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社会人格

✍ dations ◷ 2025-09-26 16:04:53 #反社会人格
反社会人格障碍(英语:Antisocial personality disorder,缩写为ASPD) 是人格障碍的一种,在《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中归类于第二轴发育障碍/人格异常类别B,必须超过18岁才能够被诊断为反社会人格。自心理医学发现此病态人格,近百年来便有不同医学名词出现,大致为:无罪感(Guiltlessness)、精神病态性人格卑劣(Psychopathic inferiority)、悖德症(英语:Moral insanity)(Moral insanity)、悖德痴愚(Moral imbecility)。现代则多为用反社会人格(英语:Psychopathy#Sociopathy)(Sociopathy)等医学名词。反社会人格患者在初识时,往往予人理性、高EQ、善良、随和、低调、谦逊、无害的印象,甚至显得更有魅力,但他们缺乏同理心、悔恨和羞耻的心理特质,使得他们为人处世自私自利又冲动,同时他们善于伪装欺骗,也善于操纵人际关系。不受约束的态度让他们看起来更有魅力。在他们幼时的成长过程中,往往能找到许多生活紊乱或反社会行为的经历。精神病态(Psychopathy)和反社会人格在行为上相似,但两者并不是同义词,被关押的罪犯中,诊断为反社会人格者的比例约为诊断为精神病态者的两到三倍。多数在海尔氏精神病态量表(英语:Psychopathy Checklist)(Hare Psychopathy Checklist,简写为PCL-R)得高分的亦通过反社会人格的诊断标准,而许多反社会人格的诊断标准的在PCL-R上并未得高分。根据美国精神疾病诊断准则手册第五版(DSM-5)的定义,反社会人格障碍(Antisocial personality disorder)对于反社会人格障碍的成因众说纷纭,未经科学证实的说法包括,有人猜测他们可能是在成长过程中,遇到某些原因导致他们对社会失去信任,例如:家暴、偏误教导、家庭背景等等;进而影响到思想上的异常。另一种看法是,他们生理上的缺陷使得他们难以学得制约反应,也有人认为他们只是善于逃避心中不舒服的感受而已,但是这些揣测不仅缺乏理论依据,也显然与反社会人格的特征有所矛盾而不知所云,尤其反社会人格者遭证实的无情感反应、无良心制约、无道德意识及无罪恶感的事实,突显出"逃避心中不舒服感受"的说法非常荒谬无稽。美国哈佛大学暨哈佛医学院玛莎博士表示,真正会受到伤害的人是有情感和有良心制约的人,在她临床25年经验来看,反社会人格者没有自我良知约束,也没有情感可以伤害。根据玛莎博士,科学实验已证实,反社会人格者的大脑前额叶区块对深层高度的情感毫无反应,只对最原始的情绪,包括愤怒、高兴、自尊受损等情绪有反应。因此反社会人格是由先天脑部生物因素造成。

相关

  • 传染性海绵状脑病传染性海绵状脑病(英语:transmissibl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ies, TSEs),又译为传播性海绵样脑症。而其它常见名称为普利昂疾病或朊毒体疾病(Prion diseases)。是一种会影响人
  • 副黏液病毒亚科副黏液病毒亚科(Paramyxovirinae),属于副黏液病毒科,包括:
  • 硫鸟嘌呤硫鸟嘌呤(英语:Tioguanine,也称作硫代鸟嘌呤,英语:thioguanine,6-硫代鸟嘌呤,英语:6-thioguanine,缩写6-TG)是一种用于治疗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ML)急性淋巴性白血病(ALL)和慢性粒细胞性白血
  • 夕部,为汉字索引里为部首之一,康熙字典214个部首中的第三十六个(三划的则为第七个)。就繁体和简体中文中,夕部归于三划部首,字体主体可辨认为夕,且无其他部首可用者将部首归为夕。1
  • 罗伯特·莱夫科维茨罗伯特·莱夫科维茨(英语:Robert Lefkowitz,1943年4月15日-)是一位美国医学家,最出名的工作是关于G蛋白偶联受体,为此他赢得了2012年诺贝尔化学奖。他与布莱恩·科比尔卡分享这个奖
  • 沙·鲁克·罕沙鲁可汗(印地语:शाहरुख़ ख़ान,乌尔都语:شاہ رخ خان‎‎,普什图语:شاه روخ خان,英文: Shahrukh Khan、 Shah Rukh Khan,又译沙鲁可汗、沙鲁克·汗,1965
  • 乳酸性酸中毒乳酸性酸中毒指的是体内的乳酸(特别是L-乳酸)持续累积所导致的酸中毒。过多的乳酸累积在体内使得循环系统内的PH值过低。乳酸性酸中毒是一种因为代谢不良所导致的酸中毒(英语:me
  • TED大会TED Conference LLC.(指Technology, Entertainment, Design在英语中的缩写,即技术、娱乐、设计)是美国的一家私有非营利机构,该机构以它组织的TED大会著称。TED诞生于1984年,其创
  • 1837年起义1837年叛乱(英语:Rebellions of 1837–1838,法语:Rébellions de 1837–1838)是1837年和1838年发生在加拿大下部和上部的两起武装起义,这两起叛乱都是由于政治改革的挫折所导致,一
  • 陈瑞钦连续杀人案陈瑞钦(1950年7月25日-2013年4月19日),台湾重大罪犯,嘉义县人,曾犯下大量的伦常命案。陈瑞钦由于好赌成性,签赌六合彩每每失利,积欠地下钱庄高利贷债务,遭到暴力讨债,又染上毒瘾,需钱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