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英国管
✍ dations ◷ 2025-11-27 20:54:52 #英国管
英国管是木管乐器,属于双簧管体系中的一种变种。它的前身极有可能是从古式狩猎双簧管发展而成,18世纪前期,有人尝试在狩猎双簧管的底部加上一个球状的喇叭口,便成为了现代英国管的雏型。英国管即F调双簧管、中音双簧管,比双簧管的音域低五度,音色比双簧管浓郁而苍凉。如德伏扎克的《新世界交响曲》第二乐章主题和让·西贝柳斯的交响诗《图奥内拉的天鹅》都是以英国管来演奏。英国管不是管弦乐队的基本乐器,只在表现特定情景时才用。近似双簧管,有忧郁、梦幻且含蓄的情调。英国管并非源自英国,而是源自1720年的西里西亚,原来有“天使管”(Engellisches Horn)的称呼,但是“Engellisch”在当时也有“English”的意思,所以“天使管”一称变成了“英国管”(English horn)。现今的英国管大约长101.6厘米,管嘴成弧形插入管身;喇叭口为梨形,中部隆起。音质柔和、圆润,比双簧管更幽暗并带有鼻音,音色比双簧管低沉、含蓄,鼻音较重,缺少双簧管欢愉、甜美的人格化音色,却有着田园、回忆、梦幻的色彩。键的数量、指法和发声原理,都跟双簧管相同,却比双簧管低五度,乐谱所标示的音比实际的音高1个五度。英国管的音域由E3到A5,最高可达至C6。作为移调乐器,英国管使用高音谱号,但到20世纪中期起,部分作曲家如浦罗哥菲夫开始使用实音记谱来撰写总谱时,英国管往往改用中音谱号,以避免低音区域要在五线谱上大量加上附加线(Ledger lines)。不过在分谱中则仍然保留使用高音谱号。最早把英国管应用在管弦乐团的乐曲,是海顿于1764年创作的第22号交响曲(别名《哲学家》)。他将惯常使用的两支双簧管都换成英国管。直至1827年贝里尼的歌剧《海盗》(Il Pirata),和1829年罗西尼的歌剧《威廉·泰尔》才再次出现。柏辽兹的《幻想交响曲》、《哈莱尔在意大利》、《罗马嘉年华序曲》、《安魂曲》、清唱剧《基督的童年》等加入英国管后,才令英国管为人熟悉。其他乐曲:
相关
- 耳膜鼓膜(Tympanic membrane)是分割外耳和中耳的薄膜。鼓膜是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获取空气中的声音,并将之传递给中耳中的听小骨。在听小骨中,直接与鼓膜相连的是锤骨。鼓膜的破裂或
- 硫柳汞硫柳汞(邻乙汞硫基苯酸钠)是疫苗中含有汞的防腐剂。反疫苗人士(英语:Anti-vaccination)错误的认为疫苗会导致自闭症,而他们认为硫柳汞中含的汞就是原因之一。目前没有科学证据(英语
- 丹贝丹贝(tempeh)是一种发源于印尼爪哇的发酵食品,又名天培、天贝等。传统丹贝是接种根霉属(Rhizopus spp.)真菌至煮过的脱皮大豆,再以香蕉叶包覆接种过的大豆,经过一至两天发酵,所得到
- 磅士卑省磅士卑省(高棉语:ខេត្តកំពង់ស្ពឺ,罗马化:Khêt Kampong Speu,高棉语发音:.mw-parser-output .IPA{font-family:"Charis SIL","Doulos SIL","Linux Libertine","Sego
- 鹰鹰(英语:Hawk)在鸟类的分类上指鹰属(英语:Accipiter)的猛禽,也是小型鹰科猛禽的泛称。而中文中较广义不准确的用法也将鹰科、较大的隼科与鸮形目的鸟类俗称为鹰。鹰为肉食性,嘴弯曲
- 混沌传统宗教仪式:神明秘密社会:混沌,又写作浑沌,指混乱而没有秩序的状态。在哲学中,混沌指虚空,或者没有结构的均匀状态。在非线性科学中,“混沌”这个词的含义和本意相似但又不完全一
- 金属疲劳疲劳一词在材料科学领域, 意指物件因持续受到动态变化的应力而造成结构劣化。引起疲劳的动态变化应力通常远小于静态的极限拉伸应力或极限屈变应力。疲劳是渐进且局部的结构
- 怪物怪物,指从观察者的角度看来怪异的事物,可以是外表、性情、思想、行为特殊的人、生物、非生物或超自然的事物以及自然界的奇怪现象。在口语中一般为贬义,但也有作为中性词的场合
- 魔数幻数(英语:Magic Number),又称魔数,是指原子核中质子数和中子数的某个特定数值。当质子数或中子数为幻数,或者二者取值均为幻数时,原子核会显示出较高的稳定性。目前已经确认的幻数
- 布拉酵母菌布拉酵母菌(Saccharomyces boulardii),是一种热带酵母物种,于1923年由法国科学家亨利·布拉德自荔枝与山竹中分离出来。在一些分类学、代谢和遗传特性上,它与酿酒酵母相近,但略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