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标:7°36′21.899″S 110°13′10.6″E / 7.60608306°S 110.219611°E / -7.60608306; 110.219611
帕翁寺(爪哇语:ꦕꦤ꧀ꦝꦶꦥꦮꦺꦴꦤ꧀,罗马化:Candhi Pawon,印尼语:Candi Pawon)为一座位于印度尼西亚中爪哇省马吉冷的佛教寺院,位于日惹特区首府日惹西北方,路程约43.5千米。推测建于夏连特拉王国时期(8世纪后半至9世纪前半)。帕翁寺与婆罗浮屠、曼都寺三座寺庙于1991年以“婆罗浮屠寺庙群”名称登录为世界遗产,为印度尼西亚第1个世界遗产。
帕翁寺位于印度尼西亚中爪哇省的马吉冷,位于日惹西北方,路程约43.5千米。帕翁寺西边距离婆罗浮屠约1,750米,东边距离曼都寺约1,150米。推测建于夏连特拉王国(8世纪后半至9世纪前半)期间。寺庙曾被遗弃于丛林中达数个世纪,19世纪荷兰人发现后,于1903年修复:2-471。
婆罗浮屠、帕翁寺、曼都寺由西向东排列于一直线上,暗示这三座寺庙有彼此之间具有一定关联,有人推测可能是在前往婆罗浮屠之前,需在此处净化心灵:6。帕翁寺依据其雕刻的细节判断,其建成年代比婆罗浮屠略早。这座寺庙未知原始的名称,但“Pawon”在爪哇语中的字面意思是厨房,其源自字根“awu”(意为灰尘),据说可能为拉凯·瓦拉克(印度尼西亚语:Rakai Warak)国王去世后所兴建。当地人称这座寺庙为“Bajranalan”,其源自于梵语“Vajra”(雷声或佛教礼仪工具)与“Anala”(火):103。
现今,每年的卫塞节期间,印度尼西亚的佛教徒会举行盛大的庆祝仪式,由曼都寺出发,经过帕翁寺到达婆罗浮屠。
帕翁寺面向西北西方,立于方形基座上,以安山岩和玄武岩砌成。寺庙的基座须弥座边长10米,分成上下两层;寺庙高12米。楼梯每一侧和大门顶部均有卡拉和摩伽罗雕刻,其常见于爪哇岛各地的佛寺。帕翁寺外墙束腰处刻有菩萨、多罗、生命之树(英语:Kalpavriksha)与紧那罗的浮雕。殿身入口设门廊,寺庙内部中央有一个方盆,墙壁上有长方形的小窗户作为通风之用,有专家认为,原本此寺庙中应有菩萨像,但目前除了中央的方盆之外没有其他东西。寺庙入口处有大肚矮人倾倒财富的雕像,代表这座寺庙系敬献给财富之神俱毗罗。屋顶上有5个窣堵坡与4个小拉塔(英语:Ratna):2-471。
第15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在1991年12月,于突尼斯迦太基召开,由印度尼西亚申报的项目“婆罗浮屠寺庙群”经大会通过,为印度尼西亚第1个世界遗产,帕翁寺为“婆罗浮屠寺庙群”的一部分。帕翁寺世界遗产编号为592-003号。
该世界遗产被认为满足世界遗产登录基准中的以下基准而予以登录:
帕翁寺斜前方
由帕翁寺斜前方拍摄,年代为20世纪初
帕翁寺背面,约摄于1910年
雕刻细节
雕刻细节
592:婆罗浮屠寺庙群(英语:Borobudur Temple Compounds)(婆罗浮屠 · 曼都寺 · 帕翁寺) · 593:桑义兰早期人类遗址 · 642:普兰巴南寺庙群 · 1194:巴厘省文化景观:以苏巴克为三界和谐哲学的载体1610:沙哇伦多的翁比林煤矿遗产
608:乌戎库隆国家公园 · 609:科莫多国家公园 · 955:洛伦茨国家公园 · 1167†:苏门答腊热带雨林(古农列尤择国家公园 · 布吉克尼西士巴拉国家公园 · 巴瑞杉西拉坦国家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