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石修

✍ dations ◷ 2025-02-23 14:29:35 #早石修
早石修(日语:早石 修/はやいし おさむ Hayaishi Osamu,1920年1月8日-2015年12月17日),日本医学家、生化学家、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文化勋章、勲一等瑞宝章表彰。文化功劳者。早石教授是日本人首位沃尔夫医学奖得主,曾任威斯康星大学、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等校教授、首位日籍国际生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联合会(英语:International Union of 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总裁、世界卫生组织医学研究顾问、大阪生物科学研究所(日语:大阪バイオサイエンス研究所)理事长。1920年1月8日,早石修诞生于美国加州,大阪帝国大学医学部医学科毕业。医学博士(大阪大学)。早石修曾在许多美国、日本的大学任教(包括有:大阪帝国大学、威斯康星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国立卫生研究院 (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京都大学、范德堡大学、东京大学、大阪医科大学(日语:大阪医科大学)、大阪生物科学研究所(日语:大阪バイオサイエンス研究所)),一生指导的研究生逾600人。其中超过100人服务于日本各大学,包括名闻遐迩的西冢泰美、本庶佑、中西重忠与清水孝雄(日语:清水孝雄)。1973年至1976年间,他担任国际生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联合会(英语:International Union of 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总裁。早石修最知名的成就,是发现加氧酶对生医科学(英语:Biomedical sciences)与酶学(英语:Zymology)的贡献。他也因此获得1986年的沃尔夫医学奖。此他还发现了多聚ADP核糖,并解明了前列腺素的相关机理。

相关

  • 囊肿性纤维化囊肿性纤维化(英语:cystic fibrosis,缩写作 CF),亦称为囊性纤维化、囊肿性纤维变性、囊肿纤维症、纤维性囊肿或囊纤维变性,是一种常见的遗传疾病,此病症最常影响肺脏,但也常发生于胰
  • 德米特里·伊凡诺夫斯基德米特里·约瑟福维奇·伊凡诺夫斯基(俄语:Ивановский, Дмитрий Иосифович,1864年10月28日-1920年6月20日)是一位俄国植物学家。是病毒的可滤性的发
  • 表观因素表观遗传学(英语:epigenetics)又译为表征遗传学、拟遗传学、表遗传学、外遗传学以及后遗传学,在生物学和特定的遗传学领域,其研究的是在不改变DNA序列的前提下,通过某些机制引起可
  • 抗利尿激素1jk4, 1jk6, 1npo, 2bn2· signal transducer activity · receptor binding · neuropeptide hormone activity · neurohypophyseal hormone activity · V1A vasopre
  • 甲烷生成产甲烷作用,又称甲烷生成,指合成甲烷是微生物代谢的重要的和广泛的形式。可以生成甲烷的微生物称作产甲烷菌(英语:Methanogen)。这些微生物都属于原核生物中的古菌域,这是在系统发
  • 雌酮雌酮(英语:Estrone或oestrone,E1,或译为雌酚酮、雌激素酮)是一种较弱的雌性甾体性激素,是三种主要的内源性雌激素之一,另外两种为雌二醇和雌三醇。雌酮等雌激素的生物合成从胆固醇
  • 环境保护环境保护(简称环保)是在个人、组织或政府层面,为大自然和人类福祉而保护自然环境的行为。由于工业发展导致环境污染问题过于严重,损害生态环境,部分更达到无法挽回的地步,触发各工
  • 胸腺肽胸腺肽(又称胸腺多肽、胸腺激素、胸腺素,英文:Thymosins)是胸腺所分泌的蛋白质,为一群多肽和蛋白质激素,属于小分子多肽,能在动物组织中发现,这些蛋白质被称为胸腺肽是因为刚开始被
  • 离心机离心机是一种机械,可借由电动机或其他机械的带动而高速转动,产生数千倍于重力的离心力,以加快液体中颗粒的沉降速度,把样品中不同沉降系数和密度质量的物质分离。离心力的大与小
  • 深度撞击号深度撞击号(英语:Deep Impact)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彗星探测器,设计用于研究坦普尔1号彗星核心的成分。探测器于2005年1月12日成功发射,同年7月3日释放撞击器,并于2005年7月4日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