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蝇草

✍ dations ◷ 2025-08-29 03:32:26 #捕蝇草
捕蝇草(学名:Dionaea muscipula)是原产于北美洲的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据说因为叶片边缘会有规则的刺毛,那种感觉就像维纳斯的睫毛一般,所以英文名称为Venus Flytrap,意思是“维纳斯的捕蝇陷阱”。中文及日文对捕蝇草还有“苍蝇的地狱”(ハエジゴク)这个别名。其主要特征就是能够很迅速的关闭叶片捕食昆虫,这是种和其远亲猪笼草一样的食肉植物之一,在茅膏菜科捕蝇草属中仅此一种。捕蝇草属于维管植物,拥有完整的根、茎、叶以及花朵和种子。最主要而且明显的部分就是其变态叶,不但拥有捕食昆虫的功能,外观明显的刺毛以及红色的无柄腺部位,看起来就像是长著利牙的血盆大口。捕蝇草的叶片是由中心的部分长出,属于轮生的叶子,呈莲座状以丛生的型态生长。中央长出来扁平状或细线状甚像翅膀形状的是属于叶柄的部分,原生种的叶柄是扁平的如叶片一般,因为反而像是叶子,所以也称为假叶。叶柄的末端带有一个捕虫夹,这才是会捕捉昆虫的叶子部分,整面分布有许多的无柄腺,一般呈红色或是橘色,愈靠近叶缘的地方无柄腺就愈少,这部分是分泌消化液来分解昆虫或吸收其养份的部位。叶缘长有齿状的刺毛,刺毛的基部有分泌腺,会分泌出粘液,目的用于防止昆虫挣脱以及叶瓣的黏合。这种叶子拥有捉补昆虫特殊的功能以及特殊的模样,属于变态叶中的“捕虫叶”因为叶子是由中央长出,所以越外层的叶子就会越老。捕虫叶由中央分开,形似贝壳一样为两瓣的构造,长约2-3公分。叶片内侧一般的原生种为橙色、红色或紫色,主要是因为消化腺体的色素(花青素)成分影响(光合作用时光线充足),也有些因为生长环境影响没有色素产生,这时叶子就会比较接近黄绿色。两瓣均等的叶片内侧长有数对(一般是三至五对)细小而且敏感的“感觉毛”。由初夏到盛夏是捕蝇草的开花时期,初期时会由长出花茎,每个花茎约有5-10个花苞,属于标准的伞房花序,每日依序开出白色的花朵。原则上每株花只会开出一个花茎,但视其生长环境以及养份是否足够,有时也有些会有两个花茎。一般正常状况之下大都为5片花瓣以及5花萼,偶尔也会有6花瓣的变异株。雄蕊约有十数根,中央会有一根雌蕊,拥有分叉状的柱头。捕蝇草同株受粉的现象比较少,原因是因为当雄蕊的花药长出花粉的时候,雌蕊的花柱是封闭的状态。等到雄蕊开始向外侧倾倒时,柱头才会开放变成分叉状,这时才是处于可能受粉的状态。这类雄蕊先成熟后雌蕊才长成在植物界中相当常见,主要就是要避免同株受粉的情况。一般专业术语称这种花为“雄蕊先熟花”(Protandrous flower)。除了花茎以外,一般不会有向上长得较高大的部位,正常的茎短小不易发觉,叶柄与叶子又几乎是贴地而长。这是食肉植物的一种特征。因为除了补食昆虫吸取其养分以外,为了后代的延续也需要借助昆虫协助传粉,这也是属于所谓的虫媒花。所以必须将捕虫叶和花两个部分有所区分,可以说这是大自然给予他们的天然智慧。捕蝇草具有捕食昆虫的习性,一般这类植物称之为“食肉植物”(Carnivorous plant)或是“食虫植物”(Insectivorous plant)。如上述,捕蝇草的捕食器官就是其叶子的部分。这类食肉植物大多是生长在养份比较贫瘠的湿地,为了补充不足的养份,尤其是氮与磷酸,所以借由特殊演化而来的构造,捕食昆虫消化其养份。食虫的习性大致上分为以下四步骤:不过并不是所有的食肉植物都是经过如此完整的过程,例如有些同类型的植物并不分泌出消化液,而是借由各种微生物来分解后吸取养份的。而捕蝇草在这个部分属于比较高等,具备相当完整过程的食肉植物。