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听觉效应

✍ dations ◷ 2025-02-23 14:00:00 #人体生理学,非致命武器,认知神经科学,听觉,精神控制,频谱,谍报

微波听觉效应,又称弗雷效应,是指由脉冲或调变微波作用于人脑时,会产生出可听喀嚓声(或经过调变处理的完整字词)的现象。由于喀嚓声是直接在人脑中生成,因此不需要任何电子接收装置。这个效应最早的报告,是出自二战期间在雷达询答器附近工作的人员。这种效应导致的声音附近的其他人是听不见的。后来发现微波听觉效应是由电磁波谱中,波长较短的无线电波所引起的。在冷战期间,美国神经学家艾伦·H·弗雷(Allen H. Frey)研究了这种效应,并且成为第一个发表微波听觉效应的人。

根据现时所被接受的机制解释,这是因为人脑受到微波脉冲的急速加热(辐度很小,约在十万分之一摄氏度),产生了压力波,然后经头骨传到耳蜗,所以就生成了听得见的声音。

相关

  • 环状软骨环状软骨(cricoid cartilage、/ˌkraɪkɔɪd ˈkɑːrtɪlɪdʒ/),或简单的表示环状(来自希腊语 krikoeides、意为"环形")或环状环(cricoid ring),是气管周围唯一完整的软骨环。 它
  • 苔藓学苔藓学(英语:Bryology, 来源于希腊语 bryon,苔藓,地钱)是一个关注苔藓植物(苔藓,地钱门,和角苔门)科学研究的植物学分支。 苔藓学家是积极关注观察,记录,分类,或研究苔藓植物的人 。苔藓
  • GigaGiga可以指代:
  • 岳阳楼记《岳阳楼记》是一篇为重修岳阳楼写的记。北宋宋仁宗庆历四年(1044年),滕子京被贬至岳州。到任一年,滕子京就把岳州治理得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于庆历五年(1045年)重修岳阳楼,待楼修成
  • 4f14 5d2 6s2 2, 8, 18, 32, 10, 2蒸气压 第一:658.5 kJ·mol−1 第二:1440 kJ·mol−1 主条目:铪的同位素 .mw-parser-output ruby.zy{text-align:justify;text-justify:none
  • 千里光属 L. Baill. Humb. & Bonpl千里光属(),又称黄菀属,是菊科下的一个属,为草本、亚灌木或灌木植物,也有部分为多肉植物。该属约有1500~2000种,分布遍及于全世界。大多在春季和秋季生
  • 棉花岛棉花岛(马来语:Pulau Kapas)是马来西亚登嘉楼的一座岛屿,在马江(英语:Merang)以东6千米的地方。它的面积大约1.5至2.5公里。它的名字“卡帕斯”,意思是白色海滩。棉花岛有热带丛林、
  • 安藤忠雄安藤忠雄(日语:安藤忠雄/あんどう ただお ,1941年9月13日-),日本建筑师,1995年普利兹克奖得主,东京大学名誉教授。21世纪临调特别顾问,东日本大震灾复兴构想会议议长代理,大阪府与大阪
  • 伊娃的波尔卡伊娃的波尔卡(芬兰语:Ievan Polkka)是一首来自芬兰的波尔卡舞曲,也是斯堪的纳维亚的地方歌谣。歌曲是由埃伊诺·凯图宁(芬兰语:Eino Kettunen)在1930年代以东欧传统的民谣波尔卡调
  • 杭艾杭艾(满语:ᡥᠠᠩᡤᠠᡳ,穆麟德:),满洲人,清朝政治人物、清朝兵部尚书。曾任左都御史。康熙二十一年十月庚寅,接替折尔肯,担任清朝兵部尚书,后改户部尚书。由哈占接任。康熙年间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