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观念艺术
✍ dations ◷ 2025-07-06 09:45:12 #观念艺术
观念艺术(英语:Conceptual art)发生于1960年代的美国,不但已经在美术或视觉艺术领域中占一席之地,也对当代艺术教育及其他艺术相关活动产生启发性影响。观念艺术是艺术的一种,主张作品所牵涉的意念比当中的物质性甚至传统美学更为重要。不少人反对观念艺术,当中的代表者为反观念艺术主义者。观念艺术作品重要的部分是其概念,而有形的表现并不重要。艺术家索尔·勒维特曾有过著名的论断:“观念是创造艺术作品的机器”;这标志了工业化最繁盛时期的手工艺贬值,以及信息作为生产手段的时代的到来。“观念艺术”这个术语最早松散地隶属于激浪派作家和音乐家亨利·弗林特,他在1961年写道:这类艺术的素材就是“观念”,就像声音是音乐的素材一样。1968年,随着艺术与语言小组艺术家所出版的《Art-Language》杂志第一期的出版,“观念艺术”这个术语被真正确立起来。台湾的艺评家高千惠表示,尽管远溯到古文化,可以找到观念艺术所欲探讨和发现的哲学空间,但艺术被视为一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哲学问题来研究,还是在19世纪后期印象派画家崛兴之后,而在这之前,有关现代性的思潮则已间接地影响艺术的发展了。事实上,艺术的观念发展与现代性的发展极为贴近。在时间点上,如何界定现代性之浮潜,亦可以用来界定观念艺术潜出的历史背景。从现代性的发展角度看,艺术的观念衍变,一样可以分为:古代、中古代、前现代、现代、后现代等时期。这样的分法,是以社会思想条件来看观念艺术的潜出,而每个前期阶段,其历史和生活型态,也都提供了艺术的观念发展条件。
相关
- 群体感应群聚感应(Quorum sensing)是一种与族群密度有相互关系的刺激和反应的系统。许多细菌会透过群聚感应,根据其族群规模来调节基因的表现。有些社会性昆虫也会使用和群聚感应的相似
- 莫里斯莫里斯或莫瑞斯可以指:
- 亚历山大·鲁利亚亚历山大·鲁利亚(俄语:Алекса́ндр Рома́нович Лу́рия,1902年7月16日-1977年8月14日),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神经心理学的奠基人之一。他最重要的贡献是对
- 欧洲紫杉醇欧洲紫杉醇是紫杉烷药物类(包括化疗药物紫杉醇)的成员,是一种半合成药物,可以"10-Deacetylbaccatin"制备。是一种临床上行之有效的化疗药物,它通过与细胞分裂干扰。欧洲紫杉醇由
- 无意识潜意识人之某些欲望常不为现实社会所接受,该欲望并不会因为一时的无法实现而消失于无形,该欲望一方面受到接踵而来的众多欲望所挤压,以至将其挤压至意识无法察觉的深处,另一方面
- 量子物理量子力学(英语:quantum mechanics)是物理学的分支学科。它主要描写微观的事物,与相对论一起被认为是现代物理学的两大基本支柱,许多物理学理论和科学,如原子物理学、固体物理学、
- 马歇尔·沃伦·尼伦伯格马歇尔·沃伦·尼伦伯格(英语:Marshall Warren Nirenberg,1927年4月10日-2010年1月15日),美国生物化学家与遗传学家,因解出遗传密码而与罗伯特·W·霍利及哈尔·葛宾·科拉纳共同获
- 钙的同位素钙(原子量:40.078(4))共有24个同位素,其中有3个是稳定的。备注:画上#号的数据代表没有经过实验的证明,只是理论推测而已,而用括号括起来的代表数据不确定性。
- 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The New Deal)是指1933年富兰克林·罗斯福(小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所实行的一系列经济政策,其核心是三个R:救济(Relief)、复兴(Recovery)和改革(Reform),因此有时亦称三R新政
- 伊莎贝尔·阿佳妮伊莎贝尔·雅丝敏娜·阿佳妮(法语:Isabelle Yasmina Adjani,1955年6月27日-),生于法国巴黎,法国电影女演员与歌手。 迄今为止,阿佳妮保持着凯撒奖最佳女主角获奖的最多次纪录(共5次),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