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鲸记

✍ dations ◷ 2024-11-05 17:27:59 #白鲸记
《白鲸记》(Moby-Dick; or, The Whale)为赫尔曼·梅尔维尔发表于1851年的小说,被认为是美国最伟大的长篇小说之一。 《白鲸记》这个名字说的是一头叫莫比·迪克(Moby Dick)的白色抹香鲸,并不是白鲸这个鲸鱼物种。全书有442页,共分成135章,而节选版只有84章,因为篇幅过度冗长,曾一度认为不适合青少年读者阅读,在英国多次被退稿,1851年出版,读者反应十分冷淡,第一年只卖出5本,一直到《白鲸记》出版了七十年(1920年)后,梅尔维尔在美国文学的地位才获得重新评价(可惜梅尔维尔已在1891年9月28日去世,无法看到自己的成就),福克纳说过:“看完《白鲸记》,第一个想法是希望这本书是我写的。”至今日,《白鲸记》已被视为美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小说之一。《白鲸记》故事结构简单,是一部以海上捕鲸业为题材的小说,一位名叫亚哈(Ahab)的“裴廓德号”(Pequod,IPA:ˈpikwɒt,或译为披谷德号)捕鲸船船长带领全体船员,追捕一条叫做“莫比·迪克”(Moby Dick)的大白鲸的历险过程。亚哈是一名意志坚定的船长,聪明、自大,他在海上四十年,有十分丰富的航海和捕鲸经验,对各个大洋的海况和鲸鱼的分布都非常熟悉。在一次捕鲸过程中,亚哈被一只名叫莫比·迪克的抹香鲸咬断了一条腿,从此决心一定要捕杀莫比·迪克。他说:“不要对我不尊敬,就算是太阳得罪我,我也会出手痛击。”“裴廓德号”出航时聘雇了来自纽约的以实玛利(Ishmael)和科科伏柯岛(南太平洋上的一个岛屿)上食人族的王子魁魁格(Queequeg),以实玛利厌烦了陆上枯燥乏味的生活,于是决定到海上冒险,在旅店中,认识了标枪手魁魁格,两人一见如故,成为很好的朋友,并一起登上了捕鲸船“裴廓德”号。对宗教、种族,以实玛利有自己的认识,他说:“宁愿与一个清醒的食人族土著同床,也不要与一个酗酒的基督徒交往。”整个故事几乎是用以实玛利为第一人称来描述,本书第一章第一句是:“叫我以实玛利(Call me Ishmael)。”,成为文学史上最为著名的开场白之一。裴廓德号从美国东岸楠塔基特(或译“南塔开特”)(Nantucket)出发,从南大西洋经非洲南端,进入印度洋、太平洋,途中捕杀了几头鲸鱼,该船先后与“信天翁号”、“处女号”、“玫瑰蕊号”、“拉吉号”等好几艘船相遇,拉吉号的船长布默劝说亚哈不要对莫比·迪克进行报复,拉吉号船刚刚和莫比·迪克交过手,被莫比·迪克撞沉了捕鲸小艇,船长加迪纳的儿子不知去向。尽管“裴廓德号”在海上大有收获,但亚哈船长满脑子里都是报仇,船长因被大白鲸咬断左腿,一意要追杀大白鲸,他向水手们承诺,谁最先发现那只白鲸,就奖励一枚金币。他们和白鲸三度遭遇,一次船上的储存鲸油的桶破裂,魁魁格拼命补救,结果得了重病,木匠做了一个黑色棺材,魁魁格却奇迹似的生还。经过三场血战,最后船长奋身刺杀白鲸,被鱼叉上的绳子缠住,不幸落海身亡,捕鲸船被撞翻,而“莫比·迪克”也不知去向;只有船员以实玛利生还,他在海里爬上了魁魁格生前的预备棺材,被“拉吉号”救起。他后来以回忆方式叙述这段惊心动魄的历险。故事中有二分之一的篇幅是描写捕鲸业的习俗,与鲸鱼有关的文学、艺术,鲸鱼的生理构造,例如鲸鱼最大的弱点是无法止血,鲸鱼的喷水有灼热之虞等,以及水手如何屠宰鲸类获取鲸油、龙涎香,蓝鲸在《白鲸记》中被称为硫磺底(Sulphur-bottom),因为硅藻附着在蓝鲸的皮肤上,使得它们的下侧呈现橘棕色或淡黄色。《白鲸记》可以算是一部捕鲸的百科全书。《白鲸》小说中安排了很多“预兆”,以增强全书的神秘感和情节的紧张感。例如所住的大鲸酒店的老板姓“棺材(Coffin)”,航海途中遇到大乌贼,费达拉的三个预言、最后追击时出现的大量的鲨鱼、海鸟等,一次次的都在预示着最终悲惨的结局。莫卡·迪克(Mocha Dick)是一条著名的雄性抹香鲸,在19世纪早期出没太平洋海域,捕鲸人追捕时会主动攻击小船造成伤亡,甚至有时捕鲸船猎捕其他鲸鱼时,莫卡·迪克会突然出现攻击捕鲸小船,令捕鲸人头疼且闻风丧胆。1810年在智利南部摩卡(Mocha)海域首次跟捕鲸人交战出名,在海上纵横48年后,1859年最终被一艘瑞典籍的捕鲸船捕获,身上还插著十九支标枪。美国探险家和作者耶利米·雷诺兹(Jeremiah N. Reynolds)将它的故事发表在了1839年的《荷兰籍纽约人》(The Knickerbocker)这个杂志上,题目是:莫卡·迪克:太平洋上的白鲸:手稿上的一页”(Mocha Dick: Or The White Whale of the Pacific: A Leaf from a Manuscript Journal")。Yves Cohat所著的《鲸鱼生与死:海上帝王生命之歌》一书中,1840年一位曾遭受莫卡·迪克攻击获救的水手描述,实际上莫卡·迪克外表像一般的抹香鲸,但特征是巨大的头部上有一道白色疤痕,可能是“白色疤痕”被人误解读成“白色的身体”。赫尔曼·梅尔维尔的小说《白鲸》就受到了这条抹香鲸的启发。

