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

✍ dations ◷ 2025-11-24 01:03:58 #战争
战争是动物界普遍的行为,在人类社会,战争则与政治紧密关联,是多个组织和组织之间的有组织性的武装冲突。克劳塞维茨认为“战争是政治的延续”。以武力为手段,目的是迫使一方服从另一方的意志(通常是政治意图),通过多次大规模对决使敌人失去抵抗的力量,这样的行为就是战争。兵法是在战争中作战的方式,没有战争的情形称为和平。一些学者不认同战争一定和政治有关,有些战争出现时间比政治、国家还要早。所以约翰·基根认为克劳塞维茨的定义有局限性,只适用于文明社会,他给出的定义是:“战争一向是文化的表现,往往是文化形态的一个决定因素,在某些社会是文化本身”。若从开战开始计算死亡的人数,历史上死亡人数最多的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死亡人数约在6,000万至8,500万之间。若以人口比例来看,巴拉圭战争是近代历史杀伤力最强的战争,杀死了巴拉圭60%以上的人口。依照史迪芬·平克的说法,理查德·斯莫利在2003年将战争列为接下来50年间人类10大问题中的第6个。战争必须包括一定程度的对抗,而且需借由军队使用武器及其他军事技术与装备,配合军事战术、军事战略以及后勤。军事家在军事史有关战争的研究目的在于找到战争理念(英语:philosophy of war),并设法简化为军事学。现代的军事学在建立一战争相关的军事政策(英语:Defence policy)前,会先考虑以下的因素:战争中作战的环境、国家武力在战争中的角色、以及部队需使用的武器。由于史前时代的人类是群居生活,以几十人或几百人的部落形式来,而且部落与部落之间的交流还不太多,所以当时战争的规模十分地小,因此与近代的战争相比,简直是天渊之别。而且当时人类除了木材和石块外,还不懂得如何善用其他存在于地球上的各种物质,以致史前战争使用的武器十分落后,所以很多时候就只是使用木棍和石斧来作战。 后来,人类为了捕杀一些大型和行动迅速的动物来维生,就发明了弓箭、枪矛和弹弓此等的攻击范围较远的武器。这为史前的战争带来了一种新革命。数据来自联合国裁军与国际安全委员会(即联合国大会第一委员会):注:生命损失最昂贵的10大战争中的其中3场,均已在上个世纪发动。这些包括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和蒙古征战,其中9场涉及到了中国。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总死亡人数达到7,000万以上,超过了所有其他战争死亡人数。主要有两个因素,武器科技的进步以及近代在整体人口增长上的显著发展。

相关

  • 砂眼衣原体砂眼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s,披衣菌)是一种绝对寄生病原体,披衣菌是一种在构造上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微生物。以往被认为是一种病毒,但因其同时含有 DNA 和 RNA、并有和革
  • 产水菌门产水菌门(Aquificae)包括了一些在多种严酷环境条件下生存的细菌,如在热泉、硫磺池、海底热泉口等等。其中产水菌属(Aquifex)中的一些种类可以在85~95℃的环境中繁衍。产水菌
  • 线粒体线粒体(mitochondrion)是一种存在于大多数真核细胞中的由两层膜包被的细胞器,直径在0.5到10微米左右。除了溶组织内阿米巴、蓝氏贾第鞭毛虫以及几种微孢子虫外,大多数真核细胞或
  • 核酸在手动语言转换规则中检测到错误核酸(英语:nucleic acids)是一种通常位于细胞核内的大型生物分子,负责生物体遗传信息的携带和传递。核酸有两大类,分别是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
  • 德米特里·伊凡诺夫斯基德米特里·约瑟福维奇·伊凡诺夫斯基(俄语:Ивановский, Дмитрий Иосифович,1864年10月28日-1920年6月20日)是一位俄国植物学家。是病毒的可滤性的发
  • 培养基发酵培养基从广义上而言,是指可供微生物细胞生长繁殖所需的一组营养物质与原料。同时其也为微生物培养提供其他所必须的条件。发酵培养基的基本作用在于满足菌体的生长,促进产
  • 聚合酶聚合酶 (英语:polymeraseis)是一类将小分子核苷酸聚合成大分子核酸聚合物的酶(EC编号2.7.7.6/7/19/48/49),通过与模板连进行碱基配对来实现复制,根据产物分子是DNA还是RNA可分为DNA
  • 生物科学生物学(希腊语:βιολογία;拉丁语:biologia;德语:Biologie;法语:biologie;英语:biology)或称生物科学(biological sciences)、生命科学(英语:life sciences),是自然科学的一大门类,由经
  • 呼吸短促呼吸困难(拉丁语:Dyspnea或Dyspnoea)、呼吸急促或空气饥是患者一种自觉症状,病人一般可自己觉察到呼吸困难,但外界不易观察出来。一般而言重体力劳动等带来的呼吸困难是正常症状,
  • 核溶解核溶解(英语:Karyolysis)是因去氧核糖核酸酶活性导致垂死细胞染色质物质的完全溶解。核溶解后细胞被伊红均匀的染色。经常在核破裂之后发生。主要是坏死的结果。细胞凋亡时核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