛夫·帕尔梅看完
  • 北开普省北开普省 (南非语:Noord-Kaap,英语:Northern Cape),是南非九个省之一,前身是开普省。该省与南非的其中两个邻国——纳米比亚以及博茨瓦纳接壤。面积361,830平方公里(全国第一),2001年
  • 小发夹RNA小发夹RNA(英语:short hairpin RNA,缩写shRNA)是一种形成急转弯(hairpin turn)结构的RNA序列,可以经由RNA干扰(RNAi)使基因表现沉默化。shRNA可利用载体导入细胞当中,并借由U6启动子来
  • 黑客 (计算机安全)“黑客”(Hacker)是信息安全、电脑安全和网络安全领域的专业人士,有能力参与信息战,发动或阻止基于网络的攻击。除了民间知名黑客与组织,各国亦有军方资金招募和培养的黑客,这些黑
  • 孙岭峰孙岭峰(1978年8月1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出身的棒球选手。守备位置是外野手。左投左打。现在北京猛虎队队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