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二色性

✍ dations ◷ 2025-01-23 06:16:43 #圆二色性
圆二色性(英语:Circular dichroism, 缩写:CD)是涉及圆偏振光的二色性,即左旋光的和右旋光的差分吸收。左旋圆(LHC)的和右旋圆(RHC)的偏振光表示一个光子的两种可能的自旋角动量状态,因此圆形二色性也被称为自旋角动量的二色性 。这种现象在19世纪上半叶被让-巴蒂斯特·毕奥(Jean-Baptiste Biot),奥古斯丁·菲涅耳(Augustin Fresnel)和艾梅·克顿(英语:Aime Cotton)(Aime Cotton)发现。它在光学活性手性分子的吸收带中被显示。CD光谱学在许多不同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最值得注意的是,使用UVCD来研究蛋白质的二级结构。UV/可见光CD被用于研究电荷转移跃迁。近红外CD被用于通过探测过渡金属的d→d跃迁来研究分子的几何和电子结构。振动圆二色性(英语:Vibrational circular dichroism),其使用来自红外能量区的光,被用于小有机分子的结构研究,并且最近被用于研究蛋白质和DNA。一般而言,生物分子大多都具有手征性,也就是说它们在结构上有其他分子式相同但结构式不同的对映异构体(分为L型和D型),除此之外它们在光学特征上也有所差异。通常光源在未经特殊处理前,其偏振方向通常是呈各种方向散射,经过起偏器偏振化后,光波会变为偏振方向单一的光波(称为线性偏振光)。当此平面偏振光通过手征性生物分子后,会分成左旋和右旋两道圆偏振光,最后再经过一道偏光镜使其重合为一线性偏光。由于手征性生物分子结构上的影响,而使得左旋与右旋圆偏振光在折射率上有所差异,因此在重合后会产生附加的相位差,从而使得射出的合成线偏光在角度上产生偏转。因为生物分子皆会在某一特殊光波长下有吸收光,它们除了对左旋与右旋的吸收度不同外,振幅也不同。因此随着时间的,左、右旋两道圆偏光重合后的行进方式将由原来的圆型变为椭圆型。由行进速度不同振幅也不同的左、右旋圆偏光叠加重合后所产生的不再是线性偏振光,而是椭圆偏振光,这种特性即称为圆二色性。

相关

  • 妇产科人体解剖学 - 人体生理学 组织学 - 胚胎学 人体寄生虫学 - 免疫学 病理学 - 病理生理学 细胞学 - 营养学 流行病学 - 药理学 - 毒理学妇产科学是医学中的一门学科,简称OB/GY
  • 休伊·皮尔斯·朗休伊·皮尔斯·朗(英语:Huey Pierce Long Jr.,又译作休伊·龙、休伊·朗格,1893年8月30日-1935年9月10日),美国民主党籍政治人物,前任路易斯安那州州长及联邦参议员。出生于路易斯安
  • 丘比特丘比特(拉丁语:Cupido,拉丁英文转写Cupid),又称埃莫(拉丁语:Amor),罗马神话中的小爱神,维纳斯的儿子,相对应于希腊神话的厄洛斯(希腊语:Έρως)。往往被塑造为手拿弓箭、背部长有一对翅
  • 核苷核苷(英语:Nucleoside)是一类糖甘胺(glycosylamine)分子,组成物是碱基加上环状核糖或脱氧核糖。例如胞苷、尿苷、腺苷、鸟苷与腺苷,这些核苷加上一个磷酸基团就是核苷酸,为DNA与RNA
  • 辅酶Q–细胞色素c还原酶结构 / ECOD辅酶Q: 细胞色素c - 还原酶(英语:coenzyme Q : cytochrome c – oxidoreductase,),有时被称为细胞色素bc1复合体,又有时被称为复合体III(第三复合体,complex III),是电子
  • 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神圣罗马皇帝(德语:Römisch-deutscher Kaiser;拉丁语:Imperatores Romani Sacri)是历史学家称呼中世纪时获教宗赐予“罗马皇帝”头衔的德意志国王和罗马人民的国王,和1356年后统
  • 小汗腺外泌汗腺(英语:eccrine sweat gland),又名小汗腺,是人体主要的汗腺,存在于几乎所有皮肤,尤以手掌和脚掌的密度为最高,头部次之,躯干及四肢较少,在其他哺乳动物中则较为稀疏,主要存在于
  • 乙酸铀酰乙酸铀酰(UO2(CH3COO)2·2H2O)是铀的乙酸盐,是由黄绿色斜方晶体组成的黄绿色结晶固体,带有轻微的醋酸气味。乙酸铀酰有轻微的放射性,其放射性的精确数值取决于所含铀的同位素。
  • Clsub2/subO一氧化二氯是氯的氧化物之一,化学式为Cl2O。它是次氯酸的酸酐,加热时易爆炸分解,溶于水转变为次氯酸:单质氯气通入新制的黄色氧化汞时可得到一氧化二氯,产率较高:主要的副反应为:工
  • 马丁·赖尔马丁·赖尔爵士,FRS(英语:Sir Martin Ryle,1918年9月27日-1984年10月14日),英国射电天文学家,赖尔开发出革命性的射电望远镜系统,且使用这套系统对弱射电源准确定位和成像。1964年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