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灰尘
✍ dations ◷ 2025-09-03 04:46:43 #灰尘
灰尘由固体物质的细小颗粒组成。在地球上,它通常由大气中的悬浮微粒组成,这些颗粒来自各种来源,例如土壤、因风蚀而被风带走的尘埃、火山爆发和其他空气污染。房屋、办公室和其他人类环境中的灰尘含有少量植物的花粉、动物的毛发、纤维、来自户外土壤的矿物质、人体的皮肤细胞、烧焦的陨石颗粒以及许多其他在当地环境可能存在的物质。灰尘的集合体会形成尘兔(英语:Dust bunny),又称灰尘团。尘兔主要由毛发、灰尘、蜘蛛网和一些体积较小的垃圾或碎屑所组成,因为静电而形成类似毛毡的结构。灰尘颗粒的直径通常小于500微米。小于10微米的悬浮粒子(PM10),即被认定有害于人体;小于2.5微米的细颗粒物(PM2.5),更可穿透肺泡直达血液。土壤中的灰尘和沙粒常伴随季风的吹拂,产生沙尘暴。现今工业化地区严重的空气污染问题,浮悬物亦成为测定标准之一,例如台湾环保署即定义粒径10微米以下之粒子为悬浮微粒,亦称浮游尘,为空气污染指数PSI指数测定标准之第一项。悬浮微粒具有细小的特点,故容易经由呼吸吸入肺部深处,造成呼吸道伤害。在矿坑中工作的矿工,也因环境过多的煤灰而成为肺尘病的高危险族群。另外,灰尘易形成尘螨寄生之处,而除了灰尘本身导致呼吸道问题之外,螨亦是许多呼吸道疾病的过敏原,例如哮喘病。前央视记者柴静的纪录片“穹顶之下”提到,PM2.5会导致哮喘、肺活量下降。它还会夹带重金属毒素,让人体免疫系统中的巨噬细胞难以消化,导致巨噬细胞破裂而死,影响免疫功能。
根据台湾环保署的资料,许多流行病理学研究,已证实PM2.5对健康的危害,包括早逝、支气管炎、气喘、心血管疾病、肺癌等。宇宙尘在太空中非常普遍,其中所包含的气体和尘埃是构成行星系统前身的主要成分。黄道光,是在黑暗的夜晚看见的微光,就是由围绕着太阳的尘埃微粒所反射的阳一光产生的。彗星尾巴的微光也是从彗星释出的电离气体和尘埃所发射的光。尘埃也可以覆盖在行星固体的表面,像是火星上所发生的尘暴,就几乎可以覆盖整个的行星表面。星际尘埃被发现存在于恒星之间,浓度高的可能形成弥漫星云和反射星云。从外太空带回来的尘埃样品或许能提供早期太阳系的讯息。有些太空船已经发射前往搜集尘埃和其他物质的样本,像是星尘号在2004年穿越过维尔特二号彗星的尾巴,并且在2006年一月将保存在胶囊内的一些样本带回地球。日本的隼鸟号太空船过去亦在执行收集小行星尘土的样本带回地球的任务。
相关
- 鼻息肉鼻息肉(英文又称Nasal Polyp, NP,中文又称鼻肉芽肿)是在鼻子或鼻窦里生长的肉芽肿,大多是未癌化的良性组织。 症状包括呼吸困难、嗅觉丧失、味觉变差、鼻涕倒流以及流鼻涕。
- 人体解剖学人体解剖学 - 人体生理学 组织学 - 胚胎学 人体寄生虫学 - 免疫学 病理学 - 病理生理学 细胞学 - 营养学 流行病学 - 药理学 - 毒理学人体解剖学(英语:anthropotomy或human a
- 多发性硬化症多发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MS)是一种脱髓鞘性神经病变(英语:demyelinating disease),患者脑或脊髓中的神经细胞表面的绝缘物质(即髓鞘)受到破坏,神经系统的信号转导受损,导致一
- 细胞细胞(英语:Cell)旧称䏭,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它是除了病毒之外所有具有完整生命力的生物的最小单位,也经常被称为生命的积木(病毒仅由DNA/RNA组成,并由蛋白质和脂肪包裹
- 阴道菌群阴道菌群(Vaginal flora)或阴道微生物(vaginal microbiota)是在阴道内生长的微生物,是由德国妇科医生艾伯特·窦特兰(英语:Albert Döderlein)在1892年发现,是人类微生物群系中的一部
- 病毒包膜一个位于宿主细胞之外的独立、功能完全的病毒颗粒一些病毒拥有的包裹病毒体的脂肪泡一段DNA或RNA。如果把核苷酸比作字的话,那么基因就是由核苷酸写成的句子。基因会指导病毒
- 琼脂琼脂,亦称寒天、琼脂胶、海菜胶、海燕窝、藻胶、石花菜、牛毛菜、大菜、菜燕等,是从海藻植物中提取的胶质。由日本美浓屋的太郎左卫门在17世纪60年代首次提取。可作为鱼胶的代
- 温室气体温室气体(英语:Greenhouse Gas, GHG)或称温室效应,是指大气中促成温室效应的气体成分。自然温室气体包括二氧化碳(CO2)大约占所有温室气体的26%,其他还有臭氧(O3)、甲烷(CH4)、氧化亚氮
- 爱迪生氏爱迪生氏病(英语:Addison’s disease),又称原发性肾上腺功能不全(英语:primary adrenal insufficiency)及皮质醇过少(英语:hypocortisolism),是一种长期性内分泌疾病,因人体肾上腺无法制
- 丧恸丧恸(拼音:sāng tòng;英语:Grief),是对丧亡或死别的多重反应,会表现出悲伤、悲哀和伤心。这些反应除了在感情上外,也包括生理、认知、行为、社交及精神的层面。所经验的很多时都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