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轰炸

✍ dations ◷ 2025-04-26 22:46:38 #自2020年4月包含过多范例的条目,网络文化,Google,2000年代创造的新词语,互联网用语

Google轰炸(英语:Googlebomb, Googlebombing,或译Google炸弹)是一种试图影响特定站点在Google中查询结果排序的做法。借由Google的特定算法,一个被很多相同关键字链接到的网站将在Google中得到一个高的PageRank。“Google轰炸”既是动词也是名词。

恶意地、不诚地修改页面以提升某个页面在搜索引擎的搜索结果,使其尽可能位于搜索结果的较靠前的位置,或者影响页面实际的分类。

例如,如果用户注册一些域名,并且让所有链接都链接到一个有“... is a living legend”文字的站点。这样当用Google搜索“living legend”的时候,目标站点排名就会提高,即使此站点并不含那个关键字。普遍的方法是通过博客,虽然这链接可能很快就会从主页面上消失,但这会给被作用的站点的排名在短时间内起到极其显著的影响。试验表明,不需要利用大量网站就能实现Google轰炸。这一结果已经通过数量不多的专用博客实现。

然而上述方法并不是万试万灵。例如,即使再多的类似博客轰炸Google,当搜索例如“书籍”这类关键词的时候,返回的还是像Amazon这样的网站。事实上,Google轰炸只适用于一些相对非竞争性术语,特别是没有明显的正确答案的搜索。

这个技术是2001年4月6日由Adam Mathes在其一篇论文中首先提出的。在该论文中他使用了“Google轰炸”(原文为 )一词,并且阐述了他怎样发现Google计算页面排名的技术。他发现当Google搜索“internet rockstar”返回第一个结果的是Ben Brown的页面,但是在整个站点并没有要搜索的关键字。他详细的阐述了Google的算法返回第一条结果,是由于很多Ben Brown的Fans都在自己的站点引用Ben Brown的站点。

Mathes开始测试他的理论,企图将好友Andy Pressman的网站变为“无能的破解”(原文)这一关键字送回的第一个搜索结果。他呼吁网友把"talentless hack"链接到Pressman的站点。不少网志用户响应,不久Pressman的网站成为Google搜索"talentless hack"得到的第一个结果。(讽刺的是在2004年,Mathes自己的网站正是这个词的第一个搜索结果。)

然而,第一次有传媒报道“Google轰炸”却是在1999年,有人偶然地发现当用户查询“more evil than Satan”(比撒但还邪恶)时,返回的是微软公司主页。现时送回的结果是有关这新闻的报道。

讽刺的是,“Google轰炸”往往在出名后消失,因为事件被网上传媒广泛报道,令炸弹本身的位置下降,故有评论指Google轰炸不足为惧。

另外,“Google轰炸”应叫做“链接炸弹”才更贴切,因为手法不单对Google有影响,对其他使用链接分析的搜索引擎也有影响。

"miserable failure(可怜的失败)"一词于2005年6月1日,在Google,Yahoo和MSN排名第一的搜索结果是乔治·W·布什的简历,Ask Jeeves则占第二位。2005年6月2日Yooter报告提到,乔治·W·布什是Google和Yahoo关键字“失败”和“可怜的失败”的搜索结果。2005年9月16日Marissa Mayer在Google Blog论述了关于Google轰炸和“failure”。

2002年,BBC在Google轰炸报道中使用了“Google结果被链接炸弹击中”作标题,某种程度上肯定了“链接轰炸”的观点。

2004年,“搜索引擎观察”网站声称,这个概念应该叫做“链接轰炸”,因为其影响力已经超过Google。

尽管如此,“Google bombing”作为一个新词已经加入进2005年5月的新牛津美语词典。

由于“Google轰炸”对于搜索者和被搜索的对象有不小的困扰,Google公司已于2007年1月25日在官方Blog上宣布利用新的技术把“Google轰炸”剔除。根据相关报导,Google会新增筛选机制,把会误导用户的链接去除。

通过“Google轰炸”,很多关键字在Google搜索中的排名被改变,或者某个特定页面或目标的网站排名被人为提前。

已形成而且广为流传的例子有:

相关

  • 爱德华·泰勒爱德华·泰勒(英语:Edward Teller,原匈牙利名为Teller Ede,1908年1月15日-2003年9月9日),出生于匈牙利的犹太裔理论物理学家,被誉为“氢弹之父”(见泰勒-乌拉姆构型),但他本人并不喜欢
  • 阿加德兹阿加德兹(Agadez,/ˈæɡədɛz/)是尼日尔北部阿伊尔省(Aïr)首府。人口30万左右,其中游牧族图瓦雷格(Touareg)族占67%以上。旅游业相对发达。该城历史至少可溯至14世纪,是图瓦雷格族
  • 美在中美在中(Frank E.Meigs,1851年-1915年),字兰陵,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基督会(Disciples of Christ)的在华传教士。1851年,美在中生于美国纽约。1887年1月12日,受美国基督会差遣,美在
  • 四氯铝酸钠四氯铝酸钠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化学式为NaAlCl4,是20世纪发现的化合物。氯化钠和氯化铝共熔,可以得到NaAlCl4。熔融的四氯铝酸钠可以做为熔融盐电池(英语:Molten-salt battery)中氯
  • 第二层隧道协议第二层隧道协议(英语:Layer Two Tunneling Protocol,缩写为L2TP)是一种虚拟隧道协议,通常用于虚拟专用网。L2TP协议自身不提供加密与可靠性验证的功能,可以和安全协议搭配使用,从而
  • 普陀区 (上海市)普陀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上海市的一个市辖区,地处上海市中心区西北部,面积55.47平方公里。北接宝山区,东南面与静安区、长宁区接壤,西面毗邻嘉定区。普陀区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
  • 埃米尔·约翰·维舍特埃米尔·约翰·维舍特(德语:Emil Johann Wiechert,1861年12月26日-1928年3月19日)是一位德国物理学家、地球物理学家。他是历史上第一个提出过可验证的地球分层结构的模型的地球
  • 和田琢磨和田 琢磨(わだ たくま、1986年1月4日-)是日本的演员。山形县出身。
  • 陈学俊陈学俊(1919年3月5日-2017年7月4日),安徽滁县人,中国热能动力工程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多相流热物理学科的奠基人。陈学俊于1935年考入国立中央大学机械系。1939年毕业后任职
  • 费利克斯·马力亚·埃克斯纳费利克斯·马力亚·埃克斯纳(Felix Maria von Exner-Ewarten,1876年8月23日-1930年2月7日)是奥地利的气象学家及地球物理学家,发现了有关河流中沉积物质量守恒的艾克纳方程,以及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