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则量子化

✍ dations ◷ 2025-11-21 09:52:00 #正则量子化

物理学中,正则量子化是多种对经典理论进行量子化的数学方法中的一种;在对经典场论进行量子化时,又称二次量子化。“正则”这个词其实源自经典理论,指的是理论中一种特定的结构(称作辛结构(Symplectic structure)),这样的结构在量子理论中也被保留。这在保罗·狄拉克尝试建构量子场论时由他首先强调。

普通的量子力学方法只能处理粒子数守恒的系统。但在相对论量子力学中,粒子可以产生和湮没,普通量子力学的数学表述方法不再适用。二次量子化通过引入产生算符和湮没算符处理粒子的产生和湮没,是建立相对论量子力学和量子场论的必要数学手段。相比普通量子力学表述方式,二次量子化方法能够自然而简洁的处理全同粒子的对称性和反对称性,所以即使在粒子数守恒的非相对论多体问题中,也被广泛应用。

“正则”(canonical)具有“标准”的意思,此一称呼是因为此方法与源于经典力学的经典场论方法有强烈的关联。在经典场论中,场φ(x, t)为动力学变数,在每个时空点x, t都有值。若将之视为正则坐标,则正则动量为φ的空间导数。在经典动力学中,这些量所组成的泊松括号应该为一。在量子力学中,正则坐标与正则动量都变成了算符,而泊松括号变成了对易子或反对易子。运用到这样关系的量子化即为正则量子化。

在二次量子化的表述中,多粒子态简单的以标记每个量子态上有多少个粒子来表示:

即“量子态1上有n1个粒子,量子态2上有n2个粒子,量子态3上有n3个粒子,……”

相关

  • 圆环回旋处,也称圆环或环岛地,是交通节点的一种特殊形式,属于平面道路交叉。环岛由环形车道和一个中心岛组成,这种设置使得任何一个方向而来的交通流量进入环岛后,均需以环岛的中心圈
  • 毫米波极高频(英语:Extremely high frequency, EHF)是指波长短于超高频(SHF)的电磁波,波长由1mm到10mm,又称毫米波。毫米波所对应的频率范围是30~300GHz。主要应用于气象雷达、空间通信
  • 埃伦斯堡埃伦斯堡(Ellensburg)位于美国华盛顿州基帝塔什县,也是该县的县治。在2010年美国人口普查时该市的人口为18,174人。埃伦斯堡的位置就在喀斯喀特山脉以东的90号州际公路上,刚好就
  • 2019年熊本地震 除特别注明外,本文所有时间均以东九区时间(UTC+9)为准。2019年熊本地震,是2019年1月3日发生于日本熊本县玉名郡和水町附近的一场地震,震中位于北纬32.97度,东经130.47度,震中距熊
  • 埃米尔·阿廷埃米尔·阿廷(Emil Artin,1898年3月3日-1962年12月20日)是一位数学家。生于奥地利维也纳,在德国发展事业。妻子是犹太人,因此在1937年为逃避纳粹统治移民到美国。其子迈克尔·阿廷
  • 招潮蟹属招潮蟹属(学名:),又名招潮属、提琴手蟹,是沙蟹科的一个属,包含95个种。其最大的特征是雄蟹拥有一大一小相差悬殊的一对螯。招潮蟹会做出舞动大螯的动作,像是在招唤潮水似的,所以得名
  • 电源管理ICPMIC(Power Management IC)又称电源管理IC,是一种特定用途的集成电路,其功能是为主系统作管理电源等工作。PMIC常用于以电池作为电源的装置,例如移动电话或便携式媒体播放器。由
  • 妈祖阁妈祖阁(葡萄牙语:Templo de A-Má),俗称妈阁庙(粤语拼音:,“妈”变调为“马”) ,旧称娘妈庙、海觉寺、天妃庙,是位于澳门半岛西南方妈阁山山腰上的一座主要奉祀海神妈祖的庙宇,约创建于1553年至1557年前,为澳门标志性建筑物之一,与莲峰庙及普济禅院是澳门三大古刹,也是其中最古老的一座。妈祖阁在建筑上具闽南特色,是澳门现存庙宇中有实物可考的最古老的庙宇,亦是原建筑物保存得最长久的澳门文化遗产,见证了澳门数百年来的变迁。1992年,妈祖阁被当选为“澳门八景”之一,并获得“妈阁紫烟”这一雅号。2
  • 本拉特宫本拉特宫(德语:Schloss Benrath)是位于德国城市杜塞尔多夫的一座建筑。本拉特宫始建于1755年,竣工于1770年,是一座巴洛克式建筑。本拉特宫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主楼是配有导游的博物馆,有时还会有音乐会演出。两侧翼从2002年开辟为博物馆,东侧是欧洲花园艺术博物馆,右侧是自然史博物馆。它被一个有两个对角线穿越小巷和圆形小巷的巴洛克式广场狩猎公园包围着。老橘园坐标:51°09′39″N 6°52′12″E / 51.16083°N 6.87000°E / 51.16083; 6.8700
  • 埃乌杰尼奥·贝尔特拉米埃乌杰尼奥·贝尔特拉米(意大利语:Eugenio Beltrami,1835年11月16日-1900年2月18日),意大利数学家,生于皮斯托亚(当时属奥地利帝国)。1853年,进入帕维亚大学学习数学。1862年,到博洛尼亚大学担任教授。他的主要工作是在拓扑学方面。1871年,他引入了“贝蒂数”的概念。此外,他还引入了微分参数(即贝尔特拉米参数)概念,推动了微分几何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