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

✍ dations ◷ 2024-09-29 05:13:45 #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
黄河文明,起源于黄河流域并最初分布于西至河湟、东至大海、北至燕山–大漠、南至秦岭–江淮分水岭的文明,后来扩散至中国全境、乃至东亚并影响世界。黄河文明是世界著名的古文明之一,是中国文明的泉源之一。黄河文明于新石器时代已经非常发达,这一时期著名的代表文化有仰韶文化,仰韶文化之后发展为分布更广的龙山文化,奴隶制时期经发展和多方融合,黄河文明发展表现为夏商周王朝。黄河史前文化为在黄河中、下游繁荣的古代文明,从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经龙山文化、发展为夏、商、周的青铜器文化。由于秦的统一,黄河文明进一步和九州别的区域的文明相融合。九州各大区域文明相互融合逐渐产生了诸夏文明。人类的历史,可追溯至200万年前。那时候的人类仍属于直立人。考古学家在中国境内的多处地方发现这些遗迹,包括:元谋、禄丰、周口店等的地方。当时他们住在山洞,磨制石器,生火取暖。并且群居生活,是最初的生活模式。在智人时代,已经开始出现文明的制度。他们会织缝衣物(直立人基本上是不会穿衣服的)和有文明的葬礼,对于日后的夏商周朝的发展起了一定的基础。在新石器时代,人类已经开始懂得耕作。在湖南已有文献记载有第一个的人工耕作,群居文化开始出现,形成氏族公社。陶器和玉石和文代开始兴起。大约在前10050年,黄河流域开始由旧石器时代末期向新石器时代过渡,但直到前7050年,新石器时代文化依然发展缓慢,在这长达300年的时期,生产技术落后,仍然处于狩猎采集经济阶段,人口数量少,遗址面积小,聚落遗址面积一般在数千平方米。但从前7050年开始,黄河流域的新石器文化快速发展,呈现出连续发展且具有鲜明阶段性的特征。黄河流域的新石器文化时代可划分为三个主要发展阶段,即前仰韶时期(前7050~前5050)、仰韶时期(前5050~前3050)和龙山时期(前3050~前2050)。前仰韶时期遗址数量少且分散;仰韶时期的遗址数量显著增加,分布范围扩张至黄河及支流谷地;龙山时期的遗址分布空间进一步扩张至丘陵地带。又名大地湾文化,约存在于公元前6000年~前5050年之间,主要分布在渭河流域、关中及丹江上游地区,是仰韶文化的前身之一。其中最著名的遗址是位于秦安县的大地湾遗址,那是一处距今8120多年前的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遗址总面积32万平方米,文化层厚平均2米,现已出土陶、石、骨、饰等珍贵文物8000多件,刷新中国六项考古之最,有目前已知最早的“水泥”地面大厅,最早的地画、最早的宫殿等。大地湾遗址从公元前6120年开始,到公元前2900年为止,时间跨度3000多年,历经老官台文化及仰韶文化两个时代,文化积淀极为丰富,其中大地湾一期文化是黄河流域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仰韶文化(公元前5050年~公元前3050年),是1921年在河南省仰韶村发现的以彩陶(在红底上描绘出彩色的陶器)为特色的文化。仰韶文化遗址集中分布在陕西省、甘肃省、河南省和山东省,仰韶时期的遗址规模明显增大,大型聚落遗址出现,多数遗址面积在数万到数十万平方米,少数遗址面积超过百万平方米。在关中、晋南和豫西北地区为主的中原地区,开始出现一些规模较大的中心聚落,局部区域甚至出现了仰韶文化城址。仰韶文化前期(公元前5050~公元前4050)以红陶为主流,代表遗址为陕西西安市半坡,被称为仰韶半坡类型文化,该文化处于母系社会,农村已有阶级分化现象。当时以粟黍生产为主的经济方式在黄河中游地区出现。