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意大利独立战争

✍ dations ◷ 2025-08-29 03:40:12 #第二次意大利独立战争
第二次意大利独立战争,也称为法奥战争、萨奥战争或是1859年意大利战争(法语:Campagne d'Italie de 1859),交战双方为法国-萨丁尼亚联军和奥地利帝国,这场战争在意大利的统一过程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第一次意大利独立战争惨败给奥地利后,皮埃蒙特人了解到需要有盟友来支持他们。皮埃蒙特-萨丁尼亚王国的首相卡米洛·奔索,加富尔伯爵也因此向其他欧洲列强寻求协助,特别是透过参予克里米亚战争的方式。战后在巴黎举行的和平会议中,加富尔试图让其他列强对他们国家的统一有所关注与支持。他发现英法两国虽然同情萨国的处境,但却不愿意违背奥国的意愿,去帮助萨国夺占伦巴底和威尼西亚两块奥国领土以统一意大利。会后,拿破仑三世和加富尔私下的一些讨论中(尽管那未经正式确认),让加富尔觉得法国是最有可能协助意大利的列强候选。1858年1月14日,意大利烧炭党党员费莱切·欧西尼(英语:Felice Orsini)试图刺杀拿破仑三世,这个企图(英语:Orsini affair)让法国人普遍对意大利统一产生同情,同时也大大影响了拿破仑三世本人,让他最后决定帮助皮埃蒙特去对抗奥地利,以平息意大利内部试图发动革命的运动与气氛。拿破仑三世和加富尔在普隆比埃秘密会面(英语:Plombières Agreement)后,签订了共同对奥战争的密盟条约:法国会在萨丁尼亚-皮埃蒙特王国受奥国攻击时予以协助,但萨丁尼亚-皮埃蒙特王国需以尼斯和萨伏依两地做为交换。这项密盟对双方都有其好处:一方面帮助萨国统一意大利半岛的计划(并由萨伏依王朝统治),另一方面也能削弱法国的劲敌奥地利。由于法国只有在奥国先发动攻击的情形下才会给予援助,加富尔只得利用一连串边境的军事调度来挑衅奥国。这让奥国在1859年4月23日下了最后通牒:命令萨国停止一切的军事动员,然而萨国并不予理会,奥地利因此于4月29日向萨国宣战,从而将法国卷入了战争当中。参与意大利战争的法军占了全军的一半,下辖17万名士兵、2千名骑兵以及312门火炮。法军总指挥是拿破仑三世,全军区分为五个军团:第一军团由阿希尔·巴拉杰·迪里埃指挥,第二军团由帕特里斯·麦克马洪指挥,第三军团由弗朗索瓦-塞尔坦·康罗贝尔指挥,第四军团由阿道夫·尼埃尔指挥,第五军团由拿破仑亲王(英语:Prince Napoléon Bonaparte)指挥,而帝国近卫队(英语:Imperial Guard (Napoleon III))则由奥古斯特·雷尼奥·德·圣-让·当热利指挥。萨军拥有7万名士兵、4千名骑兵以及90门火炮,全军下辖5个师,分别由卡斯特伯格(Castelbrugo)、曼弗雷多·芬提(英语:Manfredo Fanti)、乔凡尼·杜朗多(英语:Giovanni Durando)、恩里科·西亚尔迪尼(英语:Enrico Cialdini)和多门尼科·库切亚里(意大利语:Domenico Cucchiari)指挥。阿尔卑斯兵团(英语:Hunters of the Alps)及亚平宁两个志愿兵团亦参与其中。总指挥为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二世,参谋为阿方索·费雷罗·拉马尔莫拉。奥军在人数上较多,下辖22万名部队、824门火炮及2万2千名骑兵,并由法兰茨·尤来(英语:Ferenc Gyulay)元帅指挥。开战之初,意大利上并无任何法军的驻扎,因此康罗贝尔元帅率军透过军事铁路(英语:Military railways)进入皮埃蒙特。奥军指望在法军进入皮埃蒙特前,能够横扫脆弱的萨军以获得胜利。然而伦巴底的奥军指挥官尤莱伯爵确过于谨慎,在提契诺河附近漫无目的的行军一阵子后,才下定决心渡河发动攻势。不幸的是,在他决定渡河时却下起了大雨,这让萨军有机会以淹没部地区的方式阻碍他们行军,大大减缓了奥军进军速度。 虽然奥军在尤来的带领下最终仍攻抵韦尔切利,并威胁到都灵,但法萨联军却进逼亚历山德里亚,且卡萨莱蒙费拉托的波河旅团也逼退了奥军。5月14日,拿破仑三世来到亚历山德里亚,接掌了联军的指挥权。这场战争最初的战斗发生于5月20日的蒙泰贝洛,交战双方为史打狄昂(Stadion)率领的奥军军团及法军第一军团的其中一个师(由福雷率领)。奥军兵力虽然三倍于敌,却还是让法军取得了胜利,这使得尤来又更加的谨慎。六月初,尤来推进到马真塔的铁路中心,让他的部队分散各地。拿破仑三世派出部分军队进攻提契诺河,同时命其他大部分军力包抄奥军北侧。拿破仑三世的计划相当成功,迫使尤来只得率军东撤伦巴底的四角防线,不久后尤来也在那里被解除了指挥权。随后皇帝法兰兹·约瑟夫一世接掌了奥军的指挥权,他计划坚守牢固的明乔河防线,以及后方的奥国领土。法萨联军攻占米兰后,他们继续向东进攻,因为他们希望能在普鲁士加入战争前就解决奥地利。奥军随后就发现联军停驻在布雷西亚,便决定他们要沿基耶塞河发动反击。两军在索尔费里诺不期而遇,引发了一连串混乱的战斗。一个法军军团在梅多莱顶住了三个奥军军团一整天的进攻,不让他们加入索尔费里诺的战斗。历经一日的混战后,法军攻破了奥军的防线,切割并包围了路德维希·冯·贝内德克(英语:Ludwig von Benedek)率领的奥地利第八军团与奥军主力,被迫在波佐伦戈抗击部分萨军的围攻。虽然第八军团逐退并战胜了萨军,但奥军仍因为索尔费里诺的失利而被迫撤回四角防线。于此同时,朱塞佩·加里波第率领的“阿尔卑斯志愿兵团(英语:Hunters of the Alps)”在伦巴底北部的瓦雷泽和科莫(英语:Battle of San Fermo)接连击败奥军。另外法萨联军组成的3000名海军也征服了达尔马提亚地区的茨雷斯岛和洛希尼岛。由于担心德意志的邦国会卷入这场战争,拿破仑三世便想赶快从战争中脱身,所以他和奥地利在自由镇签订了停战协定。奥地利割让给法国几乎整个伦巴底(曼切华、莱尼亚戈两要塞群及其附近区域除外),随后法国也将这些领土转交给萨丁尼亚王国。在战争初期遭到革命军驱逐的中意大利统治者,也在此时恢复统治地位。拿破仑三世背着盟友签订这条和约的行为激怒了萨丁尼亚王国,加富尔本人甚至以辞职做为抗议。虽然自由镇停战协定的内容在11月的苏黎世条约得到再确认,但却从未生效施行。萨国占领了中意大利联合省,不愿恢复中意大利原先统治者的权利,让法国也无意强迫他们遵守协定内容。奥地利眼睁睁看着法国无力执行协定内容,也只能失望的离开了。虽然奥地利在1849年时成功镇压解放运动,一度成为欧洲的列强,但在这场战争后已完全的扭转,同时奥地利对意大利的影响力也日趋薄弱。隔年(1860年),在英法两国的默许下,萨丁尼亚王国并吞了中意大利的几个邦国:帕尔马公国、摩德纳和雷焦公国、托斯卡纳大公国及教皇国。同时法国也取得其萨伏依与尼斯做为补偿。这样的割让让意大利的民族英雄加里波底相当震怒(因为他是尼斯人),他本来想夺回尼斯,但随后转往远征西西里,最终促成了意大利的统一。

