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小春虫

✍ dations ◷ 2024-07-08 12:20:03 #贵州小春虫
贵州小春虫(学名Vernanimalcula guizhouena)是一种化石,相信是最为古老的两侧对称动物。它们出土于6亿至5.8亿年前的地层,只有0.1-0.2毫米阔。由于它们生存于马林诺冰期(英语:Marinoan glaciation)末期,故被命名为小春虫。贵州小春虫的化石是在中国贵州省瓮安县陡山沱组地层被发现。陡山沱组地层完好地保存了化石,包括身体的软件部分及细致地方。小春虫是三胚口结构的,有体腔、分隔的食道、口器、肛门、及成对的坑,相信是藏有感觉器官的。小春虫的描述充满争议。一些学者指它们并非生物,其实是长有磷酸盐的埋葬人工制品。贵州小春虫的发现有重要的意义。动物可能是在较为大型的体型下演化成不同的门。寒武纪大爆发可能只是生物在体型上的增加及发展出能化石化的身体部分的时期。

相关

  • 血小板血小板(英语:platelet),也称血栓细胞(英语:thrombocytes,源自于希腊语的θρόμβος“凝块”以及κύτος“细胞”),为血液的一个组成部分,可与凝血因子一起,借由结块作用,对血管受
  • 兴奋剂兴奋剂又称为中枢神经兴奋剂、中枢神经刺激剂(英文名称:stimulant、psycho-stimulant)是一系列精神药物的统称,其中包括可以增加活动力的药物、会令人感到愉快和振奋的药物,以及
  • 增生性贫血增生性贫血即指血液中某种细胞增生过多引起其他细胞成分相对减少的贫血。包括三大类贫血:溶血性贫血、缺铁性贫血和巨幼细胞增生性贫血
  • 词形变化在语法学中,词形变化(又译作形态变化、屈折变化)(Inflection or inflexion)指单词(或词根)的变化,以导致语法功能改变,进而使其代表的意义也有所改变。印欧语屈折变化又可以分为变位
  • 地动仪候风地动仪是中国古代发明欲侦测地震的仪器,也是世界最早的地震仪,但现已失传。据传当年的候风地动仪毁于东汉战火。现在展览的各种候风地动仪,是由各国考古学家,根据古书中的描
  • 芭芭拉·乔丹芭芭拉·查理·乔丹 (英语:Barbara Charline Jordan,1936年2月21日-1996年1月17日)是一名美国律师、教育家、政治家与非裔美国人民权运动领袖。作为民主党人,她是美国重建时期之后
  • 沈善炯沈善炯(1917年4月13日-),江苏吴江人,中国微生物生化和分子遗传学家。1917年出生在江苏吴江。1942年毕业于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生物系。1951年获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哲学博士学位。中国
  • 标准德语标准德语(德语:Hochdeutsch或Standarddeutsch),中文也称标准德文,是德语的标准语,作为书面语使用,并作为不同方言区的交流语使用。德语是一种多中心语言(有多种标准语的语言)。根据不
  • 吖啶黄吖啶黄(C14H14N3Cl)是一种从煤焦油提取的染料。CAS号为8048-52-0,外棕红色。在1912年为埃尔利希(Paul Ehrlich)将他用于抗菌药,而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广泛用于杀灭昏睡病的病原体
  • 行政院发言人办公室行政院新闻传播处为中华民国行政院院本部的内部单位,负责行政院的新闻发布、政策宣传、形象推广等公共关系工作,发行中英文版《中华民国年鉴》,并推出新闻资讯主题网《政院e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