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管

✍ dations ◷ 2025-04-04 20:08:31 #英国管
英国管是木管乐器,属于双簧管体系中的一种变种。它的前身极有可能是从古式狩猎双簧管发展而成,18世纪前期,有人尝试在狩猎双簧管的底部加上一个球状的喇叭口,便成为了现代英国管的雏型。英国管即F调双簧管、中音双簧管,比双簧管的音域低五度,音色比双簧管浓郁而苍凉。如德伏扎克的《新世界交响曲》第二乐章主题和让·西贝柳斯的交响诗《图奥内拉的天鹅》都是以英国管来演奏。英国管不是管弦乐队的基本乐器,只在表现特定情景时才用。近似双簧管,有忧郁、梦幻且含蓄的情调。英国管并非源自英国,而是源自1720年的西里西亚,原来有“天使管”(Engellisches Horn)的称呼,但是“Engellisch”在当时也有“English”的意思,所以“天使管”一称变成了“英国管”(English horn)。现今的英国管大约长101.6厘米,管嘴成弧形插入管身;喇叭口为梨形,中部隆起。音质柔和、圆润,比双簧管更幽暗并带有鼻音,音色比双簧管低沉、含蓄,鼻音较重,缺少双簧管欢愉、甜美的人格化音色,却有着田园、回忆、梦幻的色彩。键的数量、指法和发声原理,都跟双簧管相同,却比双簧管低五度,乐谱所标示的音比实际的音高1个五度。英国管的音域由E3到A5,最高可达至C6。作为移调乐器,英国管使用高音谱号,但到20世纪中期起,部分作曲家如浦罗哥菲夫开始使用实音记谱来撰写总谱时,英国管往往改用中音谱号,以避免低音区域要在五线谱上大量加上附加线(Ledger lines)。不过在分谱中则仍然保留使用高音谱号。最早把英国管应用在管弦乐团的乐曲,是海顿于1764年创作的第22号交响曲(别名《哲学家》)。他将惯常使用的两支双簧管都换成英国管。直至1827年贝里尼的歌剧《海盗》(Il Pirata),和1829年罗西尼的歌剧《威廉·泰尔》才再次出现。柏辽兹的《幻想交响曲》、《哈莱尔在意大利》、《罗马嘉年华序曲》、《安魂曲》、清唱剧《基督的童年》等加入英国管后,才令英国管为人熟悉。其他乐曲:

相关

  • 疾病转型流行病学转变(epidemiological transition)是人口学与医学地理学中的一个概念,是指人口随着医学的进步而快速增长,但之后又由于生育率的降低而使人口重新稳定下来。该理论由阿布
  • 南洋理工大学南洋理工大学(英语: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缩写为NTU),简称南大,是新加坡的一所综合类研究型大学。其校址前身是成立于1955年的南洋大学校址。南大的主要校园被称为“
  • 洛伦兹力方程在电动力学里,洛伦兹力(Lorentz force)是运动于电磁场的带电粒子所感受到的作用力。洛伦兹力是因荷兰物理学者亨德里克·洛伦兹而命名。根据洛伦兹力定律,洛伦兹力可以用方程,称
  • 亚铁在化学中,亚铁(Fe2+)用于表示化合价为+2价的铁,区别于三价铁(化合价为+3价的铁)。这种用法已经过时,当前的IUPAC命名法使用罗马数字来表示化合价,例如氧化铁(II)表示氧化亚铁(FeO),而氧
  • 布莱克利县布莱克利县(Bleckley County)是位于美国佐治亚州中部的一个县,面积568平方公里,县治科克伦。根据2000年美国人口普查,共有人口12,141。布莱克利县成立于1912年7月30日,县名源自佐
  • 莫加多尔剧院莫加多尔剧院(法语:Théâtre Mogador)是位于法国首都巴黎的一座剧院,成立于1913年,共有三层座位,1800个座席。在2005年,莫加多尔剧院是莫里哀戏剧奖的颁奖地点。
  • 乔治·波特乔治·波特,陆登汉姆的波特男爵,OM,FRS(英语:George Porter, Baron Porter of Luddenham,1920年12月6日-2002年8月31日),英国化学家,1967年获诺贝尔化学奖。1901年:范托夫 | 1902年:费歇
  • X光衍射X光散射技术或X射线衍射技术(英语:X-ray scattering techniques)是一系列常用的非破坏性分析技术,可用于揭示物质的晶体结构、化学组成以及物理性质。这些技术都是以观测X射线穿
  • 仁学《仁学》,谭嗣同撰,共2卷。最早由梁启超在日本东京刊行。1896年底谭嗣同抵南京,开始写《仁学》。《仁学》是一部融合儒、释、道、墨等各家学术的哲学典籍。《仁学》指斥二千年
  • 乐毅乐毅(?-?),燕国著名军事家,辅佐燕昭王,曾攻下齐国70余城而封昌国君,后获赵国封望诸君。与管仲齐名,是东周战国时期法家重要代表人物之一。魏国名将乐羊后代。乐羊葬于中山国灵寿(属今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