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轰炸

✍ dations ◷ 2025-04-04 07:09:35 #自2020年4月包含过多范例的条目,网络文化,Google,2000年代创造的新词语,互联网用语

Google轰炸(英语:Googlebomb, Googlebombing,或译Google炸弹)是一种试图影响特定站点在Google中查询结果排序的做法。借由Google的特定算法,一个被很多相同关键字链接到的网站将在Google中得到一个高的PageRank。“Google轰炸”既是动词也是名词。

恶意地、不诚地修改页面以提升某个页面在搜索引擎的搜索结果,使其尽可能位于搜索结果的较靠前的位置,或者影响页面实际的分类。

例如,如果用户注册一些域名,并且让所有链接都链接到一个有“... is a living legend”文字的站点。这样当用Google搜索“living legend”的时候,目标站点排名就会提高,即使此站点并不含那个关键字。普遍的方法是通过博客,虽然这链接可能很快就会从主页面上消失,但这会给被作用的站点的排名在短时间内起到极其显著的影响。试验表明,不需要利用大量网站就能实现Google轰炸。这一结果已经通过数量不多的专用博客实现。

然而上述方法并不是万试万灵。例如,即使再多的类似博客轰炸Google,当搜索例如“书籍”这类关键词的时候,返回的还是像Amazon这样的网站。事实上,Google轰炸只适用于一些相对非竞争性术语,特别是没有明显的正确答案的搜索。

这个技术是2001年4月6日由Adam Mathes在其一篇论文中首先提出的。在该论文中他使用了“Google轰炸”(原文为 )一词,并且阐述了他怎样发现Google计算页面排名的技术。他发现当Google搜索“internet rockstar”返回第一个结果的是Ben Brown的页面,但是在整个站点并没有要搜索的关键字。他详细的阐述了Google的算法返回第一条结果,是由于很多Ben Brown的Fans都在自己的站点引用Ben Brown的站点。

Mathes开始测试他的理论,企图将好友Andy Pressman的网站变为“无能的破解”(原文)这一关键字送回的第一个搜索结果。他呼吁网友把"talentless hack"链接到Pressman的站点。不少网志用户响应,不久Pressman的网站成为Google搜索"talentless hack"得到的第一个结果。(讽刺的是在2004年,Mathes自己的网站正是这个词的第一个搜索结果。)

然而,第一次有传媒报道“Google轰炸”却是在1999年,有人偶然地发现当用户查询“more evil than Satan”(比撒但还邪恶)时,返回的是微软公司主页。现时送回的结果是有关这新闻的报道。

讽刺的是,“Google轰炸”往往在出名后消失,因为事件被网上传媒广泛报道,令炸弹本身的位置下降,故有评论指Google轰炸不足为惧。

另外,“Google轰炸”应叫做“链接炸弹”才更贴切,因为手法不单对Google有影响,对其他使用链接分析的搜索引擎也有影响。

"miserable failure(可怜的失败)"一词于2005年6月1日,在Google,Yahoo和MSN排名第一的搜索结果是乔治·W·布什的简历,Ask Jeeves则占第二位。2005年6月2日Yooter报告提到,乔治·W·布什是Google和Yahoo关键字“失败”和“可怜的失败”的搜索结果。2005年9月16日Marissa Mayer在Google Blog论述了关于Google轰炸和“failure”。

2002年,BBC在Google轰炸报道中使用了“Google结果被链接炸弹击中”作标题,某种程度上肯定了“链接轰炸”的观点。

2004年,“搜索引擎观察”网站声称,这个概念应该叫做“链接轰炸”,因为其影响力已经超过Google。

尽管如此,“Google bombing”作为一个新词已经加入进2005年5月的新牛津美语词典。

由于“Google轰炸”对于搜索者和被搜索的对象有不小的困扰,Google公司已于2007年1月25日在官方Blog上宣布利用新的技术把“Google轰炸”剔除。根据相关报导,Google会新增筛选机制,把会误导用户的链接去除。

通过“Google轰炸”,很多关键字在Google搜索中的排名被改变,或者某个特定页面或目标的网站排名被人为提前。

已形成而且广为流传的例子有:

相关

  • 德布罗意-玻姆理论一般认为,德布罗意-玻姆理论是一种量子力学诠释。亦称因果性诠释(Causal Interpretation)、存在性诠释(Ontological Interpretation)、玻姆诠释、玻姆力学(Bohmian Mechanics),有时
  • H1结构 / ECOD组蛋白H1(英语:Histone H1)是组成真核细胞染色质的五种主要的组蛋白家族中的一种。尽管这种组蛋白是高度保守的,但在各物种间其序列变异性仍是所有组蛋白中最大的。M
  • 敏化作用敏化作用(英语:Sensitization)是一种非联系性学习的过程,在此过程期间重复的刺激会导致越来越剧烈的反应。除了被重复的刺激本身外,敏化作用常常使得一整类的刺激都会产生更激烈
  • 贵 铎贵铎,满洲正黄旗人,清朝政治人物、进士出身。光绪元年,乡试中举。光绪五年,任都察院笔帖式。光绪八年,任詹事府右赞善;次年改詹事府左赞善。光绪二十年,任翰林院编修、日讲起居注官
  • 卢卡斯Marcia Lucas(1969年-1983年) Mellody Hobson(2013年-)小乔治·沃尔顿·卢卡斯(英语:George Walton Lucas Jr.,1944年5月14日-),是美国电影导演、制片人和编剧,代表作是史诗式作品《星球
  • 经理人公司经纪公司,即是经理人公司(英语:Management Company),该些公司会为签有合约的旗下员工(以艺人为常见)或客户(如职业运动员、配音员、Youtuber)提供经理人服务。当该合约生效时,该公司便
  • 尼古拉·亚历山大罗维奇·别尔嘉耶夫尼古拉·亚历山大罗维奇·别尔嘉耶夫(俄语:Никола́й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 Бердя́ев,1874年3月18日-1948年3月24日),俄国宗教和政治哲学家。尼古拉·亚历
  • 荣濬荣濬(?-1911年),字心川,蒙古镶蓝旗人。清朝进士、政治人物。光绪三十年(1904年)进士,发湖北,补天门县知县。操行不苟。武昌起义后,荆州驻防的旗人自武昌逃脱,途经天门县时,告诉荣濬状况。
  • 美国各州和领土格言列表以下列表为美国的50个州份,哥伦比亚特区和美国领土的正式格言:
  • 高蹈派高蹈派(法语:Parnasse)是19世纪实证主义时代、浪漫主义和象征主义之间的法国诗的一种文学样式,或译为高踏派。名称来自高蹈派诗人的杂志《现代高蹈诗集》(Le Parnasse contempo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