粟黍农业经济方式的建立,促使人类摆脱了依赖狩猎采集资源的限制,而转为依靠农业生产获得稳定的食物供给,促使人口数量的快速增加。粟黍农业人群随后在黄河及支流河谷广泛扩张,向西扩张至青藏高原东北边缘,向东影响至山东沿海一带。仰韶文化中期(公元前4050~公元前3550)出现了使用滑轮的仰韶庙底沟类型文化,庙底沟文化从中原地区快速扩张,对黄河流域的新石器文化发展影响很大,以人口扩张为驱动力,大量向周边地区移民,影响所及,北到河套和、南到江汉,向西至青藏高原东北部,向东则至黄河下游的山东地区,在地理和文化上为夏商乃至秦汉以后的华夏族群地区奠定了基础。而且,这一时期正是传说中“三皇五帝”中的炎、黄部落鼎盛时期。庙底沟类型的年代下限直至公元前2780年。仰韶文化后期(公元前3550年之后),又分为半坡后期类型、西王村类型、大司空类型和秦王塞类型等四种文化,而马家窑文化是源自仰韶文化的一种地方类型。这个时期出现了贫富差距,社会分工和阶层分化也有所发展。其后发展为龙山文化。龙山文化(公元前3050年~公元前2050年),是1930年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在山东省章丘县龙山镇发现的以黑陶和灰陶为特色的古代文化,后期也开始铸造铜器。龙山时期遗址在陕西省、河南省和山东省的分布最为集中,在陕南、豫东北、鲁西南的山区、陕北高原,以及晋北的滹沱河流域,都发现了大量的龙山文化遗址。龙山时期的聚落遗址规模继续增大,黄河流域出现了大型聚落中心和城址,遗址的面积在数十万到数百万平方米,在中原地区和岱海地区分别发现14座和17座龙山时期城址。(公元前4300年~公元前2400年) 1959年于山东省宁阳县堡头村发现了一处遗址,随后在山东省泰安县大汶口也有发现,这几处是大汶口文化的代表遗址。 前期以红陶为主流,后期黑陶、灰陶成为了主流,后期制作的卵壳黑陶的高柄杯精巧美丽,被山东龙山文化继承。由山东龙山文化发展而来,相当于夏商时期。岳石文化是中国黄河下游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得名于山东平度东岳石遗址。关中平原在先周、西周早期的考古文化。由于农业的发达和技术的进步,这一时期的黄河文明与同时期世界上别的区域文明相比较,显得更为发达进步。因此黄河文明又被称为是“早慧的文明”。这一时期的早期,作为黄河中下游的主要国家商,是这一时期黄河文明的代表。商朝国家机器高度发展,出现城市并规模化,文字(甲骨文)发达,农业及手工业发达,高度复杂精美的青铜重器的出现既标志着这一时期生产力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也体现了文化上的高度繁荣,特别是礼制、等级的成熟。商朝的疆域进一步扩大,商朝的文明也开始影响到西部,北部和长江流域。周朝在制度上大部分继承了商朝,国力进一步增长,礼教文明更为发达。商周时期都有中原文明和周边地区文明相互融合影响的迹象,比如和西北部的半农半牧部落,和西部的巴、蜀文明(如三星堆文明),和南部的长江流域文明和珠江流域文明等。黄河文明和其他古代文明区别相当大,因为黄河流域自然条件非常恶劣,气候变化大。冬季雪线在沿海可以到达杭州湾,和杭州湾同一纬度的世界其他地方几乎都是亚热带气候,夏季炎热可以使水稻在黑龙江的呼玛生长,而在欧洲和美洲同样纬度连玉米都无法生长。黄河河道变化不定,无法进行正常灌溉,只能种植不需要灌溉的粟(小米),黄河流域的古代文化就是粟文化。黄河流域的先民从与自然斗争的经验中得知,生存只能依靠自己,虽然他们也有原始宗教,也祭祀神灵,但和其他文化不同的是,他们不祈求神灵的帮助,他们认为自然规律(天意)是神灵也无法改变的,因此他们主要发展占卜巫术,力图预测吉凶,以便依靠自己“趋吉避凶”。大量出土的甲骨文都是卜巫的结果。