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浮微粒

✍ dations ◷ 2025-11-14 22:38:44 #悬浮微粒
灰尘由固体物质的细小颗粒组成。在地球上,它通常由大气中的悬浮微粒组成,这些颗粒来自各种来源,例如土壤、因风蚀而被风带走的尘埃、火山爆发和其他空气污染。房屋、办公室和其他人类环境中的灰尘含有少量植物的花粉、动物的毛发、纤维、来自户外土壤的矿物质、人体的皮肤细胞、烧焦的陨石颗粒以及许多其他在当地环境可能存在的物质。灰尘的集合体会形成尘兔(英语:Dust bunny),又称灰尘团。尘兔主要由毛发、灰尘、蜘蛛网和一些体积较小的垃圾或碎屑所组成,因为静电而形成类似毛毡的结构。灰尘颗粒的直径通常小于500微米。小于10微米的悬浮粒子(PM10),即被认定有害于人体;小于2.5微米的细颗粒物(PM2.5),更可穿透肺泡直达血液。土壤中的灰尘和沙粒常伴随季风的吹拂,产生沙尘暴。现今工业化地区严重的空气污染问题,浮悬物亦成为测定标准之一,例如台湾环保署即定义粒径10微米以下之粒子为悬浮微粒,亦称浮游尘,为空气污染指数PSI指数测定标准之第一项。悬浮微粒具有细小的特点,故容易经由呼吸吸入肺部深处,造成呼吸道伤害。在矿坑中工作的矿工,也因环境过多的煤灰而成为肺尘病的高危险族群。另外,灰尘易形成尘螨寄生之处,而除了灰尘本身导致呼吸道问题之外,螨亦是许多呼吸道疾病的过敏原,例如哮喘病。前央视记者柴静的纪录片“穹顶之下”提到,PM2.5会导致哮喘、肺活量下降。它还会夹带重金属毒素,让人体免疫系统中的巨噬细胞难以消化,导致巨噬细胞破裂而死,影响免疫功能。 根据台湾环保署的资料,许多流行病理学研究,已证实PM2.5对健康的危害,包括早逝、支气管炎、气喘、心血管疾病、肺癌等。宇宙尘在太空中非常普遍,其中所包含的气体和尘埃是构成行星系统前身的主要成分。黄道光,是在黑暗的夜晚看见的微光,就是由围绕着太阳的尘埃微粒所反射的阳一光产生的。彗星尾巴的微光也是从彗星释出的电离气体和尘埃所发射的光。尘埃也可以覆盖在行星固体的表面,像是火星上所发生的尘暴,就几乎可以覆盖整个的行星表面。星际尘埃被发现存在于恒星之间,浓度高的可能形成弥漫星云和反射星云。从外太空带回来的尘埃样品或许能提供早期太阳系的讯息。有些太空船已经发射前往搜集尘埃和其他物质的样本,像是星尘号在2004年穿越过维尔特二号彗星的尾巴,并且在2006年一月将保存在胶囊内的一些样本带回地球。日本的隼鸟号太空船过去亦在执行收集小行星尘土的样本带回地球的任务。

相关

  • 绿菌门绿菌门是一类进行不产氧光合作用的细菌。这类细菌没有已知的近亲,最近的类群为拟杆菌门。绿菌门通常不活动(一个种具有鞭毛),形状为球状、杆状或者螺旋状。其生存要求无氧环境和
  • 线性在现代学术界中,线性关系一词存在2种不同的含义。其一,若某数学函数或数量关系的函数图形呈现为一条直线或线段,那么这种关系就是一种线性的关系。其二,在代数学和数学分析学中,
  • 横膈在哺乳动物的解剖学中,横膈膜(英语:Thoracic diaphragm)是一层骨骼肌薄膜,延展及肋骨底部。横膈膜将胸腔与腹腔相分隔,并对呼吸执行重要功能。解剖学中的膈膜(英语:Diaphragm)也可以
  • Bh5f14 6d5 7s2(计算值)2, 8, 18, 32, 32, 13, 2 (预测)第一:742.9(估值) kJ·mol−1 第二:1688.5(估值) kJ·mol−1 第三:2566.5(估值) kJ·mol−1 (主条目:
  • 春宫图春宫图是指东亚汉字文化圈以性交为主题的传统绘画,又名“秘戏图”、“春宫画”、“春宫儿”、“春画”、“春册”。中国的春宫画起源很早,根据荷兰汉学家高罗佩考证,《汉书》中
  • 猎鹰1号猎鹰1号运载火箭(Falcon 1)为可部分重复使用的发射系统,SpaceX设计制造此火箭供发射商业太空任务,此两节式火箭使用液态氧/煤油作为燃料。第一节使用一颗Merlin;第二节使用一颗Ke
  • MoSsub2/sub二硫化钼是一种由钼和硫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化学式为MoS2。这种化合物属于过渡金属二硫族化合物,它有银黑色光泽,在自然界中以辉钼矿的形式存在,辉钼矿是最常见的含钼元素矿石
  • 罗杰·亚当斯罗杰·亚当斯(英语:Roger Adams,1889年1月2日-1971年7月6日),美国有机化学家。著名的研究成果包括发现用于氢化、氢解、脱氢和氧化反应的亚当斯催化剂和亚当氏毒气的合成。1926年
  • 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常缩写为“KIR”(英语:Killer-cell immunoglobulin-like receptors),是免疫系统重要成员的自然杀伤细胞(NK cell) 表面的一组蛋白。这些受体蛋白可以通
  • 张干二张乾二(1928年8月-),福建省惠安县崇武镇人,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理论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40年,张乾二进入集美中学学习。1947年,考入厦门大学化学系。1948年,兼职在鼓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