相关

  • 延髓延髓(英语:medulla oblongata),为中央神经系统的一部分,是脑干最下方的结构,位于小脑正前方。长约一吋半,宽约半吋。上接脑桥(pons) ,下接脊髓(spinal cord)。它具有第九至第十二颅神
  • 阿斯帕齐娅阿斯帕齐娅(Ἀσπασία,前470年-前400年 希腊语: .mw-parser-output .Polytonic{font-family:"SBL BibLit","SBL Greek","EB Garamond","EB Garamond 12","Foulis Greek",C
  • 我思故我在“我想,所以我是”,旧译“我思故我在”(拉丁语:Cogito, ergo sum;法语:Je pense, donc je suis)是法国哲学家笛卡尔的哲学命题,又称为“笛卡尔的cogito”。印欧语系中,很多语言的系词
  • 在科学领域的扩张学术出版(英语:academic publishing)是出版业的一个分支,范围涵盖学术研究领域。大多数学术成果都以期刊论文、书籍等形式被出版。大多数科学技术方面的期刊、书籍,都需要经过同
  • Netscape网景通信(英语:Netscape Communications ),以前称为网景通信公司(Netscape Communications Corporation),大部分通常被简称为网景(Netscape)。网景曾经是一家美国的电脑服务公司,以其
  • 内阁官房内阁官房(日语:内閣官房/ないかくかんぼう naikaku kanbō ?;英语译名:Cabinet Secretariat)是日本内阁所置的行政机关,为内阁总理大臣的辅佐机构,相当于秘书处或办公厅。职责包括
  • 逻辑学家逻辑学家是学术研究主题为逻辑学的哲学家,数学家或其他人。下面按姓氏的英语的字母顺序列出著名的逻辑学家。
  • 牙科药理学牙科药理学(dental pharmacology)是在研究治疗牙科疾病所会用到的药物,探讨其成分、作用、交互作用及对口腔的影响等。牙科常用药物有抗生素、镇痛药、抗炎药、治疗牙周炎药物
  • 部落部落是一种社群,由两个或以上的氏族组成。有的部落在氏族之上还有中间环节胞族。大体来说,一般认为其成员为同一祖先之后裔。他们通常占据于一特定地理区域,拥有文化、宗教、语
  • 莫扎拉布语莫扎拉布语(Mozarabic)是指罗曼语言在伊比利亚半岛发展早期,在穆斯林统治地区(安达卢斯)所讲的一种方言连续体。它源自后期拉丁语及5-8世纪间在伊比利亚半岛出现的早期罗曼方言,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