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干支纪年法
✍ dations ◷ 2024-11-06 03:43:29 #干支纪年法
干支是天干与地支的合称,由两者经一定的组合方式搭配成六十对,为一个周期,循环往复,称为六十甲子或六十花甲。古代中国用以记录年、月、日、时。日本、朝鲜、越南、琉球等汉字文化圈地区也曾跟随古代中国,使用干支来记录时间。用干支纪年法纪年时一个周期为六十年,所以也用“甲子之年”或“花甲之年”来形容60岁的老年人。考古发现,在商朝后期帝王帝乙时的一块甲骨上,刻有完整的六十甲子,可能是当时的日历。这也说明在商朝时已经开始使用干支纪日了。根据考证,春秋时期鲁隐公三年二月己巳(公元前720年2月22日),曾发生一次日食。这是中国古代使用干支纪日的比较确切的证据。而使用皇帝年号纪年则始自汉武帝太初年号。干支在古代称干枝,好比树干和树枝。干支历作为中国传统历法,在古代中国一直使用,从未间断。因此对研究历史相当有帮助,便于推算历史时间。原则上,天干与地支的使用上有配对使用的要求,即如下两组配对且交叉使用。如再配上生肖的话,其使用方法为,例如西历1984年为一个周期的第一年,即上一组开始的甲子鼠,1985年则轮到下组的乙丑牛,1986年又轮到下一组的丙寅虎,1987年轮到下一组丁卯兔,如此下去。最后形成循环。太平天国时,曾把“丑”改为“好”,“卯”改为“荣”;“亥”改为“开”。《御批历代通鉴辑览》载记轩辕黄帝“作甲子,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谓之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谓之枝,枝干相配以名,日而定之以纳音。”创立干支纪年法,将十天干和十二地支分别组合起来,共配成六十组,用来表示年、月、日之次序,周而复始,循环使用。干支纪年萌芽于西汉,始行于王莽,通行于东汉后期。汉章帝元和二年(公元85年),朝廷下令在全国推行四分历与干支纪年。可是,其实是类似的太岁纪年,用太岁所在位置来纪年,干支只是用以表示十二辰(把黄道附一周天分为十二等分);木星(太岁)11.862年绕天一周,所以太岁约86年会多走过一辰,这叫做“超辰”。在颛顼历上,西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是太岁在丙子,太初历用超辰法改变为丁丑。汉成帝末年,由刘歆重新编订的三统历又将太初元年改变为丙子,把太始二年(前95年)从乙酉改变为丙戌。而东汉的历学者没用超辰法。所以太岁纪年和干支纪年从太始二年表面一样。干支纪年,一个周期的第一年为“甲子”(如黄巾起事口号为“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第二年为“乙丑”,依此类推,60年一个周期;一个周期完了重复使用,周而复始,循环下去。如1864年为甲子年,60年后的1924年同为甲子年;1865年为乙丑年,1925年同为乙丑年,依次类推。这种作记法俗称为“天运岁次○○年”。换算对西元后年份准确。但要留意西历新年和华夏新年或干支历新年相差少于两个月;在西历新年后,华夏新年或干支历新年之前,则续用上一年之干支。天干用序号1至10表示甲到癸,地支用1至12对应子到亥。注一:第一行的意义是在60年循环中的位置。负数并无不可,因后面可任意加或减60的倍数(n是整数,即零或正负整数);但若规定头一行须为正数(1至60之间),则当(天干-地支)是负数的时候,在括号内加12或在括号外加60(12×5=60)。当且仅当(天干-地支)是负数的时候,不是1至60间的整数。注二:为何加3或1983:因公元4年和1984年是甲子年(1),1+3=4,1+1983=1984。这两个年份的差额1980是60的倍数。3容易记,1983最接近现在之年份。例子1:辛亥年。辛是天干中的8,亥是地支中的12。6×8- 5×12=-12。1983-12=1971,1971+60=2031,1971-60=1911;计算得2031年、1971年和1911年都是辛亥年。例子2之1:癸巳年到辛酉年最少隔几年?癸=10,巳=6,辛=8,酉=10,6×(8-10)-5×(10-6)=-32,-32+60=28,故最少隔28年。例子2之2:反过来问,辛酉年到癸巳年最少隔几年?只要将上述答案取相反数,再加60,使之为正整数(或说用60减去上述答案),即为答案,故最少隔-28+60=32年。此运算特性符合一般大众对于循环事项的先后间距的认知。可见所有亥年在60循环中都相当于:乙亥年:12;丁亥年:24;己亥、辛亥、癸亥:36,48,60。这是很简单直接的(第一个亥年是12),亦可从以上公式得出。将西元后年分减3,再除以10,所得余数即为第几个天干(余0则视为第10个);将西元后年分减3,再除以12,所得余数即为第几个地支(余0则视为第12个)。1995-3=1992,1992除以10的余数是2,所以是第2个天干——乙,1992除以12的余数是0,所以是第12个地支——亥,故公元1995年为乙亥年。1861-3=1858,1858除以10的余数是8,所以是第8个天干——辛,1858除以12的余数是10,所以是第10个地支——酉,故公元1861年为辛酉年。公元前纪年与干支纪年的换算表:如:公元前155年尾数5对应天干中的“丙”; 155除以12得余数11,对应地支中的“戌”。该年为丙戌年。
