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杞笃(排湾语:Cuqicuq Garuljigulj,?-1874年后),为台湾外交家,十九世纪中琅�(今屏东恒春)地区排湾族斯卡罗政治领袖,琅�十八社的大头目,于台湾历史上代表台湾、琅乔十八社进行对美外交谈判成功。英文文献上一般拼其名作Tokitok或Tou-ke-tok,中文文献则音译为卓杞笃。
卓杞笃为卡珞利谷家族族长 Paljaljaus Garuljigulj 的长子,在家中排行第二。
1867年3月12日美国罗发号商船遭风触礁沉没,船员十三人被因误闯龟仔甪社而遭到逮捕并处决,美国与清政府交涉未果,美军自行前往报复性攻打台湾原住民部落的外交事件,史称“罗发号事件”。期间,美国驻厦门领事李仙得(Charles W. Le Gendre)因与邻近清国官员交涉不得要领,因此于同年10月10日在知名英商必麒麟(W. A. Pickering)引领下,前往琅�拜访台湾代表卓杞笃。
会面中卓杞笃强烈捍卫家园,说:“我们并不是一开始就对西洋人仇视或生性嗜杀,而是西洋人水手和海盗曾多次登陆,扰乱山地,我们的人死伤很多。所以后来见到外人、异地陌生人登陆,即进行自卫。”双方约定此后若有遇难船只,海难登陆人员应举红旗为号,斯卡罗王国便不加以攻击。
稍后,原本清国政府也曾派代表要求与台湾卓杞笃缔结同样的条约,但遭卓杞笃严词拒绝。在李仙得的外交纪录中,记载“卓杞笃派遣他的两个女儿为使者,表示绝不和诈欺万端、不守信用的汉人缔结合约,誓与支那人血战到最后一人”。
1871年(清同治十年)琉球国宫古岛民船难,五十四人于琅�遭原住民杀害。李仙得曾再次到台湾与卓杞笃会见,追究屠杀琉球人民事件的责任。卓杞笃根据条约内容答:“1867年的条约中,仅约定救助白人,但并不存在保护琉球人的条款。”
日本则以此为借口,在1874年(同治十三年)以“保护国民、质问台湾生番”的口号,派兵攻打琅�地区以牡丹社为主的原住民族部落,史称牡丹社事件,而美国人李仙得即为日本外务省顾问,幕后策划该事件。在日军攻打石门之前,便已得知卓杞笃的死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