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隆战争

✍ dations ◷ 2025-07-13 20:30:50 #反宗教改革,维特尔斯巴赫王朝,神圣罗马帝国战争,欧洲宗教战争

Black cross on white background 格布哈特·特鲁赫泽斯·冯·瓦尔德堡
1578至1588年科隆选帝侯
诺因阿尔-阿尔卑斯家族(英语:Adolf van Nieuwenaar)
瓦尔德堡家族(英语:House of Waldburg)
普法尔茨-茨魏布吕肯家族(英语:Palatinate-Zweibrücken)

科隆战争(德语:Kölner Krieg 1583–88年)是德国新教徒与天主教派系之间的冲突,这场冲突摧毁了神圣罗马帝国教会公国科隆选侯国(今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战争发生在德国宗教改革和反宗教改革的背景下,与荷兰起义和法国宗教战争同时发生。

冲突起因于1555年《奥格斯堡和约》的教会保留原则(英语:Reservatum ecclesiasticum),该原则“保留”了神圣罗马帝国的教会领土,而没有在教会领土上运用“统治者的宗教”作为确定该领土宗教的手段。它规定如果教会公国的君主皈依新教,他不应强迫臣民改宗而应自己退位。

1582年12月,科隆选帝侯格布哈特·特鲁赫泽斯·冯·瓦尔德堡皈依新教。按照教会保留原则,他应主动退位。但是,他并未退位而是打算将教会公国转变为世俗公国。最初,竞争大主教职位的科隆军队为控制该地区而爆发冲突。其中几位从属于科隆总主教的贵族和伯爵在附近荷兰各省、威斯特伐利亚、列日和南部或西班牙属荷兰拥有领土。封建制度和复杂的王朝统治促使局部冲突进一步扩大,逐渐波及到了新教徒一方的普法尔茨选帝侯和荷兰、苏格兰和英国,以及天主教方面的巴伐利亚和教皇雇佣军。1586年,冲突进一步升级,西班牙和意大利雇佣军开始直接加入天主教一方,法国的亨利三世和英格兰的伊丽莎白一世则为新教方面提供了财政和外交支持。

同一时期1568年至1648年,荷兰爆发起义,将荷兰各省和西班牙卷入此次战争。最终,战争以利于天主教一方的形式结束,从而巩固了维特尔斯巴赫王朝在德国西北部地区的统治,并促进了天主教在莱茵河下游复兴。此外,此次战争还为外界干预德国的宗教和王朝冲突开创了先例。

相关

  • 东北易帜东北易帜指皇姑屯事件之后,统治中国东北地区的奉系军阀将领张学良将原来悬挂的北洋政府的五色旗换成国民政府的青天白日满地红旗,并于1928年12月29日通电南京,宣称接受国民政府
  • 董韫美董韫美(1936年3月4日-),中国计算机软件专家。生于云南昆明。1956年毕业于吉林大学数学系。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研究员。199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 帕斯卡(符号Pa或Pascal)是国际单位制(SI)的压强单位。在不致混淆的情况下也可简称为“帕”。它等于每平方米一牛顿。以法国学者(数学家、物理学家、化学家、音乐家、宗教家、教育
  • 荣誉感名誉或荣誉(英语:Honor)指的是一个人在学校或社会上所获得的评价,直接关系到一个人的学校或社会地位、信誉、信用,在传统社会上,名誉可以用来评断一个人的性格特质是否能够反映诚
  • 574年
  • 食胎盘行为食胎盘行为(英语:Placentophagy)是一种哺乳动物在自己的幼仔出生后吃掉胎盘的行为。食胎盘行为在包括食草动物在内的有胎盘类动物中是一个普遍现象。其中仅有少量物种没有这种
  • 湖北湖北省(满语:ᡥᡡᠪᡝ ᡤᠣᠯᠣ,穆麟德:hūbe golo),为清朝的内地十八省的一个省。1645年,设四川湖广总督、湖广布政使司、湖广巡抚。1653年,四川湖广总督改为湖广总督。1667年,湖广
  • K-T界限白垩纪-古近纪界线(K-Pg界线)旧名白垩纪-第三纪界线(K-T界线),K代表希腊文的kreta,是白垩的意思。是介于白垩纪和古近纪之间的界线,富含铱的黏土层,大约出现在六千五百万年前。这段期
  • 临淄区临淄区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山东省中部,是淄博市一个石油化工产业密集的市辖区。在古代曾为西周、春秋、战国时的大国齐国国都,1994年被国务院定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临淄,古称营
  • 冯景兰冯景兰(1898年3月9日-1976年9月29日),字淮西、怀西,中国地质学家、矿床学家。出生于书香世家,其父冯台异为清朝进士,其兄冯友兰为哲学家,妹冯沅君为女作家。1916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