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林党

✍ dations ◷ 2025-02-23 20:08:30 #东林党
东林党是明朝末年以江南文官为主、各省仕林相依附而成的一个儒家政治集团。雏形是徐阶的“江南官僚集团”,于万历年间初见(《明史·孙丕扬传》说:“南北言官群击李三才、王元翰,连及里居顾宪成,谓之‘东林党’。”)“东林”二字取自于顾宪成讲学之东林书院,是为东林党之先声。江浙的官僚政治集团,其雏形很早就出现了。在嘉靖倭乱时,江南官僚弹劾浙闽总督朱纨,致使朱纨被革职,负气自杀;后上海人徐阶又以通倭寇为名,扳倒严嵩父子,以徐阶为首的这批江南官僚或被认为是东林党的雏形。嘉靖末年的党争,亦由此而起。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以顾宪成与高攀龙为首的学者重修宋儒杨中立主讲的东林书院,并在此讲学,学问调和了阳明学与朱子学,主要是阳明学的守旧派,甚至是偏朱子学,每年一大会,每月一小会,会期各3天。东林书院则成为江南谈论国事的舆论中心,在此谈论国事的人则称自己为东林党人。《明史纪事本末》云:“今日之争,始于门户,门户始于东林,东林始于顾宪成”。东林党聚集了在朝在野的各种势力,于讲学之余“讽议朝政,裁量人物。”提出了一些有利于国家改革时政的建议,例如加强军权 “京案”“行取”考察官员,澄清吏治,限制阁权,政归六部,停止矿税的掠夺等。东林党有三大首领,号称“东林三大君”,即顾宪成、赵南星、邹元标,还有“漕汪二贤”:朝有李漕抚(李三才),野有汪文言。由于东林党人指责朝政“奸臣”,触动当时的专权阉党的魏忠贤,魏忠贤借“梃击、红丸、移宫”等明末三案为由,唆使其党羽伪造(另有一说确有其事)《东林党点将录》上报朝廷,天启五年(1625年),明熹宗下诏,烧毁全国书院。次年,东林书院被毁。东林党人也遭到打击,杨涟、左光斗等许多著名的东林党人都遭到杀害。天启七年(1627年),崇祯帝(思宗)即位,崇祯有鉴于天启年间魏忠贤等阉党的恶政,逼杀魏忠贤,贬斥了大量阉党官僚,魏忠贤被迫自杀,东林党余人才免遭魏忠贤的打击。崇祯二年,崇祯皇帝下令平反,为东林党人恢复名誉,并下诏修复东林书院,史称东林党争。东林党与阉党之间的斗争一直延续到清朝初年。部分东林党人如陈名夏,钱谦益,后来一同入仕清朝,部分党人则参与抗清活动,因而殉国成仁,或就此消声匿迹潜入地下抗清活动,如方以智等。

相关

  • 验光师人体解剖学 - 人体生理学 组织学 - 胚胎学 人体寄生虫学 - 免疫学 病理学 - 病理生理学 细胞学 - 营养学 流行病学 - 药理学 - 毒理学验光师(英文:optometrist)视光是医疗行业
  • 腐生腐生是指从已死的或腐烂的动植物组织或其他有机物获得营养,以维持自身正常生活的一种方式。凡是以腐生方式取得营养的生物称为腐生生物。如大多数霉菌、酵母菌、细菌和放线菌
  • 米南德米南德(希腊文:Μένανδρος,前342年-前291年),古希腊剧作家,被认为是古希腊新喜剧的代表,其剧本多以爱情故事和家庭生活为主题,塑造出性格丰富的人物形象,提倡人与人之间互相真
  • 质壁分离质壁分离指的是植物细胞在高渗环境下,因水分从细胞中流失而出现的细胞质与细胞壁分离的现象。细胞的渗透压可通过下式计算:π = − g ×
  • 5f12 7s22, 8, 18, 32, 30, 8, 2主条目:镄的同位素镄(Fermium)是一种人工合成元素,符号为Fm,原子序为100,属于锕系元素,具有放射性,为一超铀金属元素。镄是能够用中子撞击较轻元素而
  • 汗水汗液,或汗,是由人等高等动物透过汗腺所分泌出的液体。汗的分泌受到植物性神经系统调节。汗液的主要成分是水,约占总成分的98%到99%,其余物质为氯化钠,极少量的尿素、氨和其他盐类
  • 食品政治粮食政治是指生产、控制、监管、检查和分发粮食的政治范畴,受有关适当耕作、农业和零售方法和规定的道德、文化、医疗和环境争论所影响。政府制订的政策在粮食的生产、安全和
  • 卡巴迪卡巴迪(旁遮普语:ਕਬੱਡੀ),团队体育项目,起源于南亚的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类似于中国民间游戏老鹰捉小鸡;卡巴迪从1982年亚洲运动会起成为表演项目,而1990年亚洲运动会起成为
  • 连弩连弩是一种古代的远射武器,改进自弩,共分两种。一种是能把箭连续不断射向敌人的连发式;另一种是能同时发射多支箭的多发式。连弩最早出自战国时代,而在西汉连弩已用于实战。属于
  • 蓝移蓝移也称蓝位移,与红移相对。在光化学中,蓝移也非正式地指浅色效应。蓝移是一个移动的发射源在向观测者接近时,所发射的电磁波(例如光波)频率会向电磁频谱的蓝色端移动(也就是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