公元前8年则为癸丑年。史书中通常以序数纪月,干支纪月除了月建(月支)之外,月干在研究中国历史时并不普遍,而较常在计算八字时使用。月建于春秋时期即已可见。“以子建月”即以日南至的十一月为一年的开始。可能到了唐代才配上天干。此外由于各帝王可能采用不同历法,因此干支纪月亦不见得准确。例如三国时期,由于景初历的使用,可能出现在不同国家,却在不同日换月分的情况;一国是初一,另一国是前一个月的月末,此时月干支即不同。计算八字时使用的干支历,与史书、传统历法(包括农历)或使用太阴历的紫微斗数有所不同。传统历法以月亮的盈亏周期作为一月,而八字计算则以二十四节气其中的十二节气(非中气)所在时刻(非以日首)分月,并赋以地支之名,如大雪小寒之间为子月,小寒到立春为丑月。因此八字计算过了当月节气发生之时刻才换月干支,可能产生月中与日中换干支的情况。计算八字时使用的干支历每五年一循环,每月的天干由该月支所在年的天干决定。例如:若某年的子月所在之年为甲子年,则该子月为丙子月,紧接着其后的丑月是丁丑月。年上起月的歌诀,《五虎遁月歌》:甲己之年丙作初,乙庚之岁戊为头,丙辛岁首从庚起,丁壬壬位顺流行,若问戊癸何方法,甲寅之上好推求。具体的推算如下表:干支纪日,60日大致合2个月一个周期;一个周期完了重复使用,周而复始,循环下去。确定的文献指出干支纪日至少始于《春秋》所记,鲁隐公三年夏历二月己巳日(周平王五十一年,公元前720年2月22日)之日食。因为儒略历的平年有365日,而每4年一次,公元年能被4整除,闰年有366日,平均一年365.25日,所以4年1461日和一甲子的60日,最小公倍数是29220日,合80年。这就是说,过了罗马失闰之后,每80年,干支纪日对应的儒略历月日日期会反复一次循环。因为格里历的平年有365日,而每4年一次,公元年能被100但非400整除,闰年有366日,平均一年365.2425日,所以400年146097日和一甲子的60日,最小公倍数是2921940日,合8000年。这就是说,每80年,干支纪日对应的格里历月日日期若没有遇到能被100但非400整除的公元年,会反复一次循环,但整体而言,假设未来从不改格里历,每8000年,干支纪日对应的格里历月日日期才会反复一次完整的循环。1912年(中华民国元年)2月18日,合农历壬子年正月初一,以及9912年2月18日,都是“甲子日”。公式法若我们为天干的“甲、乙、……、壬、癸”编上 1, 2, ……, 9, 0 等序号;地支的“子、丑、……、戌、亥”亦编上 1, 2, ……, 11, 12 等序号,从已知日期计算干支纪日的公式为:儒略历格里历其中奇数月 i=6,偶数月 i=0,C 是世纪(百)年数减1,y 是年份后两位,M 是月份,d 是日数。1月和 2月按上一年的 13月和 14月来算。
⌊
⌋
{displaystyle lfloor ;rfloor }
表示取整。gz 除以60的余数是干支数,如果余数为0,则取60;gz 或 g
除以 10 的余数是天干,gz 或 z 除以 12 的余数是地支。查表法口算法1. 公元前720年2月22日2. 公元前211年11月1日3. 公元1912年2月18日由于华夏历法中每个月日数不定,且可能有闰月,故若在史书中记载“某年某月某日”在计算经过的时间长度时会非常麻烦。而利用干支计日则可以方便地计算。例:《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始皇)三十七年十月癸丑,始皇出游。……七月丙寅,始皇崩于沙丘平台。”秦历每年十月为岁首,然后是十一月、十二月、一月……九月。计算此次出游的总日期数。解:从癸丑(第50日)到丙寅(第3日)总共是13日。所以总出游日期数一定是60n+13。9个月大约是270日,但270日并不是60的倍数,所以可以判断有一个闰月;从而,n=5,总共出行10个多月,日期数为313天。事实上,如果换算成西历,则为前211年11月1日出游,前210年9月10日驾崩,共313天。以12时辰为1日之纪时法,在周髀算经已有雏型。干支纪时法则源起年代未明。《史记‧历书》以十二支纪时,可能到了唐代才将十二支配上十干。以干支纪时,60时辰合5日一个周期;一个周期完了重复使用,周而复始,循环下去。日上起时亦有歌诀。下表列出日天干和时辰地支构成的时辰干支,以UTC+8为准:宋代记时辰已有“初”、“正”之分。