北半球中高纬平均温度在前7050~前5050达到全新世最高,从前5050开始呈下降趋势,与黄河流域新石器遗址数量的变化趋势不一致,说明温度变化不是影响黄河流域新石器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但黄河流域早中全新世的降水变化幅度较为显著,对新石器文化的演化产生了重 要影响。前7050~前5050间的降水量波动剧烈且整体偏低,黄河流域新石器文化遗址数量少且分散;前5050~前3050的降水量达到全新世最高且相对稳定,仰韶文化迅速发展扩张,成为黄河流域的主流文化;前3050~前2050的降水量显著下降,黄河流域新石器文化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分异。虽然如此,龙山时期的黄河流域遗址数量仍出现显著增长,说明降水变化并非是影响黄河流域新石器文化发展的最关键因素。在龙山文化早期(前3050~前2550),黄河流域降水量显著下降,温度也呈下降趋势。在气候转向冷干的背景下,人类需要调整适应环境的生存策略,粟黍农业在龙山时期得到了强化,植物遗存中杂草对粟黍遗存比例的下降。龙山时期出土家养动 物遗存的种类也较仰韶时期明显增加,进一步显示龙山早期气候恶化可能促进了黄河流域生产水平的提升。龙山文化晚期(前2550~前2050),降水和温度都有所回升,适宜的气候条件和技术的进步很可能促使龙山晚期文化的再次扩张。12000-6000转年、东胡林遗址9000-7000南庄头遗址8500-7700

相关

  • 压力压力是一个心理学与生物学的术语,意指人类或动物面对情绪上或身体上的有形或无形威胁时,无法正常回应的感受状态。该名词首次出现于1930年代的生物学研究领域里,近年来已逐渐为
  • 肝门静脉肝门静脉是一条从胃、脾脏、胰脏、小肠流至肝脏的静脉。肝门静脉由接受来自胆囊、膀胱和体壁血液的腹大静脉,和接受来自大肠小肠、脾脏、胃和胰脏血液中位于肠系膜中的肝门静
  • 上皮上皮组织,简称上皮(英语:Epithelium),包括被覆上皮、腺上皮和感觉上皮三类。被覆上皮是被覆于各结构界面处的上皮组织,由规则密集排列的上皮细胞和少量细胞间质组成。在胚胎的发育
  • 撞击在物理学里,假若两个物体相互接触,造成能量与动量的改变与传输,则称这两个物体互相碰撞。假若,碰撞的时间很小,而互相作用的力很大,则称为撞击。在这撞击过程中,最初的接触点叫做弹
  • 鸡雁小纲鸡雁小纲(学名:Galloanserae)是指雁形目及鸡形目两目的鸟类。它们在解剖及分子、形态及DNA序列、与及反转录转座子标记上的相似,显示它们是演化上的近亲。虽然鸡雁小纲的成员在
  • 达里奥·福达里奥·福(意大利语:Dario Fo,1926年3月24日-2016年10月13日 ) ,意大利剧作家、戏剧导演,生于意大利的San Giano,他的父亲是一个铁路技师。他与他的夫人福兰卡·拉梅(Franca Rame)一
  • 皮埃蒙特皮埃蒙特 (意大利语:Piemonte, 发音:)是意大利西北的一个大区,大区面积有25,402平方公里,人口 4,377,941。大区首府是都灵。皮埃蒙特三面被阿尔卑斯山山脉包围,包括波河的起源维素
  • 白头海雕Falco leucocephalus Linnaeus, 1766白头海雕(学名:Haliaeetus leucocephalus;英语:Bald eagle),成年海雕体长可达1米,翼展2米多长。是北美洲的一种猛禽。这种海雕有两个亚种,与白尾
  • 同翅亚目同翅亚目(学名:Homoptera),亦作同翅目,原是半翅目之下两个亚目之一,但由于部分分类学家认为这个亚目是一个并系群,现已不再使用。原属本亚目的分类单元,现时被分派到下列三个亚目:在
  • 印度帝国英属印度(英语:British India 或 British Raj)是指英国在1858年到1947年间于印度次大陆(南亚)建立的殖民统治区域,包括今印度共和国、孟加拉国、巴基斯坦以及缅甸。自1858年开始,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