秩父桥(日语:秩父橋/ちちぶばし */?)位于日本埼玉县秩父市,是埼玉县第一座斜拉桥,日本国道299号(日语:国道299号)与埼玉县道44号秩父儿玉线(日语:埼玉県道44号秩父児玉線)从该桥横跨荒川连接阿保町与寺尾两地。现在通称的秩父桥指1985年(昭和60年)竣工开通的第三代秩父桥,可供车辆双向通行,第一代桥梁的桥墩遗迹与1931年(昭和6年)竣工的第二代桥梁位于下游不远处。目前,第二代桥梁仍可供行人通行,为区别第三代桥梁而通称旧秩父桥。
秩父桥建设至今已有上百年的历史,明治时代开通的秩父新道就已途经此地跨越荒川,该道是前往小鹿野、儿玉(日语:児玉町)等地的交通要道之一。虽然秩父桥承载的公路名称为“国道”,但该桥主要由埼玉县管理,该公路也被埼玉县指定为“第一次特定紧急输送道路”。西武观光巴士(日语:西武観光バス)的小鹿野线与秩父吉田线两条公交车线路也途经此桥,位于荒川右岸一侧的“秩父桥站”与左岸一侧的“札所二十番入口站”为最靠近该桥的两个公交车站点。
秩父桥于1985年(昭和60年)被选为土木学会田中奖(日语:土木学会田中賞)的获奖作品之一:225,同时该桥也入选“日本百名桥”及“关东地域桥百选”。1999年(平成11年),旧秩父桥与第一代秩父桥遗迹一同被列入埼玉县指定有形文化财(日语:埼玉県指定文化財一覧)。其后于2005年(平成17年),旧秩父桥被日本土木学会选为“近代土木遗产2800选B级(县指定文化财级)”。
第三代秩父桥是一座单塔斜张公路桥,竣工于1985年(昭和60年):225,全长153.153米:225:4, 5, 200, 201,全宽11.5米:4, 5,有效宽度10米(车道8.0米、人行道2.0米):4, 5,最大跨度152米:4, 5,路面横断坡度(横断勾配)约为1.5%(人行道约2%),距荒川河口120.6千米。唯一的倒“Y”字型桥塔高40米:225:4, 5,立于荒川左岸。主钢缆总共六对十二股,由多根直径7毫米之钢丝捆扎而成,外包覆聚乙烯管保护:4, 5,以扇型(日语:斜張橋#ケーブル)的形式伸向右岸拉起钢箱梁主构件:227:4, 5:72, 73;但该桥拉索并不以桥塔对称,另一侧仅有四股不成对的钢缆,固定于左岸的锚定(日语:アンカーブロック)上作为桥塔的后拉索。该地河岸两侧均为河阶地形 ,秩父桥的桥面就直接架于两岸河阶的阶地面上。相较于第一代与第二代桥梁桥体垂直于河面的设计,第三代桥梁则与河道成45度角,较为注重道路的线形(日语:線形 (路線))。由于桥梁结构设计相当特殊,因此需定期使用经纬仪检查桥塔倾角。
在第一代秩父桥建成以前,该地曾有一处名为“簗场渡船”(簗場の渡し)或称“寺尾渡船”(寺尾の渡し)的私设渡船场:72, 73:39, 73:214,位于第一代桥梁的上游处:39, 73。该渡船场何时开始使用目前尚无法确定,但位于附近的岩之上堂于1742年(宽保2年)的记载中曾提及渡船:72, 73,所以可以确定的是该渡船场在当时就已经存在。于1818年(文政11年)冬季减水期时,该地搭建了一条长15间(约27.27米)的临时土桥(日语:土橋)取代了渡船的功能:72, 73:39, 73。
该桥承载的秩父新道(相当于现在的埼玉县道44号秩父儿玉线(日语:埼玉県道44号秩父児玉線))于1883年(明治16年)开工,并于1886年(明治19年)4月18日开通。尽管因秩父事件的影响,财政正处于相当紧张的时期,但第一代秩父桥还是顺利在1885年(明治18年)12月竣工,并于翌年1月16日举行开通典礼(日语:渡り初め):872。
第一代秩父桥是一条木铁混和的五跨桁架桥:225:1074-1150,高7丈2尺(约21.8米):64,全长83间(142.12米):64,全宽4.24米,大致位在第二代桥梁上游30米处。该桥共有三个主跨度与两个侧跨度,合计五个跨度,主跨度为36.4米,侧跨度则为18.18米。桥梁由斋藤组负责施工,建设总花费大约3万日圆:64。桥梁桁架使用大泷村(日语:大滝村 (埼玉県))产的木材搭建:72, 73,而桥墩的部分则是使用小鹿野町产的岩殿泽石砌成。在设计方面,为了使桥面与道路面保持于同一高度,又在石制桥墩上搭建木制立柱架起桥梁主体:72, 73。
第一代秩父桥目前仅存石制的桥墩还有保留,其余木制立柱与桁架桥梁主体的部分均已消失。1985年(昭和60年),在建设第三代秩父桥的基础工程中,于河床上发现了第一代桥梁的两个桥名柱,发掘之后将其保留在左岸的“秩父桥小型公园(日语:ポケットパーク)”内,桥墩和桥名柱也在1999年(平成11年)3月19日与第二代桥梁一同被列入埼玉县指定有形文化财(日语:埼玉県指定文化財一覧)。
