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乌克兰祝祷》(乌克兰语:Молитва за Україну,罗马化:)是一首发表于1885年的乌克兰爱国赞美诗,作为乌克兰的精神颂歌被后人传唱。该曲由亚历山大·柯尼斯基撰词,由米可拉·李森科编曲,最初为童声合唱团而作。这首赞美诗之后成为了乌克兰希腊礼天主教会、乌克兰正教会等教会礼拜时的常规闭幕赞美诗,并在1917年至1920年乌克兰独立战争期间由群众合唱团表演时在全国引发了强烈反响。如今,这首赞美诗已经成为乌克兰官方采用的精神颂歌——乌克兰州议会闭门会议上亦会合唱此赞美诗,一部分乌克兰重要场合也会使用此赞美诗。
2001年,在乌克兰独立10周年的阅兵式期间也演奏了《为乌克兰祈祷》。2022年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后,这首赞美诗在国际教会各项活动中都有使用。2022年2月26日,纽约乌克兰杜姆卡合唱团(英语:Ukrainian Chorus Dumka of New York)在“周六夜现场”节目中的冷开场环节演唱了这首赞美诗。
亚历山大·柯尼斯基于1885年2月至3月28日在基辅写了一首爱国主义诗歌,旨在抗议俄罗斯帝国政府禁止乌克兰地区使用乌克兰语。在这之后,米可拉·李森科为这一诗歌编写了旋律,并划分了合唱声部,为乌克兰国家作曲学派提供了很大的启发。
1885年夏,《为乌克兰祝祷》一曲的乐谱在利沃夫首次印刷出版,供童声合唱团使用。乐谱划分有女高音和女低音两声部,但后续的事实表明,这种划分对于普通的童声合唱团来说难度过高。
1885年8月2日,一批从利沃夫前往波多里亚旅行的学生在捷尔诺波尔的一个夜晚首次演唱了此曲。
20世纪初,维克多·马丘克(乌克兰语:Матюк Віктор Григорович)于1907年为混声合唱改编的《为乌克兰祝祷》逐渐流传开来。20世纪10年代,基里洛·斯捷岑科(英语:Kyrylo Stetsenko)和亚历山大·克舍茨另作了改编,这一赞美诗的到来进一步传播。1917年至1920年的乌克兰独立战争期间,这一赞美诗逐渐产生了象征意义。1917年12月20日全国爱国主义集会和1919年1月22日在乌克兰人民共和国和西乌克兰人民共和国公开发表统一协定后,这一赞美诗再次在公开场合演唱。
1998年7月14日,在乌克兰政府和时任乌克兰副总统安纳托利·霍卢布琴科(英语:Anatoliy Holubchenko)倡议下,《为乌克兰祝祷》一曲正式被乌克兰法律承认为“关于乌克兰国歌和乌克兰精神颂歌的文本”的一部分。
《为乌克兰祝祷》现在乌克兰希腊礼天主教会、乌克兰正教会及其他乌克兰国内教会每次礼拜仪式的结尾都会演唱。
《为乌克兰祝祷》在各州、区和市议会的某些会议结束时也会演奏;除此之外,乌克兰统一日、大饥荒纪念日(英语:Holodomor Memorial Day)和克里米亚鞑靼人强制流放周年纪念日期间也会演唱该赞美诗。这首歌还是1991年由最高拉达在国立乌克兰歌剧院组织的米哈伊尔·格鲁舍夫斯基诞辰125周年纪念音乐会的开场曲目。2001年乌克兰独立10周年纪念日期间,基辅赫雷夏蒂克街上也有演唱过这首赞美诗——《乌克兰周报》认为这“可能是阅兵式期间最鼓舞人心的时刻之一”。2007年,韦廖夫卡乌克兰民乐合唱团(英语:Veryovka Ukrainian Folk Choir)在最高拉达第六次会议开幕式上也曾演唱这首歌。
《为乌克兰祝祷》自首次演唱至今已重录多次。Oreya(英语:Oreya)是一个专注于乌克兰音乐的合唱团,他们选择这首赞美诗作为他们2000年发行的专辑中的第一首歌,并以这首歌的名字作为专辑名称;他们在2009年发行的20周年纪念专辑的第一首歌也是此曲。2002年,乌克兰班杜尔合唱团(英语:Ukrainian Bandurist Chorus)在专辑《基辅的金色回声》中也收录了此曲。2020年,奥克萨娜·利尼夫组织乌克兰青年合唱团(乌克兰语:Молодіжний симфонічний оркестр України)又一次重录了这首赞美诗。
《为乌克兰祝祷》在2022年俄罗斯入侵乌克兰期间在全世界各个教堂中都有演唱,作为对此次冲突的抗议。2022年2月24日入侵正式开始当天,洛杉矶室内合唱团(英语:Los Angeles Chamber Orchestra)自发在圣莫尼卡举行的系列音乐会中演唱了由其音乐编排员谢尔盖·利伯罗夫斯基编排的《为乌克兰祝祷》。同年2月26日,纽约乌克兰杜姆卡合唱团在“周六夜现场”节目的冷开场表演环节演唱了这首赞美诗,并在演唱时面前的一张桌子上将蜡烛排列成“Kyiv”4个字母的形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