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迪卡拉纪末期灭绝事件

✍ dations ◷ 2025-01-23 04:54:39 #埃迪卡拉纪末期灭绝事件
埃迪卡拉纪末期灭绝事件(英语:End-Ediacaran extinction)又称震旦纪末期灭绝事件,是一次可能发生在约5.42亿年前埃迪卡拉纪末期的大灭绝。该次事件包括疑源类生物的大型集体灭绝、埃迪卡拉生物群突然消失以及寒武纪大爆发之前的一段地球生命空白期。在埃迪卡拉纪(又被称作震旦纪)的地层,有两种主要的化石种类:一种是称作埃迪卡拉生物群的软体生物,其化石被微生物残骸所形成的软垫保存了下来;另一种则是钙化生物(英语:calcifying organisms),例如具有碳酸钙骨架的克劳德管虫(英语:Cloudina)(Cloudina)以及Namacalathus(英语:Namacalathus)。由于这两种生物群同时突然在埃迪卡拉纪末期(约5.42亿年前)消失,他们的灭绝无法简单以原先所猜测的埃迪卡拉型保存层(英语:Ediacaran type preservation)的关闭来解释。在早寒武纪(埃迪卡拉纪刚结束)的化石纪录中,出现了生物钻洞的活动量与型态多样性同时突然的增加的现象(寒武纪基板革命(英语:Cambrian substrate revolution))。然而,寒武纪大爆发所导致的化石增加并没有随即发生。这表示寒武纪大爆发并不是取代原先的生物群而使其灭绝。反之,与现有数据比较相符的解释是因为生态区位的空出,使后来辐射演化出的各种生物能顺利地填入相符的区位。如果在后埃迪卡拉纪时期发现任何埃迪卡拉生物,就表示它们并非都在寒武纪开始时就绝灭了。有些属于下寒武纪的生物,如奇翼虫(英语:Thaumaptilon),一度被认为属于埃迪卡拉生物群,但这个假说如今已不再盛行。另一个可能的埃迪卡拉幸存者是Ediacaria(英语:Ediacaria) booleyi,因为在上寒武纪地层中有发现疑似是其固着器的结构,但科学界尚未有共识。如果这真的是埃迪卡拉生物所留下的遗迹,表示其并未在本次大灭绝中完全消失。然而,反对此说者认为,这些化石实际上并不具有生物性的起源,但越来越多证据表明它应该是一个有机体(或至少是起源于生物,例如微生物菌落),只是与埃迪卡拉生物群无关。显然,有部分生物存活过了这次大灭绝,因此地球上的生命才得以存续至今。然而,只有极少部分的生物种类在埃迪卡拉纪-寒武纪交界带两侧被同时发现。其中一种是凝集的有孔虫门生物Platysolenites(英语:Platysolenites)。其他明显的幸存者,例如奇翼虫(英语:Thaumaptilon),被重新解释为与埃迪卡拉生物群无关。在埃迪卡拉纪末期地层中,出现了一个负的δ13C(英语:δ13C)偏差讯号。这是一个时常伴随着大灭绝发生而出现的地质化学讯号。这段时期的地质纪录中,有黑色页岩沉积的增加,表示著全球性的缺氧。这可能是全球性海洋环流的变化所造成的。距今百万年前

相关

  • 有尾噬菌体目有尾噬菌体目(学名:Caudovirales),caudo由拉丁文的cauda而来,有“尾状”的意思。本目的病毒主要的宿主为细菌和古细菌,感染宿主时会利用尾状的结构,将DNA注入宿主中。在生物技术方
  • 病毒蛋白病毒蛋白(英语:viral protein)是指由病毒基因组编码的蛋白质。病毒蛋白非常的多样化且与今日细胞生物中的蛋白有很大的不同。比如源自病毒的逆转录酶和RNA复制酶,这些独特的酶在
  • 消毒剂消毒(Disinfection)是利用化学品或其他方法消灭大部分微生物,使常见的致病细菌数目减少到安全的水平。然而,与杀菌(Sterilization)相比,部分细菌孢子、滤过性病毒、结核杆菌及真菌
  • 伞菌纲伞菌纲(学名:Agaricomycetes)为真菌界担子菌门的一纲,除了蕈类,也包含了被分类在较早期旧式的分类腹菌纲和同担子菌亚纲中的多个物种。本分类粗略的将同担子菌亚纲(由Hibbett & Th
  • 放牧场放牧场 (来自拉丁语 pastus,为pascere的过去分词,意指 "饲养") 为提供放牧的土地。狭义的定义系指圈围的农地,供家畜如马部、家牛、绵羊、家猪等吃草,种植做作物包括粮草(英语:for
  • 人为疾患人为疾患,亦作人为障碍,是一种在人格及行为方面的精神病障碍。病况包括蓄意制造病征、伪装病征、又或把原有病征夸大。代理性人为疾患指一种源自病患照顾者的人为疾患。孟乔森
  • 参与经济参与型经济(Participatory economics,简称parecon)是一个还在设想阶段的经济体制。该体制通过平等参与来作经济决定,引导一个社会的资源配置和消费。该体制的目标是替代当代资本
  • 姆大陆姆大陆(Mu continent,又译穆大陆、母大陆、欧姆大陆)是一个传说中存在于太平洋的大陆,并且声称有超过一万年的历史。20世纪初,美国学者詹姆斯·柴吉吾德(英语:James Churchward)提出
  • 动脉瘤动脉瘤(aneurysm)也称为动静脉瘤,是指血管壁局部,类似气球,其中充满血液的膨胀。动脉瘤会出现在任何的血管,致死率高的有脑部Willis环的动脉瘤、胸部主动脉的大动脉瘤,以及腹主动脉
  • 旧字体陶文 ‧ 甲骨文 ‧ 金文 ‧ 古文 ‧ 石鼓文籀文 ‧ 鸟虫书 ‧ 篆书(大篆 ‧  小篆)隶书 ‧ 楷书 ‧ 行书 ‧ 草书漆书 ‧  书法 ‧ 飞白书笔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