捕蝇草的叶缘部分含有蜜腺,会分泌出蜜汁来引诱昆虫靠近。当昆虫进入叶面部分时,碰触到属于感应器官的感觉毛两次,两瓣的叶就会很迅速的合起来。生长于叶缘上的刺毛是属于多细胞突出物,没有弯曲的功能。当叶子很快速的闭合将昆虫夹住时,刺毛就会紧紧相扣的交互咬合,其目的就是防止昆虫脱逃。当捕获到昆虫被两瓣叶片给夹住后而无法挣脱,昆虫在挣扎的过程中叶片会越夹越紧直到几乎密闭的状态,这时两片叶瓣内侧密集的内腺体会分泌出消化液,利用这些消化液中含有的蛋白酶,将昆虫的蛋白质分解成以氮、氧、碳、氢为主,还可能包括其他元素构成的氨基酸并进行吸收。一般大约四天左右就 能分解完成并吸收较易消化的部分,之后再继续吸收剩余的氮、磷以及其它各种所需的微量元素。这些养份都吸收完成之后,叶瓣就会再度打开,全部时间约花5-10天,这时昆虫只剩下由几丁质组成的空壳残骸。不过捕蝇草并无法分辨出所捕获之物的大小,有时也可能捕到与叶片大小差不多的猎物,例如小型青蛙或是长脚蜂之类。这时往往造成来不及分解吸收,而猎物自体就先腐败,所以叶片就会像食物中毒一般枯萎。另外,每个叶片大约可以捕捉3-4次,超过这个次数叶子就会渐渐枯萎。当昆虫采蜜时第一次接触到感觉毛后叶片并不会有什么动作,但是如果连续刺激两次,那叶片就会在平均大约0.5秒以内马上合起来。而如果第二次碰触的时间与第一次碰触时间相差超过约20秒时,叶片会变成半合闭或是没反应的现象。如果在这时马上再刺激第三次,那叶片也会迅速的合起来。经过实验调查,捕蝇草的感觉毛就像是一个感应装置,经过连续两次碰触的刺激时,叶的基部会产生大约100毫伏(mV)的动作电位(Action potential)到叶子表面上,造成叶片内侧的水分迅速流失,导致内外压力不等所以叶片就因此闭合。这样的捕虫机制是一组相当精密的结构搭配,而且刺激感觉毛就像是设定了定时装置一样,等到第二次确认才会闭合,最主要是为了提升捕虫的准确性,否则的话如雨滴、动物经过时均会降低并影响其捕虫的效率。经由植物研究者确认了捕蝇草会发出动作电位这样有机制的机关,就类似动物的神经组织会产生传输信息一般。不过因为这必须连续碰触两次才会产生,也就是说应该还有个可以记忆的组织,至今依然还不清楚这样的记忆是如何在捕蝇草中运作。捕蝇草原产于北美洲东岸一带,自然生长的原生地主要在北卡罗莱那州、南卡罗莱那州以及佛罗里达州等地。生长环境的特性喜好于潮湿地带。当地有多处是属于冲积地形,而且夏天天气炎热,冬天气温寒冷,昼夜温差大,属于典型的大陆型气候,这些都是适合捕蝇草生长的环境条件。目前美国对于其原生地都指定为保护地区,甚至在濒临绝种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附录II中有明订捕蝇草的块根与鳞茎全面禁止输出外销。不过由于在那之前就已经有许多株种流出,经过世界各地业者积极的栽培之下,甚至利用组织培养的技术大量生产,所以一般都已经很容易能够在市面上买到捕蝇草。捕蝇草的原生地是属于湿地上的草原,而且该地区土壤的土质多为泥炭以及硅砂。其水源大多是雨水为主,由于雨水经过大气与二氧化碳融合落到大地,造成酸性的一个环境,其酸碱值大约介于pH5-6左右。由此可以得知,捕蝇草是偏好在水分充足以及酸性环境等为介质的地方。酸性的土质加上气温偏低,使得分解有机物的细菌生长发生阻碍。而有机物在不被分解的情况之下,造成水苔等植物的残骸都无法完全分解而腐败,这些腐败的有机物就会变成泥炭,养份非常缺乏。加上经年被雨水冲刷,微量元素也己乎都流失。所以捕蝇草的原生地除了生长中必需的营养要素氮与磷酸不足以外,连微量元素也都非常不足的贫瘠之地。由上述原生地的概况来看,要种植捕蝇草首要条件必须保有充足的水分。