相关

  • 溶菌酶133L, 134L, 1B5U, 1B5V, 1B5W, 1B5X, 1B5Y, 1B5Z, 1B7L, 1B7M, 1B7N, 1B7O, 1B7P, 1B7Q, 1B7R, 1B7S, 1BB3, 1BB4, 1BB5, 1C43, 1C45, 1C46, 1C7P, 1CJ6, 1CJ7, 1CJ8, 1CJ9
  • 移民数这是一个各国移民人口的列表。根据联合国的2015年世界人口政策报告,世界总移民数估计为243,700,236人。
  • 白细胞介素白细胞介素或介白素(interleukin)是一组细胞因子(分泌的信号分子)。最早发现在白细胞中表达作为细胞间信号传递的手段。实际上,白细胞介素可以由多种细胞产生。免疫系统的功能,在
  • 生物农药生物农药,又称天然农药,系指非化学合成,来自天然的化学物质或生命体,而具有农药的作用。生物农药包括虫生病原性线虫、细菌和病毒等微生物,植物衍生物和昆虫费洛蒙等。生物农药在
  • 新美鞭菌门新美鞭菌门是厌氧性真菌的一门,发现于食草动物的消化道中。它只包括一纲、一目、一科,目前已知6属。新美鞭菌门的真菌为Orpin于1975年首次根据绵羊的瘤胃中发现的运动细胞所描
  • 折衷主义折衷主义是指在途径或操作运用上,以不同的理论、方法、风格,拣选其中最佳要素,应用在新的创作中。在艺术或建筑批评的特定脉络场合,意指挪借多种视觉资源来创作新作品。折衷主义
  • 左前降支动脉左前降支动脉(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artery,简称LAD),又称左冠状动脉前室间支(anterior interventricular branch of theleft coronary artery)或前降支(anterior descending b
  • 内共生体共生体学说(英语:Symbiogenesis),又称内共生学说(英语:endosymbiotic theory),是关于真核生物细胞中的一些自主细胞器ㄧ线粒体和叶绿体起源的学说。根据这个学说,它们起源于共生于真
  • 大角鹿大角鹿(学名Megaloceros giganteus),又名巨大角鹿、巨型鹿或爱尔兰麋鹿,是体型最大的鹿。它生存于更新世晚期及全新世早期的欧亚大陆,由爱尔兰至贝加尔湖东。最近年代的化石约为
  • 塞韦罗·奥乔亚塞韦罗·奥乔亚·德阿尔沃诺斯(Severo Ochoa de Albornoz,1905年9月24日-1993年11月1日),西班牙裔美国生物化学家,195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塞韦罗·奥乔亚出生于西班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