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式中国菜
✍ dations ◷ 2025-08-08 08:22:36 #美式中国菜
美式中国菜(英语:American Chinese cuisine)是在美利坚合众国创造的中国菜。其中,美式中国菜与中国菜最大的不同是烹饪和调味方式的改变。在19世纪,有中国人在美国在小村庄里开设提供猪排三明治、苹果派、豆类、蛋类等菜式的小餐厅。这些小型餐厅发展了模仿中国菜,结合美国人口味的美式中国菜。这些菜式最早是提供给华工食用。他们参照中国菜炒的方法发明杂碎,且发展了非地道的中国菜模式。。美式中国菜主要用蔬菜作为配菜和伴碟。中国菜会以绿叶蔬菜和肉类、海鲜为主要食材。在美式中国菜中,爆炒、油煎和炸这三种用炒锅就能轻而易举完成的中餐烹调法最为常用炒饭在美式中国菜的烹调方式也有所不同,例如在炒饭上添加更多调味。而有些食品如点心会被改良至适合美国人的口味,例如在小炒内添加勾芡和较多酱油。而受中国菜影响而来的美式小炒会以糙米代替白米,或加上芝士粉来制作,而传统中国菜甚少用牛奶制品。美式中国菜餐厅通常包含中国菜各地菜谱,并改良得较清淡、较浓稠和较甜去迎合美国民众的口味,普遍同时提供3至5个不同中国菜系的食物,例如李鸿章杂碎或回锅肉、“8种不同的酸甜小炒”或“一大堆20种不同的炒面或炒饭”。沙律、寿司、刺身开始在高档的美式中国菜餐厅出现。有美国华人企业以写有英语或附带图片的菜单向非华语顾客提供食物,而中文菜单则会推介猪肝、凤爪或其他肉类食品等未必适合美国人口味的食品。在纽约的唐人街内,这些餐厅通常都有这类迎合华人口味,但未必适合非华裔美国人的“秘密”中国菜菜单。2011年,美国国家历史博物馆在“酸与甜:美国的中国菜历史(Sweet & Sour: A Look at the History of Chinese Food in the United States)”专区内展示历史上美国华人的饮食文化。以下的菜式经常出现在美式中国菜的菜单中:Chinese chicken salad各种肉类及蔬菜切碎后炒制,多以酱油调味,有时亦以白汁调味。
相关
- 子宫颈子宫颈(cervix、cervix uteri)是子宫底部狭窄的开口。连接阴道。形状是圆柱形或圆锥形。突出于阴道壁的前上方。子宫颈大约有一半长度可透过适当医学仪器看见。子宫颈伸入阴道
- 重症肌无力重症肌无力(英语:Myasthenia Gravis,简写MG),是慢性的神经肌肉疾病(英语:Neuromuscular disease),会造成不同程度的肌肉无力(英语:Muscle weakness)。最常影响眼部、脸部(英语:Facial musc
- 腓骨腓骨(拉丁语:Fibula)是人和脊椎动物(四足类)小腿上的两块长骨之一,位于小腿外侧,较细;某些动物(如蛙和蟾蜍等)腓骨与其内侧的胫骨融合成胫腓骨。腓骨比胫骨细;腓骨上端称作腓骨小头,可以
- 血压反射血压反射(英语:baroreflex、日语:血壓反射機能)或血管压力感受器反射(英语:baroreceptor reflex)是身体内的其中一种生命征象恒定机制,功能是确保体内的血压长时间维持在稳定的区间,
- 中欧中欧(英语:Central Europe)是对欧洲中部的代称,包括德国、波兰、瑞士、奥地利、捷克、匈牙利、斯洛伐克、列支敦士登与斯洛文尼亚。受二战后冷战氛围的影响,美国领导、参加北约组
- 丘比特丘比特(拉丁语:Cupido,拉丁英文转写Cupid),又称埃莫(拉丁语:Amor),罗马神话中的小爱神,维纳斯的儿子,相对应于希腊神话的厄洛斯(希腊语:Έρως)。往往被塑造为手拿弓箭、背部长有一对翅
- 弗兰克·麦克法兰·伯内特弗兰克·麦克法兰·伯内特爵士,OM,AK,KBE(英语:Sir Frank Macfarlane Burnet,1899年9月3日-1985年8月31日),通常称作麦克法伦或麦克·伯内特,是澳大利亚病毒学家,主要以免疫学方面的工
- 痕量痕量同位素是微量的自然放射性同位素。由于原始核素往往大于微量,可以推论相对于地球的年龄而言,痕量同位素的半衰期一般比较短。微量放射性同位素的存在,原因在于他们在地球上
- 钠23钠-23(23Na)是钠元素其中的一种最稳定、含量最丰富的同位素。已发现钠的同位素有15种,包括钠19至钠33,其中只有钠23是稳定的,其他同位素都带有放射性。原子量是22.98977 u。 过
- 电位差电压(英语:Voltage,electric tension 或 electric pressure),也称作电势差、电位差(electrical potential difference),是衡量单位电荷在静电场中由于电势不同所产生的能量差的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