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飓风埃尔南

✍ dations ◷ 2025-10-26 10:29:21 #2002年飓风埃尔南

飓风埃尔南(英语:Hurricane Hernan)是2002年太平洋飓风季共计3场五级飓风中的第2场,也是该季第12个热带气旋,第10个获命名的风暴和第6场飓风。系统源于从大西洋进入太平洋的一股东风波,催生出低气压系统后于8月30日组织成热带低气压,再于8月31日成为热带风暴,当晚达到飓风标准。埃尔南迅速强化,最高强度达到萨菲尔-辛普森飓风等级下的五级飓风标准。气旋向西北方向移动,在最高强度下保持了8个小时。9月2日,飓风因进入海域水温降低而开始减弱。到9月6日时,系统已退化成残留低气压区。

埃尔南是本季第二强烈的飓风,并且在五级强度下持续的时间也是第二长,两项数据都仅次于飓风肯纳。风暴始终远离陆地,但4至6米高的涌浪还是令墨西哥沿岸出现轻度海滩侵蚀。此外,气旋的残留水分经过南加州近海,给当地带去少量降水。

8月16日,一股东风波离开非洲海岸。系统向西穿越大西洋,行经中美洲进入东太平洋,与热带辐合带中存在的一股扰动天气融合。系统逐渐发展出中等强度对流,到8月30日时已有显著发展,成为第十E号热带低气压。低气压继续产生强烈雷暴,并且主要集中在环流中心以西和东北两侧的深层对流区内。虽然中心呈现不规则的拉长,但系统上空的风切变一直很少,外流格局也很有利,美国国家飓风中心因此预计气旋会适度增强。8月30日下午,低气压已发展出明显的带状特征,随即升级成热带风暴并获名“埃尔南”(Hernan),风力时速72公里。气旋继续组织,环流中心由雷暴对流带围绕。8月31日,埃尔南在行进至墨西哥阿卡普尔科西南方向约634公里海域时升级成飓风。

由于风切变少、海面温度高,风暴继续稳步增强,卫星图像显示8月31日晚系统中已发展出风眼。埃尔南的最低气压降至987毫巴(百帕),最大持续风速提高到每小时160公里,属萨菲尔-辛普森飓风等级下的二级飓风标准。风暴很快达到三级飓风强度,成为大型飓风,不久后又成为四级飓风。与此同时,埃尔南的风眼变得模糊,并沿美国上空的强烈上层高压脊南部边缘朝西北方向移动,横向移动速度增至每小时约27公里。到了9月1日,飓风达到风力时速260公里,最低气压921毫巴(百帕)的最高强度,属五级飓风标准,也是2002年太平洋飓风季3场五级飓风中的第2场。

9月2日,风暴的对流雷暴带温度略有上升,表明气旋强度降至略低于五级飓风标准。埃尔南进入眼墙置换周期,形成双层风眼墙并继续减弱,其强度于当天降至三级飓风水平,之后很快就略朝西面转向。埃尔南接下来进入又一轮眼墙置换周期,风速进一步减慢。由于风暴进入的海域水温降低,其风速也降至每小时160公里以下,低于大型飓风标准。不久后,埃尔南降级成一级飓风,风眼被云层阻挡。9月5日,气旋虽然发展出新的对流带,但风力时速却急剧下降至72公里,进一步降级成热带风暴。同日,风暴退化成热带低气压,并开始失去热带天气系统特征。受强烈的风切变影响,低气压进一步消亡。9月6日,埃尔南退化成残留低气压系统,其残留水分沿加利福尼亚州海岸蜿蜒行进,产生少量降水。

飓风埃尔南自始至终远离海岸,没有对陆地构成显著影响。墨西哥近海的索科罗岛出现微风,大浪造成轻度影响。飓风中心所在开放海域附近产生的巨浪估计有21米高,但这一数据没有得到正式报告确认。气象机构的浮标测得高达17米的涌浪。墨西哥沿海的浪高有4到6米,引发轻度海滩侵蚀。风暴的部分残留水分在南加州沿岸行进期间产生小雨,导致道路湿滑,但没有任何报道表明气旋有对海上船只构成影响。

埃尔南从热带风暴增强成五级飓风期间的气压下降速度为每小时1.73毫巴(百帕),低于“快速增强”的标准。但从8月31日至9月1日的12小时里,其气压每小时下降了2.58毫巴,属“爆发性增强”,这主要是因为风暴当时所处环境风切变少,海面温度也比较高。

相关

  • 华尔街坐标:40°42′23″N 74°00′34″W / 40.70639°N 74.00944°W / 40.70639; -74.00944华尔街(英语:Wall Street)是一条位于美国纽约市下曼哈顿的狭窄街道,西起百老汇三一教堂,向东
  • 酚酞酚酞 Phenolphthalein 是一种弱有机酸,分子式为C20H14O4,结构简式为(C6H4OH)2COC6H4CO,在pH<8.2的溶液里为无色的内酯式结构,当pH>8.2时为粉红色的醌式结构,是一种常用的酸碱指示
  • 艾哈迈德·乌叶海亚艾哈迈德·乌叶海亚(Ahmed Ouyahia,1952年7月2日-)(阿拉伯语:أحمد أويحيى),也翻译成乌叶海亚。阿尔及利亚政治家,曾经四次出任总理。生于蒂齐乌祖省。毕业于阿国立行政学院
  • 伊格纳齐·达申斯基伊格纳齐·埃瓦雷斯特·达申斯基(波兰语:Ignacy Ewaryst Daszyński, ),该党后来更名为波兰社会党()。他还在1929年参与创建了中左翼阵线()。达申斯基尽管在1926年5月政变时支持约瑟
  • 卡尔·埃克利卡尔·伊森·埃克利(英语:Carl Ethan Akeley,1864年5月19日-1926年11月18日)是一位动物标本剥制师、生物学家、动物保护者、发明家和自然摄影师。他被认为是现代标本剥制术之父,为
  • 伊凡·格里戈里耶维奇·卡巴诺夫伊凡·格里戈里耶维奇·卡巴诺夫(俄语:Ива́н Григо́рьевич Кабанов,1898年1月22日(2月3日)-1972年7月2日)是苏共中央主席团候补委员,是苏联对外贸易部部长
  • 古拉·克吕德古拉·克吕德(匈牙利语:Gyula Krúdy,1878年10月21日-1933年5月12日)是一名匈牙利作家与记者,曾获匈牙利最著名的文学奖项鲍姆嘉腾奖(英语:Baumgarten Prize)。古拉·克吕德于1878年
  • 斯里卡拉哈斯蒂斯里卡拉哈斯蒂(Srikalahasti),是印度安得拉邦Chittoor县的一个城镇。总人口70876(2001年)。该地2001年总人口70876人,其中男性35572人,女性35304人;0—6岁人口8435人,其中男4342人,女
  • 厄莎·凯特厄莎·凯特(英语:Eartha Mae Kit,1927年1月27日-2008年12月25日)也作厄莎·姬特,是美国的歌手、演员、舞蹈家、活动家、喜剧演员。她以她独特的歌唱风格闻名,其作品《C'est si bon(
  • 法库多·佩雷斯·卡斯特罗法库多·佩雷斯·卡斯特罗(西班牙语:Facundo Pérez Castro,1981年8月7日-)是阿根廷职业足球运动员,场上司职后腰,现效力于中国足球甲级联赛球队广东日之泉。卡斯特罗从阿根廷青年