也因为捕蝇草由根部在呼吸,所以栽植的土壤可以与沙一起混用,让其排水状况良好容易接触新鲜空气,同时以半日照的环境种植最佳。并且因为原产地为贫养状况下,所以在土壤的选择上要非常的注意,在过多养分的土壤会造成捕蝇草的根部的坏死,在选择土壤则可以选择无肥的泥炭土为佳。因为叶片的感觉毛即使被雨水冲击也会造成闭合的状态,那会造成叶子的生命缩短。所以如果选择种植室外,也必须注意大雨是否频繁。另外,阳光的照射也必需注意,尤其是在气温较高的夏季,最好选择半日照的地方种植。本来这类植物应该不会有红叶产生,但是气温渐渐降低时,有些捕蝇草会出现整株变红的现象。最适合种植的温度大约在摄氏25℃-30℃左右,原生地在冬天时通常都是零度以下的气温,这时捕蝇草就会进入休眠状态,称为休眠期,地面上的叶柄与叶子都会渐渐枯萎,只剩下球根存活。然而休眠状态是视其环境温度的影响导致,所以如果即使是冬天,只要气温依旧保持在摄氏15℃以上,就不会有休眠期的产生。

相关

  • 厚壁菌门见内文厚壁菌门(学名:Firmicutes)是一大类细菌,多数为革兰氏阳性,有细胞壁的结构。少数,如柔膜菌纲(Mollicutes)(如支原体),缺乏细胞壁而不能被革兰氏方法染色,但也和其余的革兰氏阳性菌
  • 布拉柴维尔布拉柴维尔(法语:Brazzaville),简称布拉柴,位于刚果共和国南部刚果河畔的斯坦利湖北岸,与刚果民主共和国首都金沙萨隔河相望,是刚果共和国的首都和最大城市。2005年人口1,174,000人
  • β-葡聚糖β-葡聚糖是指由β-葡萄糖通过β-糖苷键聚合形成的聚糖,多数的β-葡聚糖分子内糖苷键类型均为β-1,3-糖苷键或β-1,6-糖苷键,纤维素中糖苷键类型为β-1,4-糖苷键。β-葡聚糖最
  • 枞阳县.mw-parser-output ruby.zy{text-align:justify;text-justify:none}.mw-parser-output ruby.zy>rp{user-select:none}.mw-parser-output ruby.zy>rt{font-feature-settings:
  • 琉善琉善(希腊语:Λουκιανός,约120年—180年),生于叙利亚的萨莫萨塔,罗马帝国时代的以希腊语创作的讽刺作家,以游历月球的奇幻短篇《信史》(周作人译作《真实的故事》)及一系列对
  • 科学哲学科学哲学是20世纪兴起的一个哲学分支,关注科学的基础、方法和含义,主要研究科学的本性、科学理论的结构、科学解释、科学检验、科学观察与理论的关系、科学理论的选择等。该学
  • 止吐剂止吐剂(英语:Antiemetic),又称止吐药,广义上的止吐药指一切用于治疗恶心与呕吐的药物。由于呕吐是一种复杂的反射活动,由多种因素引起,故不同作用机理的止吐药只能针对其中一种或多
  • 甲状软骨甲状软骨(thyroid cartilage、盾状软骨)是组成喉部骨骼的九块软骨(透明软骨:甲状软骨1块、环状软骨1块、杓状软骨2块;弹性软骨:会厌软骨1块、小角软骨2块、楔形软骨2块)中最大的,其
  • 侧脑室侧脑室(英文:lateral ventricles)是位于端脑内部的充满脑脊液的空腔,脑室系统的一部分,也是容积最大的脑室。侧脑室通过室间孔与第三脑室(英文:third ventricle)相连。侧脑室
  • 爱迪生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英语:Thomas Alva Edison,1847年2月11日-1931年10月18日),科学家、发明家、企业家、工程师,拥有众多重要的发明专利,被传媒授予“门洛帕克的奇才”称号的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