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拉夫罗夫

✍ dations ◷ 2025-08-03 11:19:23 #1823年出生,1900年逝世,普斯科夫省人,俄罗斯帝国作家,俄罗斯社会学家,俄国革命家,19世纪历史学家,巴黎公社人物,第一国际人物,米哈伊洛夫炮兵学校校友,

彼得·拉夫罗夫(俄语:Пётр Ла́врович Лавро́в 1823年6月2日-1900年1月25日)化名米尔托夫(俄语:Миртов)俄罗斯知名民粹派理论家、哲学家、意见领袖、革命家和社会学家。《工人马赛曲》歌词作者。

拉夫罗夫早年进入军事学院学习,1842年以陆军军官身份毕业。他精通自然科学、历史、逻辑、哲学和心理学。他曾担任二十年的数学讲师。1862年作为激进分子加入了革命运动,1868年流放至乌拉尔山脉,不久逃脱并逃往国外。在法国,他主要生活在巴黎,在那里他成为人类学学会的会员。拉夫罗夫很早就被欧洲社会主义思想所吸引,但起初他不知道如何将这些思想应用于俄罗斯。拉夫罗夫在巴黎时充分致力于革命社会主义运动。1870年,他成为国际工人协会分区成员。他还参加了巴黎公社的成立,不久便出国寻求国际支持。

1872年11月到达苏黎世,在俄罗斯人圈内成为米哈伊尔·巴枯宁的对手。拉夫罗夫更倾向于改革而不是革命。他反对彼得·特加乔夫等阴谋论似的意识形态。拉夫罗夫认为,尽管在俄罗斯发动政变不难,但建立社会主义社会需要俄罗斯群众的参与。1872年创办了《前进!》杂志,第一期出版于1873年8月。拉夫罗夫用该杂志宣传他对俄罗斯特殊历史发展的分析。

拉夫罗夫在40多年的写作生涯中著述颇多。作品包括黑格尔哲学(1858–59)和实践哲学问题研究(1860)。在流亡期间,他编辑了《社会主义评论》《前进!》。他以米尔托夫的化名撰写了《历史快报》(1870年),极大地影响了俄罗斯的革命活动。

相关

  • 正统派犹太教正统派是犹太教中最大的宗派群体,是犹太教的保守派及传统淡系,在以色列拥有特殊地位。犹太教正统派内分三个支派,分别是极端正统派、现代正统派和哈西迪教派。犹太教正统
  • 国家实力综合指数国家实力综合指数(CINC)是一种衡量国家实力的统计,由J·大卫辛格在1963年为战争相关计划(Correlates of War)所创。它使用全世界百分比的平均在六个不同成分。这些成分代表人口统
  • LRRK2n/an/an/an/an/an/an/an/an/an/aLRRK2,(富亮氨酸重复激酶2(英语:Leucine-rich repeat kinase 2),又叫震颤素(英语:dardarin)),在人类是由PARK8基因编码的一个酶。LRRK2是富亮氨酸重复激
  • 奥伯拉尔奥伯拉尔(波斯尼亚语:Obljaj;塞尔维亚语:Обљај)是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波黑联邦西部一个村庄,位于首都萨拉热窝西北180公里。北面接近利夫诺。离克罗地亚边境只有10公里。201
  • 诺贝尔奖女性得主列表诺贝尔奖由瑞典皇家科学院、瑞典学院、卡罗琳学院和挪威诺贝尔委员会每年颁发一次,分别授予在化学、物理学、文学、和平、生理学或医学和经济学领域作出杰出贡献的人士。除经
  • 远山景任远山景任(1537年-1573年1月6日)是日本战国时代武将。岩村远山氏当主。美浓国惠那郡岩村城城主。父亲是远山景前。妻子是织田信长的叔母岩村殿。别名大和守、友通、左卫门尉、修
  • himawari (Mr.Children单曲)〈himawari〉是日本摇滚乐团(英语:Band (rock and pop))Mr.Children的第37张实体单曲,于2017年7月26日发行。前作〈光之画室〉之后约半年所完成的实体单曲。与前作相同,收录其他
  • 侧牙鲈星鲙(学名:),又称侧牙鲈(中国名),俗名为月尾鲈、玫瑰红斑,为鮨科侧牙鲈属的鱼类。分布于红海、印度洋非洲东岸到太平洋中部以及南海诸岛、台湾澎湖列岛等,常栖息于热带珊瑚礁的沿岸。
  • 棕丝带棕丝带又称布朗丝带,是颜色丝带中较罕见的一种,用途大多是各个比赛的名次象征。在美国州郡博览会中,棕丝带代表第八名。而在纳粹德国时期的1934年至1944年期间,每年七月会在慕尼
  • 联合文学小说新人奖联合文学小说新人奖是《联合文学》杂志与《联合报》在1987年起合办之小说类文学创作比赛。供海内、外文学中文创作人士参加,于每年1月或2月初至6月30日收件。短篇小说组设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