如23时为“子初”,0时为“子正”。并可配合刻使用,如“己初初刻”、“子正四刻”、“寅初四刻”。隋后普遍行百刻制,每天100刻。至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颁行时宪历后,改为日96刻,每时辰八刻(初初刻、初一刻、初二刻、初三刻、正初刻、正一刻、正二刻、正三刻)。自此每刻15分,无“四刻”之名。从前一日23时到凌晨1时叫作子,继续下去,丑、寅……从11时至13时叫作午。所以现代,半夜0时叫“子夜”,白画12时叫“中午”。中午之前叫“上午”,中午之后叫“下午”。在中国天文星象以及历法计算上,皆以子正0时分日。惟在八字命理上,由于这会造成12时辰中,独有子时出生者被分割;造成前一日深夜23时至0时(夜子时)出生者与当日凌晨0时至1时(早子时)出生者虽具有相同时干支,却为不同日干支的特殊情况,或存有命盘不连续性的问题。因之该如何处理子初出生者(是以子初、抑或子正换日柱),仍有很大争议。自古虽有取子正分日者,亦有当以子初分日之论;甚或认为徐子平四柱八字以子正分日、紫微斗数以子初分日者。五行中每一行都有不同性能。“木曰曲直”,意思是木具有生长、升发之特性;“火曰炎上”,是火具有发热、向上之特性;“土曰稼墙”,是指土具有种植庄稼,生化万物之特性;“金曰从革”,是金具有肃杀、变革之特性;“水曰润下”,是水具有滋润、向下之特性。古人基于此种认识,将宇宙间各种事物分别归属于五行,因此在概念上,已经不是木、火、土、金、水本身,而是一大类在特性上可相比拟之各种事物、现象所共有之抽象性能。阴阳五行是针对十干表示命运的说法,用了五行(木、火、土、金、水)与阴阳(阳为兄、阴为弟)配对。十二支皆有相对应的五行。四季所对应的五行为:春季为木、夏季为火、秋季为金、冬季为水,土则是对应各季节的最后一个月分,用于表示季节转换。将其分配为:阴阳五行说是起源于中国的战国时代,为邹衍的五德终始说与阴阳思想相互结合所产生。并且与干支结合而成为干支五行说,进一步成为天地间万物的根本起源。干支可以表示方位和角度。
相关
- 分解者分解者(英语:decomposer)主要是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细菌和真菌。它们能够分解动植物尸体和遗物中的有机物并且利用其中的能量,将有机物转化成为无机物供生产者如植物再利用,重新以有
- 孙得功孙得功,明末降清将领,隶镶白旗。孙得功起初在明朝任中军游击,隶属于广宁巡抚王化贞,王化贞非常依靠他。努尔哈赤围西平堡,刘渠等赴援,孙得功跟随他们。渠等战死,得功暗中纳款于努尔
- 萨尔瓦多面积以下资讯是以2016年估计家用电源国家领袖国内生产总值(购买力平价) 以下资讯是以2018年估计国内生产总值(国际汇率) 以下资讯是以2018年估计人类发展指数 以下资讯是以2018
- 直觉主义在数学哲学和逻辑中,直觉主义(英语:Intuitionism),或者新直觉主义(Neointuitionism )(对应于前直觉主义(Preintuitionism)),是用人类的构造性思维活动进行数学研究的方法。也可翻译成直
- 伽莫夫1904年3月4日(儒略历2月20日) 俄罗斯帝国敖德萨 (现属于宇宙微波背景辐射 量子穿隧效应乔治·伽莫夫(英语:George Gamow,1904年3月4日-1968年8月20日),出生名乔治·安东诺维奇·伽
- 得主诺贝尔奖(瑞典语:Nobelpriset,挪威语:Nobelprisen)是一项由瑞典皇家科学院、瑞典学院、卡罗琳学院和挪威诺贝尔委员会颁发给对化学、物理、文学、和平和生理及医学这五方面有着杰
- 民用飞机以下是民航机造商列表,以制造商英文名按照字母顺序排列。2015年2月6日,法国波尔多,达索猎鹰8X公务机成功首飞。猎鹰8X是达索最新旗舰级公务机,其竞争对手为同等级然而尺寸更大的
- 孙汉董孙汉董(1939年11月25日-),中国植物资源和植物化学家。生于云南保山。1962年毕业于云南大学,1988年获日本京都大学药学博士学位。曾任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所长,现任该所研究员
- 库尔德斯坦民主党库尔德斯坦民主党(库尔德语:پارتی دیموکراتی کوردستان Partîya Demokrata Kurdistanê,简为“PDK”;英语:Kurdistan Democratic Party,简为“KDP”),也
- 单板机“单板机”或称“单板电脑”(SBC, Single Board Computer),将计算机的各个部分都组装在一块印制电路板上,包括微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还有简单的七段发光二极管显示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