第二代秩父桥是一条钢筋混凝土拱桥:225, 227,于1930年(昭和5年)开工,并于1931年(昭和6年)竣工:225,同年5月正式开通。全长134.6米:225,全宽6.8米,有效宽度6米,桥面距河面高约21米:72, 73。该桥有三个长度约为35米的圆拱主跨度:225,而位于桥梁两侧又各有一个长约10.5米的侧跨度:72, 73,合计共五个跨度。桥墩的位置就在第一代桥墩正下游的不远处,其基础下挖河床两米并灌注混凝土露出河面。由于原先的设计是作为公路桥使用,所以当时桥梁的铺面使用的是沥青:182,与现在所见到的样貌较为不同。同第一代秩父桥,一样是由斋藤组负责施工建造,工程总花费94500日圆:182。该桥原使用的是钢制栏杆,但之后因战时的金属类回收令(日语:金属類回収令)和桥灯一同撤去,换为混凝土制的栏杆。
在第三代秩父桥竣工后,第二代秩父桥也完成了身为道路桥的使命。但该桥深受当地民众的喜爱,也被认为是秩父地区的象征之一:44, 45,因此决定保留下来作为土木工程的实体资料,管理权也从原来的埼玉县移交给秩父市。秩父市在其后将桥梁重新整治,把被替换的栏杆和桥灯都恢复为战前完工时的样貌,同时也把桥梁原来提供汽车行驶的沥青铺面撤去,将其改建为人行桥:225。该桥于1999年(平成11年)3月19日与第一代秩父桥遗迹一同被列入埼玉县指定有形文化财(日语:埼玉県指定文化財一覧)。其后,旧秩父桥也被土木学会选为“近代土木遗产2800选B级(县指定等文化财级)”。近年来,该桥已有明显的老化,有部分混凝土剥离致使主梁与拱肋钢筋暴露的情况出现。于2016年(平成28年)已初步进行法定检查,诊断结果为“III早期处置阶段”(III早期措置段階)。2019年(令和元年)8月6日又再次进行了检查,此次是直接由国土交通省派员进行诊断。
由于第二代桥梁逐渐老化,加上车辆有大型化的趋势造成双向通行的困难,且为了应付日趋增大的交通流量,因此决定新建第三代桥梁来替代旧桥梁的功能:44, 45。该桥由五十畑弘担当设计,在建造前有事先进行风洞测试探讨空气动力学对于桥梁的影响,并曾研讨是否须设计加装整流设施。但若桥面与河面不成直角,便无须添加这些特殊设施,也因此桥面与河面的角度被设计成45度,成为现今所见的样貌。由于斜拉桥的斜拉索对于桥体主构件的斜向拉力会产生永久的水平反力,故有设计水平伸缩可动装置。此外,工程还分别在右岸及左岸分别建设70米与10米的连贯道路,使线型相较于旧秩父桥的直角转弯更加连贯缓和。
第三代秩父桥于1980年(昭和55年)开工:31,由日本钢管(现JFE工程公司(日语:JFEエンジニアリング)):200, 201与斋藤组共同负责施工建造,工程采悬臂法使用缆索起重机架设桥梁主体:4, 5,并顺利于1985年(昭和60年)9月竣工:225,总工程花费约为12亿900万日圆:31。该桥桥塔的部分采用的是钢筋混凝土:4, 5,而桥体的部分则是采用钢箱梁:4, 5,乃日本首座钢制复合式斜拉桥:72, 73,完工时亦是日本全国第25座、埼玉县第1座斜拉桥 。至此,距第一代秩父桥竣工也已经经过了一百年的岁月:225。
竣工当年9月至翌年2月的6个月间,桥梁上设置了测试与测量设备,进行振动测试并观察该桥抗风性。桥梁正式的开通仪式于1985年(昭和60年)12月21日上午11时在右岸举办,并于同日下午2时正式开放使用。该桥开通后成立了“秩父桥竣工纪念实行委员会”,并在“秩父桥小型公园”内设置了新秩父桥纪念碑,于1986年(昭和61年)4月19日正式揭幕。此外,公园内还设有从河床发掘出的第一代秩父桥桥名柱。1985年(昭和60年),第三代秩父桥由于在技术与工程管理上的表现,获得了当年度土木学会田中奖(日语:土木学会田中賞),并在“秩父桥小型公园”内设立了“田中奖”获奖纪念碑。
浦山水坝(日语:浦山ダム)坝顶的拱形构造,其设计灵感来源就是旧秩父桥。位于秩父站附近的秩父道之驿(日语:道の駅ちちぶ)有在派发埼玉县发行的秩父桥桥卡,只要完成指定项目就可领取,桥卡上附有桥梁的照片以及相关数据。
2011年(平成23年)深夜电视动画《我们仍未知道那天所看见的花的名字。》在富士电视台的noitaminA播出,该动画以秩父市作为故事主要的舞台,出现了不少真实存在的建筑物及街景。而秩父桥与旧秩父桥就是作品中的重要场景之一,也因此吸引了不少动漫迷前往朝圣巡礼。此外,2015年(平成27年)同名改编真人电视剧在同台播出,播出前演员名单也是在旧秩父桥发表公布。
秩父市每年有不少人选择以跳桥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也因此秩父市在市内多个主要桥梁的栏杆上设置“自杀预防标语看板”。秩父桥也是设置桥梁之一,标语设置于步道的栏杆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