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味分子

✍ dations ◷ 2025-04-25 03:29:38 #气味分子
芳香味化合物(英语:Aroma compound),同时也被称为气味分子,芳香,香味,或香气,是具有味道或气味的化学化合物。当一个化学化合物有足够的挥发性,就会被送至鼻子上部的嗅觉系统。代表这个化学化合物是具有味道或气味的。 通常符合以上特征的分子,分子量会小于三百。flavors会影响嗅觉以及味觉,而fragrances只会影响嗅觉。Flavors偏向自然发生,而fragrances则是倾向合成的方式产生。芳香化合物存在于食品,酒类,调味品,香水,香薰油和精油中。例如,在水果以及其他农作物熟成时,芳香化合物就能形成。在葡萄酒中,芳香化合物是发酵反应的副产品。 此外,许多的芳香化合物在调味品的生产过程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在食品工业中,芳香化合物能用来调味,而广泛地提升产品的需求。添味剂能将有气味的物质加至无味的危险物质中,如丙烷,天然气,或氢,作为警告。注记: 香旱芹酮因其掌性,能有两种味道。高浓度的醛往往非常刺鼻且无法抵挡,而低浓度的醛则有多种香味。动物能以嗅觉受体侦测到味道。嗅觉受体是在嗅觉系统中的感觉神经元上的细胞膜受体,能侦测到借由空气传播的芳香化合物。哺乳类动物的嗅觉受体位在鼻腔中的嗅觉皮膜上。公元2005年6月,芳香混和物在皮肤斑贴试验中,是第三流行的过敏原 (11.5%)。“Fragrance”在2007年时被美国接触性皮炎学会票选为年度过敏原。通常Fragrance的组成成分不会标示产品的标签上,这种不公开化学成分来源令许多消费者表达了他们的担忧。Fragrances被规范于《美国联邦毒性物质管理法》(Toxic Substances Control Act of 1976,简称TSCA),在这管理法中,历史悠久的化学物质并不需要受到审查,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并不会独立执行测定安全性的实验,他们依赖制造商提供的数据。公元2011年,国际香料协会出版了一个列表,在协会成员的自愿调查下列出三千零五十九种化学物质。估计已经将百分之九十九全世界生产的fragrances呈现出来。

相关

  • β-内酰胺酶结构 / ECODβ-内酰胺酶(β-lactamases),又称为盘尼西林酶(Penicillinase)、头孢菌素酶(Cephalosporinase),是一类由某些细菌生成来提供多重抗药性,对抗β-内酰胺类抗生素(比如青霉素
  • 溴化钾3.119 g/ml(液)65 g/100 mL (20 °C) 67.8 g/100 mL (25 °C)102 g/100 mL (100 °C)溴化钾,分子式:KBr。它是一种白色稍具潮解性的晶体或粉末。易溶于水,在乙醇中微溶。可以用作
  • 量热法量热法或量热学(英语:Calorimetry)是测定因诸如化学反应、物理变化或相变之类的原因,一个物体在传热时状态变量发生的变化的一种方法或者一门科学。量热的过程会使用到热量计。
  • 乔治·蒙塔古乔治·蒙塔古(英语:George Montagu,?-1815年6月20日)是英格兰陆军军官和博物学家。以著作《鸟类学词典》而闻名。在英国,乌灰鹞也叫做“蒙塔古鹞”(Montagu's harrier),以纪念这位鸟类
  • 复演说复演说(英语:Recapitulation theory)是一个由德国生物学家恩斯特·海克尔主张的历史上的假说,称动物胚胎的发育过程,从受精到妊娠和孵化(个体发生学)会经历和该动物远古祖先成年个
  • 乌伯林根空难俄罗斯巴什克利安航空第2937次班机,是一架图-154型客机,原计划由俄罗斯首都莫斯科飞往西班牙的巴塞罗纳。DHL快递公司第611次航班,是一架波音757-23APF型货机,原航线是从巴林国
  • 陈木法陈木法(1946年8月-),福建省惠安县螺阳镇后田院东村人,中国科学院院士、数学家。1965年,陈木法毕业于惠安一中。1969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1980年于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毕业,
  • 王贻芳王贻芳(1963年2月20日-),籍贯江苏南通,出生于江苏南京,中国物理学家,现任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籍贯江苏南通,1963年出生于江苏南京,南京四中毕业后进入南京大学物
  • 福赫伯福赫伯(英语:Herbert Franke,又译傅海波或杨瑀;1914年9月17日–2011年6月10日)是一位德国汉学家。他以研究金朝和元朝历史而闻名。他同时为《剑桥中国辽西夏金元史》的主编之一。
  • 过度换气综合症过度换气综合症(英语:Hyperventilation syndrome,简称:HVS、 chronic hyperventilation syndrome (CHVS)、dysfunctional breathing hyperventilation syndrome),是由过快或过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