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问三号

✍ dations ◷ 2025-07-30 15:26:48 #天问三号

天问三号是中国国家航天局组织的中国行星探测工程的一项正在计划实施中的火星采样返回任务,该任务计划于2028年发射探测器着陆火星表面,采集样品后于2031年返回地球。

天问三号任务目前正按程序履行报批手续。如果按计划完成,天问三号将成为世界上首个成功的火星采样返回任务。

2016年1月11日,中国的首个自主火星探测任务正式立项。同年,中国政府发布了《2016中国的航天》白皮书,其中“未来五年的主要任务”中包括了“火星采样返回的方案深化论证和关键技术攻关”。

2018年,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裴兆宇表示中国计划在2030年前实施四次重大行星际任务,包括火星绕落巡探测任务(后来的天问一号)、小行星采样返回和主带卫星绕飞探测任务(天问二号)、火星采样返回任务和木星系统探测任务(天问四号)。

2020年4月24日,国家航天局在2020年中国航天日启动仪式上宣布了行星探测工程的名称与图形标识,将中国行星探测任务命名为“天问”。同年12月,中国探月工程的嫦娥五号成功携带月壤返回地球,完成了中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任务。

2021年,中国首次自主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顺利完成火星环绕、着陆与巡视,取得圆满成功。月球采样返回与火星环绕、着陆与巡视的顺利完成表明中国已经掌握了相关的关键技术,为火星采样返回的实施铺平了道路。

2022年,中国首次火星探测工程总设计师张荣桥透露火星采样返回任务的名字为“天问三号”。

天问三号的整体任务流程将与嫦娥五号的月球采样返回过程类似,依次为:

与月球采样返回不同的是,天问三号任务所需要的探测器将分为两个组合体分别发射,两个组合体分别为轨返组合体(轨道器加返回器)和着上组合体(着陆器加上升器)。

根据天问一号总设计师孙泽洲在2022年6月的演讲,天问三号火星采样返回任务的候选方案有两个。两者的轨返组合体发射时间大致相同,但着上组合体的发射时间不同,分别为2028年5月与12月。前者路途耗时较短,但着陆时节为火星秋分,可能面临较恶劣的火星尘暴季节。后者耗时较长(26个月),但着陆时节为火星春分,采样工况条件相对较好。

相关

  • 羊毛工病羊毛工病是炭疽病中透过吸入病原体的一种,其名称来自早其主要的感染者,多为接触动物制品或排泄物而受到感染。
  • 安田峰俊安田峰俊(1982年1月18日-)出生于滋贺县,毕业于立命馆大学、广岛大学文学研究所。现为作家,在多摩大学任教。1982年,安田峰俊出生在滋贺县。后来,他就读于立命馆大学文学部(东洋史学
  • 绯红湿伞绯红湿伞(学名:),俗称猩红罩(scarlet hood)、猩红蜡伞(scarlet waxcap)或义红蜡伞(righteous red waxy cap),是一种色彩鲜艳的担子菌门真菌,隶属于湿伞属(英语:Hygrocybe)。这种真菌广泛分
  • 马尔柯姆·库帕马尔柯姆·道格拉斯·库帕(英语:Malcolm Douglas Cooper,1947年12月20日-2001年6月9日),MBE,出生于英国萨里郡坎伯利,是一名英国射击运动员,精密国际的创办人。截至2010年,他是唯一一
  • 乌切洛峰坐标:46°30′00″N 9°11′56″E / 46.50000°N 9.19877°E / 46.50000; 9.19877乌切洛峰(Piz Uccello),是瑞士的山峰,位于该国东南部,由格劳宾登州负责管辖,属于勒蓬廷山的一部分
  • Intel 40404040是美国英特尔公司 (Intel) 的一款微处理器,它是Intel 4004的加强版,于1974年推出。它分为P系列和D系列。4040的新增指令有中断(Interrupt)和单步(Single Step)。并支持低功耗
  • 曾宪义曾宪义(1936年1月31日-2011年1月15日),男,山东济宁人,中国法律史学者,曾任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院长。研究方向:中国法律史、比较法律文化、台湾法。曾宪义1960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获得法律学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教。他于1990年至1994年担任该法律系主任,并于1994年至2005年担任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院长,卸任后,担任该法学院名誉院长。2011年1月15日上午10时45分,因病医治无效于北京逝世,享年75岁。
  • 前522年
  • 鲍勃·艾伦罗伯特·J·艾伦(英语:Robert J. Allen,1946年7月17日-),美国NBA联盟前职业篮球运动员。他在1968年的NBA选秀中第6轮总第71顺位被旧金山勇士选中。
  • 吕可能指以下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