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瑟琳·威

✍ dations ◷ 2024-09-20 11:01:47 #1902年出生,1995年逝世,美国女性科学家,美国核物理学家,曼哈顿计划人物,哥伦比亚大学校友,北卡罗来纳大学校友

凯瑟琳·威(英语:Katharine Way,1902年2月20日-1995年12月9日),美国物理学家,生前着力于核技术及相关数据的研究。二战期间,她曾参与曼哈顿计划,工作于阿贡国家实验室的前身“冶金实验室”。战争结束后,凯瑟琳·威入职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所,创立了核数据项目(Nuclear Data Project),专精于核数据的整理和分享。1968年,她离开该项目加入杜克大学,任兼职教授。

凯瑟琳·威出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小镇塞威克利。她的父亲名叫威廉·艾迪生·威(William Addisson Way),是一位律师;母亲名叫路易丝·琼斯(Louise Jones)。凯瑟琳·威是他们的第二个孩子,她还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妹妹。她出生时叫Catherine,后来自己改成了Katharine,朋友和同事则通常以凯(Kay)称呼她。她的生母在她12岁时便去世了,父亲再婚时娶了一位耳科、喉科专家,对少年时期的凯瑟琳·威而言,这位继母便是职业女性的典范。

凯瑟琳·威早年就读于新泽西普莱恩菲尔德(英语:Plainfield, New Jersey)的一所寄宿学校和格林尼治的罗斯玛丽女中(英语:Rosemary Hall (Greenwich, Connecticut))。1920年,她进入当时还是女校的瓦萨学院,但是两年后因疑似结核病被迫退学。她在纽约州萨拉纳克湖(英语:Saranac Lake, New York)养了一年病,随后进入巴纳德学院念书,1924年至1925年间在那里读了几个学期。

1929年至1934年,她就读于哥伦比亚大学,在那里,爱德华·卡斯纳(英语:Edward Kasnar)教授激起了她对数学的兴趣,并与她合写了她的第一篇学术论文。1932年,她获得理学士学位。毕业后她去了北卡罗来纳大学念博士,由于物理学家约翰·惠勒,她产生了对核物理的热情,后来她也成为惠勒的第一个博士生。当时她已经达到博士学位的授予标准,但美国正处于大萧条,由于工作难寻,她就一直在大学作研究生。

1938年,她成为布林茅尔学院的专业研究人员,期间完成了一篇核物理方面的博士论文。1939年,她在田纳西大学获得了一份教职,1941年被聘为助理教授。

1942年,惠勒将凯瑟琳·威招入曼哈顿计划,工作于芝加哥的“冶金实验室”。她与物理学家阿尔文·温伯格合作,负责分析中子通量(英语:neutron flux)的相关数据。他们从费米早期的核反应堆设计中收集数据,以考察自持链式核反应是否可能。数据结果后来被用于建设芝加哥1号堆,这是公认的人类首座核反应堆。随后,她的研究转向核裂变产物中中子毒物的问题。她与物理学家尤金·维格纳合作,研究出了“维格纳-威核裂变产物衰减估算法”(Way-Wigner approximation for fission product decay)。

除了在曼哈顿计划的工作以外,凯瑟琳·威还曾拜访核废料处理厂区汉福德区和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1945年中期,她搬到了田纳西州橡树岭,继续她在核衰变方面的研究。同时,她开始专精于核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1946年,她与德克斯特·马斯特斯(英语:Dexter Masters)合编了《纽约时报》畅销书:《世界或是虚无:一份面向公众的、有关核弹全部意义的报告》()。这本书收录了波尔、爱因斯坦、奥本海默等人的杂文,最终卖出了超过十万份。

1949年,凯瑟琳·威搬到了华盛顿特区,转而供职于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所。四年后,她成功说服美国国家科学院的国家科学研究委员会,建立核数据项目(Nuclear Data Project)。这一由她领导的组织将承担收集和传播核数据的特殊责任。1964年,项目移入橡树岭国家实验室,凯瑟琳·威则领导这一项目直至1968年。1964年起,项目开始出版期刊《核数据表单》(),以分享项目得来的数据成果。次年,又一期刊得以出版,名叫《原子和核数据表格》()。此外,她还说服了《核物理(英语:Nuclear Physics (journal))》期刊的编辑,在每篇文章的开头加入关键字,以便交叉索引。

1968年,凯瑟琳·威离开核数据项目,加入了杜克大学,任兼职教授。但她在《核数据表单》一直担任编辑到1973年,更一直在《原子和核数据表格》任职到1982年。晚年,她对老年人健康问题产生兴趣,并为提高老年人医疗保障而游说。

1995年12月9日,终生未婚的凯瑟琳·威逝世于北卡罗来纳州教堂山。

相关

  • 拉格朗日量在分析力学里,一个动力系统的拉格朗日量(英语:Lagrangian),又称拉格朗日函数,简称“拉氏量”,是描述整个物理系统的动力状态的函数,对于一般经典物理系统,通常定义为动能减去势能,以方
  • 协奏曲协奏曲(concerto),指一件或数件独奏乐器和乐队协同演奏,既有对比又相互交融的作品。由单一乐器为主、管弦乐团为辅的协奏乐曲,充分展现了独奏乐器的特色,又不失合奏的壮丽。用一件
  • 结构药物设计药物设计(英语:Drug design),又称理性药物设计(rational drug design),根据对于靶点(Biological target)的现有知识,去寻找与发明出新型药物的过程。药物设计根据有机小分子物质(如蛋白
  • 史高维尔指标斯科维尔指标(英语:Scoville Scale)是1912年由美国化学家威尔伯·斯科维尔(Wilbur Scoville)所制订的度量辣椒素(Capsaicin)含量的一项指标。他以自己的姓“斯科维尔”(Scoville)作为
  • 欧洲野牛欧洲野牛(学名:Bison bonasus)为美洲野牛属内的一种,且为欧洲最重的陆上动物。一般的欧洲野牛约长2.9米,高1.8至2米,重300至1000公斤。比同属的美洲野牛(B. bonasus)较瘦及较轻,且在
  • 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英语: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缩写NOAA, /ˈnoʊ.ə/;也简称国家海洋与气象局、国家海洋大气局)是隶属美国商务部的科技部门,主要
  • 圜丘坛圜丘坛(圆丘坛),又称祭天坛,是朝鲜半岛君主祭天的祭坛,位于韩国首尔,性质与中国的天坛相似。首尔的祭天坛在设计布局上与北京天坛非常相似,有与祈年殿、圜丘坛(환구단)、皇穹宇(황
  • 星形线星形线(astroid)或称为四尖瓣线(tetracuspid),是一个有四个尖点的内摆线,也属于超椭圆的一种。所有星形线皆可以依以下的方程式比例缩放而得:其英文名称得名自希腊文的“星星”,星形
  • 富勒梅尔维尔·韦斯顿·富勒(Melville Weston Fuller,1833年2月11日-1910年7月4日),生于美国缅因州奥古斯塔,是一位政治家、律师和法官。于1888年至1910年任美国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
  • 伊洛瓦底省伊洛瓦底省(缅甸语:ဧရာဝတီတိုင်းဒေသကြီး)是缅甸南部的一个省,位于该国伊洛瓦底江下游地区(伊洛瓦底江三角洲)。西北包括阿拉干山,西濒孟加拉湾南,东南临安达曼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