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NIX

✍ dations ◷ 2025-05-17 20:18:06 #自由操作系统,微核心,类Unix系统

Minix,是一个迷你版本的类Unix操作系统,由塔能鲍姆教授为了教学之用而创作,采用微核心设计。它启发了Linux核心的创作。

它的名称取自英语:Mini UNIX的缩写。与Xinu、Idris、Coherent和Uniflex等类Unix操作系统类似,派生自Version 7 Unix,但并没有使用任何AT&T的代码。第一版于1987年发布,只需要购买它的磁片,就提供完整的源代码给大学系所与学生,做为授课及学习之用。2000年4月,重新以BSD许可协议发布,成为开放源代码软件。

Minix原来是荷兰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计算机科学系的塔能鲍姆教授(Prof. Andrew S. Tanenbaum)所发展的一个类Unix操作系统。

因为AT&T的政策改变,在Version 7 Unix推出之后,发布新的使用许可协议,将UNIX源代码私有化,在大学中不再能使用UNIX源代码。塔能鲍姆教授为了能在课堂上教授学生操作系统运作的实务细节,决定在不使用任何AT&T的源代码前提下,自行开发与UNIX兼容的操作系统,以避免著作权上的争议。他以小型UNIX(mini-UNIX)之意,将它称为MINIX。

Minix以C语言写成,与Version 7 Unix兼容,全部的代码共约12,000行,并置于他的著作《操作系统:设计与实现》(,ISBN 0-13-637331-3)的附录里作为示例。Minix的系统要求在当时来说非常简单,只要三片磁片就可以起动。

Minix原始是设计给1980年代到1990年代的IBM PC和IBM PC/AT兼容电脑上运行,主要运作于16-bits的Intel 8080平台,以软盘起动。

1.5版也有移植到已Motorola 68000系列CPU为基础的电脑上(如Atari ST,Amiga,和早期的Apple Macintosh)和以SPARC为基础的机器(如昇阳(Sun)公司的工作站)。

1997年,随着教科书改版,塔能鲍姆发布Minix 2,在这版中,它改成可以在Intel 80386等x86平台上运作,从硬盘上引导。

2004年,塔能鲍姆重新架构与设计了整个系统,更进一步的将程序模块化,推出Minix 3。

所有2015年之后发布的英特尔芯片都在内部运行着MINIX 3,作为Intel管理引擎(Intel Management Engine)的组件。

全套Minix除了启动的部分以汇编语言编写以外,其他大部分都是纯粹用C语言编写。分为:核心、存储器管理及文件系统三部分。

Minix在设计之初,为了使程序简化,它将程序模块化,如文件系统与存储器管理,都不是在操作系统核心中运作,而是在用户空间运作。至Minix 3时,连IO设备都被移到用户空间运作。

另一个特点,则是Minix主要目的是用于教学,因此代码撰写上极力重视简洁与可读性。

Linux是其作者受到Minix的影响而作成的(林纳斯·托瓦兹不喜欢他的386电脑上的MS-DOS操作系统,而安装了Minix,并以它为样本开发了原始的Linux核心)。但是这种影响更多在于非技术层面,确切地说是一种精神上的“鼓舞”。在设计上,Linux则和Minix相差很大,在Linux系统还没有自己的原生文件系统之前,曾采用Minix的文件系统。Minix在核心设计上采用微核心,即将操作系统分成微核心和其上的提供文件系统、存储器管理、驱动程序等服务的服务程序;而Linux则和原始的Unix都采用宏内核。在Linux发展之初,双方还于1992年在新闻组上有过一场精彩的争论,被称为塔能鲍姆-林纳斯辩论。Minix的作者和支持者认为使用宏内核是技术上的退步,而Linux的支持者认为Minix本身没有实用性。

在许可方式上,Minix的著作权宣告在早期被认为是相当自由的:塔能鲍姆教授在希望拿Minix作为一个公开的教材与出版社希望保护代码著作权的平衡下,它只要求一个相当低的许可费。但因为它并不是一个开放源代码的许可方案,所以志愿工作者在以GPL方式散布的Linux核心出现后就多转向Linux平台。而Unix也在BSD与AT&T达成协议后,出现了以BSD许可证许可散布的FreeBSD开放平台。Minix虽然在2000年改用BSD许可协议,但这时其它的操作系统在功能上大幅超越了它,而它失去了发展成一个广泛使用的操作系统的机会,只留下,如塔能鲍姆教授原来期望的,作为一个开放的教材的用途。直到Minix 3出现后,Minix才又改头换面,现在它是一个朝向小型系统的可靠操作系统。

相关

  • 微波炉微波炉是指利用微波波段的电磁波加热物体(主要是极性分子,例如水)的家用或工业用电器。使用微波来烹饪食物的方法是首先由任职雷神公司的培西·史宾赛想到的,培西·史宾赛过去为
  • 周延鑫周延鑫(1937年1月1日-)是一位台湾昆虫学家,曾经担任国立自然科学博物馆馆长。周延鑫于1937年生于四川万县(今重庆市万州区),原籍山东。1950年随家人从舟山群岛前往台湾,定居台中县东
  • 环境史环境史,简而言之,就是由生态学的知识基础,探讨在历史时间的架构下,人类行为和自然环境的互动关系与变迁。故环境史家在界定其研究内容时,都认为它不仅讨论人类本身的问题,还探讨人
  • 分离定律基因的分离定律(英语:mendelian inheritance)是遗传学的三大定律之一(另外两个是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和基因的连锁交换定律)。它由奥地利遗传学家孟德尔(G.J.Mendel, 1822~1884)经
  • 恋尸癖事例恋尸癖是一种对尸体的病态迷恋,有这种症状的人通常渴望与尸体进行性交。尽管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法律禁止猥亵尸体,但纵观历史还是有许多恋尸癖事例出现。据悉在整个人类文明史都
  • 席慕蓉席慕蓉(1943年10月15日-),国立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系毕业。出生于中国重庆市,成长于台湾,父母皆为来自内蒙古的蒙古人,蒙古语名为穆伦·席连勃,意即大江河,“慕蓉”是“穆伦”的谐译。台
  • 加拿大饮食加拿大饮食有着很大的地域差异。加拿大的饮食的源头是原住民饮食、英格兰饮食、苏格兰饮食和法国饮食。20世纪之后,随着中欧、南欧、南亚、东亚和加勒比地区移民的增加,加拿大
  • 富兰克林·D·罗斯福故居富兰克林·D·罗斯福故居(Home of Franklin D. Roosevelt National Historic Site)也称斯普林伍德庄园(Springwood Estate)位于美国纽约州海德公园,是第32任美国总统富兰克林·D
  • 时间数字转换器时间数字转换器是在电子仪器仪表或信号处理当中将模拟信号转换成以时间表示的数字信号的仪器。时间数字转换器输出了每一个脉冲与所设起始点相比被记录下来的时间。时间数字
  • 光村遗址光村遗址,位于山西省运城市新绛县城西北约5公里处的光村北约100米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之一。1965年5月24日,授予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是一座古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