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LXR
✍ dations ◷ 2025-07-18 16:57:51 #LXR
肝X受体(英语:liver X receptor)是核受体超家族转录因子的一员,属于类甲状腺素受体的第一亚家族,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类法尼醇x受体、视黄醇X受体有密切的联系。肝X受体的激素为氧化固醇,是胆固醇代谢的感受器。同时它还在脂肪形成、糖代谢、免疫与炎症反应等环节起到调节作用。肝X受体有两个亚型被分辨出来,分别是肝X受体α与肝X受体β,根据核受体命名规则这两个亚型分别被命名为NR1H3(LXRα)与NR1H2(LXRβ)。肝X受体的两个亚型在1994、1995年间先后被分离出来。肝X受体α是由两个研究小组独立发现的,他们分别授予其RLD-1与LXR的名称。这两个亚型核受体结构相同,DNA结合域与配体结合域中有77%的氨基酸序列保持一致。肝X受体α主要在肝脏组织细胞中表达,胰脏、脾脏与小肠中也有所发现,而肝X受体β则可在全身各处细胞中检测到。肝X受体可分为以下几个部分:带有不依赖配体的转录活化域的氨基端(N端)、带有两个锌指结构的DNA结合域、保证受体二聚化后仍能同DNA结合的铰链域、带有配体结合域的羧基端(C端)。作为孤受体,肝X受体需要先和视黄醇X受体(RXR)结合成二聚体才具有转录活性。这个二聚体同靶基因中的肝X受体反应原件(LXRE)结合进而调解这一基因的转录,肝X受体反应原件是一段被4个核苷酸隔开的6核苷酸重复序列。在细胞内,肝X受体的配体为胆固醇衍生物的氧化物,一些人工合成的化合物如T0901317和GW3965也可作为配体激活肝X受体。肝X受体同转录活化基因之间的作用过程分为三个步骤:当配体(激素)浓度低时,二聚体先和辅助阻遏物结合,抑制转录;激动剂同二聚体结合后辅助阻遏物脱离,完成初步的转录;辅助活化因子同已经活化的二聚体结合,完成转录过程。转录过程中肝X受体或视黄醇X受体同配体结合都可以激发二聚体的活性。肝X受体的目标基因多为胆固醇与脂肪的新陈代谢调解基因:
相关
- 聚酮聚酮(英语:Polyketides)是一类由细菌、真菌、植物与动物所生产出来的次级代谢产物,这类物质对生物的发育生长而言非必要,但可用于防卫或细胞间的沟通。聚酮是源自乙酰基(acetyl)与
- 分生孢子分生孢子(Conidium、复数为Conidia)有时又被称作厚壁孢子或厚壁分生孢子,是一种无性、且不会移动的真菌孢子。其名称取自于古希腊文的土壤κόνις kónis,也称有丝分裂孢子,因
- 共价化合物共价键(英语:covalent bond),是化学键的一种。两个或多个非金属原子共同使用它们的外层电子(砷化镓为例外),在理想情况下达到电子饱和的状态,由此组成比较稳定和坚固的化学结构叫做
- 甘油醛甘油醛(glyceraldehyde (glyceral))是一个丙糖,化学式为C3H6O3,是最简单的醛糖。它是有甜味的无色晶体,作为糖类代谢的中间产物,同时也在D-/L-标记中作为标准物。甘油醛与二羟基丙
- 梵梵(梵语:ब्रह्मन्,bráhman),印度宗教概念,源于自祭祀仪式所得的神秘力量,指宇宙的超越本体和终极实在,现世相对来说则只是不真的现象。又如:梵心(清净之心)、梵志(以清静为志)、
- 迷因体质人类学 文化人类学 语言人类学 分子人类学 社会人类学 考古学应用人类学 民族志 参与观察 文化相对论文化 • 社会 史前史 • 人类演化 亲属 婚姻 • 家庭 物质文化 种
- Leipzig莱比锡(德语:Leipzig,索布语:Lipzk)是德国萨克森州第一大城市,前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东德)第一大城市。位于萨克森州莱比锡盆地中心。它的古称是Lipsia或Lipzk,来源于斯拉夫语Липа,
- 芸萃分析统计学上来说,元分析(meta-analysis,或译作后设分析、整合分析、综合分析、统合分析、荟萃分析)是指将多个研究结果整合在一起的统计方法。就用途而言,它是文献回顾的新方法。文
- 加富尔号航空母舰加富尔号航空母舰(意大利语:Cavour;舷号:CVH550)是意大利21世纪的第一艘新航母。本舰于2001年开工建造、2004年在热那亚下水,2008年服役,造价约17500亿里拉,其中1400亿里拉用于后勤
- 本德市本德(Bend)位于美国俄勒冈州中部,德舒特河畔、喀斯喀特山脉脚下,是德舒特县的县治。根据美国2000年人口普查,共有人口52,029人,其中白人占93.98%、亚裔美国人占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