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米考星

✍ dations ◷ 2025-04-03 10:39:57 #替米考星
替米考星(英语:Tilmicosin)是一种由泰乐菌素半合成的大环内酯类药物,为动物专用抗生素。替米考星的化学名称为4A-O-脱(2,6-二脱氧-3-C-甲基-L-核糖-吡喃己基)-20-脱氧-20-(3,5-二甲基-1-哌啶基)-泰乐菌素,又名20-去氧-20-(3,5-二甲基-1-哌啶基)脱碳霉糖泰乐菌素。替米考星的抗菌谱与泰乐菌素相似,但在抗出血败血性巴斯德氏菌(英语:Pasteurella multocida)和溶血性巴斯德氏菌方面有增强作用。体内及体外的试验也均证实了替米考星对出血败血性巴斯德氏菌和溶血性巴斯德氏菌的抗菌作用。替米考星于20世纪80年代开发成功,最初使用EL-870作为代号。替米考星常用的商品名有Pulmotil©和Micotil©,制剂有替米考星可溶性粉、替米考星预混剂(20%)、替米考星注射液。替米考星1990年在多数欧洲国家获得批准,1992年在美国获得批准,并收录于美国药典。中国国内也已经有一些企业获得批准生产替米考星。替米考星是泰乐菌素经酸水解后的衍生物,是半合成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替米考星与3, 5-二甲基哌啶反应生成替米考星碱,再加磷酸和水即形成磷酸替米考星。替米考星具有同泰乐菌素相似的广谱抗菌活性,两者对革兰氏阴性菌、禽多杀性巴氏杆菌、红斑丹毒丝菌、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和鸡毒支原体均有较强的抑菌效果,对其他菌则表现为抑菌效果较弱或抗药性。但替米考星对部分病原菌如鸡白痢沙门菌、鼠伤寒沙门菌、肺炎克雷伯菌抑菌效果明显强于酒石酸泰乐菌素。替米考星通过内服和皮下注射吸收快,药物的组织穿透力强,体内分布容积大。替米考星在肺组织、乳中药物浓度高。A. Ramadan于1997年对替米考星的药动学研究表明,替米考星静脉注射的平均半衰期为4.36小时,而皮下注射在血清和乳中的半衰期分别为29.3和41.4小时。替米考星主要用于预防及治疗由溶血性巴斯德氏菌、出血败血性巴斯德氏菌、胸膜肺炎放线杆菌、支原体及其它对该药敏感的微生物所引起的牛、羊、猪和鸡的感染性疾病,特别是包括家畜肺炎、猪气喘病、鸡慢性呼吸道疾病在内的呼吸道感染以及奶牛乳房炎。替米考星可以治疗牛肺炎、慢性支气管炎及其它呼吸道疾病,主要用药方式为皮下注射。替米考星治疗奶牛乳房炎时,可采用皮下注射或乳房灌注,并能有效地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和乳房内感染。替米考星用于防治猪霉形体肺炎时,主要采用拌料饲喂的方式。预防和治疗禽支原体病时,则多加入饮水用药,但产蛋鸡不能用。替米考星在治疗小牛细菌性肺炎时的建议量为每kg体重皮下注射10 mg。Paul E. Gorham等曾按0(安慰剂组), 5, 10及20 mg/kg四种不同的剂量对牛自然发生的呼吸道疾病进行分组试验,结果表明,所有治疗剂量与相比均显著降低死亡率、提高增重、降低体温并减少严重的临床症状,体温是不同剂量组之间的唯一显著差异。Marie-Anne Paradis等人曾对使用替米考星对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的治疗效果进行试验,发现加药组的猪只明显更少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的症状,剖检分离到的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也更少。同时肺炎的百分比也明显减少,中等和明显肺炎病变及肺炎死亡的猪只也减少。同时,接受替米考星治疗的猪在日增重、体温、腹部表观、精神及呼吸方面也明显更好。牛一次静脉注射5毫克/千克替米考星即致死,对猪、灵长类动物和马静脉注射也可能致死。肌内和皮下注射替米考星均可出现局部反应(水肿等),亦不能与眼接触。对牛使用皮下注射时,应选择肩后肋骨上的区域内。牛以外的动物则较少使用注射。替米考星的靶器官为心脏。有研究表明,注射替米考星可能会降低老鼠心肌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及谷胱甘肽过氧物酶活性。啮齿类口服替米考星后的半数致死量为800 - 850 mg/kg(急性); >2000 mg/kg(非急性)。人接触替米考星可能会出现心脏症状及心肌损伤。德克萨斯毒物中心于1998年-2003年共接收了46例人接触替米考星中毒的案例,但没有人死亡。2003年曾发现,有人自我注射替米考星自杀并死亡的案例。台湾对鸡使用替米考星的残留限量分别为肌肉0.075 ppm、皮(含脂)0.075 ppm、肝1 ppm、肾0.25 ppm。可以使用HPLC方法(检测限为4.71 μg/kg)及验证用的热喷雾液质联用技术作为最高残留限量的检测手段。

相关

  • 毒物毒物是对生物造成不适反应的物质的总称。毒物对生物体造成的影响因种类不同各异,不适反应的类型以及程度也各不相同。另外对于有的生物来说具有毒性而对于别的生物来说无毒的
  • 心胸外科手术胸腔外科学或称心胸肺外科(英语:Cardiothoracic Surgery),是一门医学专科,专门研究胸腔内器官,包括心脏、肺、气道与呼吸系统、胸壁、纵隔、膈肌和食道等,以及这些器官与部位的诊断
  • 口服口服给药(英语:Oral administration) (per os) 是一种给药途径,通过嘴吞服药物使其在体内发挥作用。许多药物都可以口服给药,因为其往往在全身产生作用,通过血流输送到身体的各个
  •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英语: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簡稱HIV,又称艾滋病毒)是一种感染人类免疫系统细胞的慢病毒,属逆转录病毒的一种。普遍认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感染导致艾滋
  • 给药途径给药途径,又称用药途径,药理学和毒理学上指药物和人体接触作用的途径。给药途径通过人体自身的运输和代谢过程,强烈影响着各种药物在体内的效用。上述不是按给药部位,而是按给药
  • 心室中隔缺损心室中膈缺损(英语: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简称:VSD),又称心室中隔缺损、心室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列为心脏病之一,当然中隔缺损还有分为心室中隔缺损、心房中隔缺损等等。生出
  • 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英语:insulin resistance),是指脂肪细胞、肌肉细胞和肝细胞对正常浓度的胰岛素产生反应不足的现象,亦即这些细胞需要更高的胰岛素浓度才能对胰岛素产生反应。在脂肪细
  • 血尿血尿(英语:Hematuria、hematuria、或 haematuria)是指尿液中带有红细胞的症状。当尿液中含有少量红细胞时,肉眼无法识别,仅在实验室检查时才能发现,称为镜下血尿(microscopic hemat
  • 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再吸收抑制剂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再吸收抑制剂(NDRI)是一种借由阻挡多巴胺转运体(DAT)及去甲肾上腺素转运体(NET)而达成作用的再吸收抑制剂。 它可使细胞膜外的多巴胺及去甲肾上腺素浓度增加,达
  • Os4f14 5d6 6s22, 8, 18, 32, 14, 2蒸气压第一:840 kJ·mol−1 第二:1600 kJ·mol主条目:锇的同位素锇(Osmium,旧译作銤、鐭)是一种化学元素,符号为Os,原子序为76。锇金属坚硬、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