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单倍群G
✍ dations ◷ 2025-05-16 01:39:57 #单倍群G
人类Y染色体DNA单倍型类群(Human Y-chromosome DNA haplogroup)是利用Y染色体遗传变异特性进行人类学研究的一门科学,主要用于研究人类的“非洲起源论”及以后的种群分布的遗传学证据。人类有23对46条染色体,其中22对44条为常染色体,另外一对为性染色体,XY组合的为男性,XX组合的为女性。Y染色体只能父子相传,所以研究Y染色体,可以发现人群在父系关系上的迁徙和发展。人类Y染色体谱系树是根据Y染色体单倍型类群的不同把全部现代智人分为不同类型,用从A到T的字母作为索引,使用数字和小写字母来进一步细分。谱系树中的父节点代表的对应基因突变是所有子节点共有的,但反之不然。Y染色体亚当,在遗传学上是理论上人类父系的最近共同祖先,生活在6-20万年前。单倍型类群 A00单倍型类群 A0单倍型类群 A1单倍型类群 B单倍型类群 D单倍型类群 E单倍型类群 C单倍型类群 F1-F4单倍型类群 G单倍型类群 H单倍型类群 I单倍型类群 JK*单倍型类群 L单倍型类群 T单倍型类群 K1-K4单倍型类群 M单倍型类群 N单倍型类群 O单倍型类群 Q单倍型类群 R单倍型类群 S单倍型类群A是非洲人的子单倍型类群,现代的所有单倍型类群起源点。BT是单倍型类群A的分支。 它有两个主要谱系,单倍型类群B和CT。定义突变分离CT(除A和B的所有单倍型类群)为M168和M294。这些突变早于“走出非洲”的迁移。DE突变的定义可能发生在非洲东北部,大约65、000年前。 P143突变定义了单倍型类群CF。可能发生在那时,将现代人类带至亚洲南部海岸。单倍型类群F发现于大约90%的世界人口,但几乎完全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之外。IJ的突变对应于45000年前的一个中东或南亚地区的移民浪潮,随后迁移到欧洲 (克罗马侬人)。
单倍型类群G,30000年前起源于中东地区,或更东的地区至巴基斯坦,并迁移至欧洲引发新石器革命。单倍型类群H可能30000-40000年前起源于印度,并随罗姆人迁移至西方。单倍型类群K在欧亚大陆, 澳洲和南太平洋分布极广。单倍型类群L主要分布于南亚。单倍型类群M则最流行于美拉尼西亚。NO单倍型类群在35000-40000年前出现在亚洲。
单倍型类群N可能起源于东南亚并扩散到西伯利亚北部和西部,最常见分布于乌拉尔语系人群。单倍型类群O最常见分布于东亚和东南亚,少量分布于大洋洲、中亚和南亚。单倍型类群P引出了群组Q和R,并且很少发现在其未分化的阶段。很可能起源于中亚或阿尔泰地区。单倍型类群Q也起源于中亚,向东迁移到北美。NO单倍型类群在35000-40000年前出现在东亚。单倍型类群N可能起源于亚洲东部并向北和向西传播于西伯利亚,高频分布于一些乌拉尔语系人群。单倍型类群O最常分布于东亚、东南亚和中亚,在大洋洲主要为其下游的O3,在南亚主要为其下游的O2a1和O3,在西伯利亚主要为其下游的O1。单倍型类群 P (M45)有两个分支。Q-M242和R-M207,都有一个共同的标记M45,至少18 单核苷酸多态性。Q被定义由SNP M242。认为出现在大约35000-40000年前的中亚。单倍型类群Q的亚类型和定义变异,根据2008 ISOGG树在下文提供。ss4 bp、rs41352448不出现在ISOGG 2008树,因为STR。作为一种新型的Q系(Q5),在印度人中已经被低频率发现2008 ISOGG树单倍型类群R的定义由SNP M207。大部分单倍型类群 R表现为R1a和R1b。
R1a可能起源于欧亚大草原,伴随斯基泰人文明和原始印欧语人群的扩张。主要分布于中亚、南亚和东欧。R1b可能起源于中亚。在西欧占主导地位,也稀少分布在亚洲和非洲。其子群R1b1a2 (M269)在现代欧洲人分布最常见,特别在西欧。人类Y染色体DNA单倍型类群进化树各族群Y染色体单倍型类群 · 著名的Y染色体单倍型类群人
相关
- 横贯性脊髓炎贯穿形脊髓炎是由脊髓发炎而导致的、影响到整个一段脊髓的病症,这种炎症将损害轴突,产生脱髓鞘作用、进一步导致中枢神经系统电阻率下降。没影响到整个脊髓的则叫做部分性脊髓
- 棉鼠棉鼠属(Sigmodon)是哺乳纲啮齿目仓鼠科之下的一属,而与棉鼠属(例如:棕棉鼠)同科的动物尚有稻水鼠属(例:哈氏稻水鼠)、暖鼠属(例:暖鼠)、褐鼷鼠属(例:褐鼷鼠)、厄瓜多尔鬃鼠属(例:厄瓜多尔鬃鼠
- 低温生物学低温生物学是研究生物在低温下的变化,是生物学的一门分枝。一般会研究生命器官在低温或低于正常温度的变化、影响及状态。研究范围包括蛋白质, 细胞, 生物组织等。
- 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于德州奥斯汀展出的太空望远镜等比例模型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标志詹姆斯·韦伯空间望远镜(英语:James Webb Space Telescope, JWST)是计划中的红外线太空望远镜,原计划耗费5
- 大理石大理岩(英语:Marble)是石灰岩或白云岩等受接触、区域变质作用重结晶形成,方解石和白云石的含量一般大于50%,有的达99%。大理岩遇稀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这是因为含有石灰的岩石遇
- 美国化学会美国化学学会(英语: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简称为ACS)是一个化学领域的专业组织。1876年于美国纽约大学成立,现有157,000位来自化学与化工界各个分支的会员,总部位于华盛顿哥
- Moclobemide吗氯贝胺(商品名也作Amira、Aurorix、Clobemix、Depnil或Manerix)是主要用于治疗抑郁症和社交焦虑的单胺氧化酶A(RIMA)药物的可逆抑制剂。它在美国不被允许使用,但在其它西方国家
- 马祖卡玛祖卡(波兰语:Mazurek),原为波兰一种民间舞蹈,其形式现在仍保留在许多芭蕾舞舞剧中,其音乐经过肖邦等人的发展后,已成为古典音乐中一种经典舞曲。玛祖卡起源于波兰中部马佐夫舍地
- 钻石 (消歧义)钻石(Diamond),又称金刚石,是碳元素组成的无色晶体,为目前已知自然存在最硬物质。钻石、金刚石、Diamond也可以指:
- E3泛素连接酶泛素连接酶,又称为E3泛素连接酶,是一个能够将泛素分子连接到目的蛋白质的某个赖氨酸上的酶。通常情况下,泛素连接酶可以将目的蛋白质多泛素化,即加上多个泛素分子,形成多泛素链;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